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影视鉴赏与影评写作》第二讲  影视鉴赏特点

(2008-11-10 16:25:19)
标签:

教育

分类: 九歌影视传媒

第二讲  影视鉴赏特点

第一部分  影视鉴赏与看电影、看电视的区别

一、电影、电视及观众的特点:电影、电视的普及,观众的普及。

二、良好的接受心理状态:当人们把电影、电视当作大众传播媒介,从不同的需求出发去接受影视所传播的信息的时候,我们称之为“看电影、看电视”;而一旦人们把电影、电视当作艺术审美对象,去感受、解剖这一对象,并进而从艺术上把握这一对象的时候,则从事的是“影视鉴赏”的活动。

如何突破简单的信息接受进入艺术审美呢?以下几个问题值得大家注意:

1、紧张、积极的介入。

2、激发“发现”的快感。

三、相关知识的积累:所谓相关知识包括影视艺术知识,也包括各种文化传统习俗。

1、影视艺术知识:从内容上看,影视艺术知识涉及中外影视艺术发展史、影视艺术创作的规律、影视艺术的基本特性,等等。

影视艺术的发展史主要指的是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样式,电影、电视在近百年中成长的脉络,代表性的创作者及作品,以及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内在规律等。

影视艺术创作规律指的是创作过程及其每个主要环节的工作内涵和特点。

2、文化传统习俗:所有的影视作品都隶属文化产品,创作影视作品需要文化积淀,鉴赏影视作品同样如此。所以,熟悉一般性的民族文化传统、生活习惯是我们进行电影、电视鉴赏的必要准备。如果忽视这一点,将会造成接受过程中的审美障碍。

*小结: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发现,鉴赏影视作品与一般意义上的看电影、看电视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也就是说,鉴赏影视作品的人必须比日常看电影、看电视的普通观众具备更积极的心态,懂得更多的影视知识,有着更敏锐的眼光,掌握更高层次的读解方法。当然,这样的人在面对作品时也毫无疑义会获得更丰硕的收获、更高级的愉悦。

 

第二部分  影视鉴赏与观后感的区别

从字面上理解,鉴赏本质上是一种欣赏。但与一般的欣赏相比,它属于高层次的欣赏。其修饰词“鉴”在古汉语中有铜镜的意思,这里则是副词的用法,指像照镜子一样去透析,所以引申出识别、辨认、区分等含义。鉴赏也就是指在仔细识别、考察对象的基础上进行审美分析、欣赏。

观后感同样是一个偏正关系的词,其核心在于“感”字。

一、身份与心态的不同:观后感意味着观看者(主体)充当的是观众的角色。而鉴赏则不同,它意味着观影者(主体)担当的是评论者的角色。评论者需要对作品进行剖析,对它评头论足。不仅可以肯定它的思想内容,也可以赞赏它的表现特色;不仅可以评点它的妙处、长处,也可以挑剔、批评它的不足或失误。

我们能够发现,鉴赏前提下的观看和思考是积极主动的,观影者与影视作品的关系是平等的,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观影者可以“俯视”考察对象。与之相对应,观影者的观看心态则是平和的、理性的。

二、内容的不同:观后感——意味着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作者的感想、感受。当然,这种感想、感受源于对作品的观看,源于作品中某一点对作者心灵的打动。观后感通常抓住这一点生发开去,由此及彼,在广泛联想的基础上抒发个人的感慨、情思。所以,在观后感那里,影视作品充当的是写作的“引子”,由此引发出来的那些联系实际的感受才是文章写作的主体。

影视鉴赏——意味着我们讨论的对象是唯一的,那就是影视作品本身。鉴赏不主张笔墨游移,从具体作品拓展到社会、人生的慨叹;不是由此及彼的平面发散,而是围绕观看对象本身,集中笔力在纵深度上进行钻探。比如:了解影视作品有什么特点?这些特点体现在哪里?具有什么样的艺术效果?再比如:了解影视作品表达了什么?怎样完成表达的?做得如何?等等。

三、方法的不同:观后感——意味着我们将采用最常见的叙述、议论和抒情的方法。如前所述,观后感的一般结构特点都是先概括地交代、介绍所观看作品的内容,再由此引出自己的感想,结合实际生活发表议论,最后点明主题思想,指出现实意义等。这就决定了观后感写作在总体上多呈现为夹叙夹议的方式,在必要的情形下点缀画龙点睛式的抒情。

影视鉴赏——意味着写作是一个理性的分析过程和论证过程。换言之,影视鉴赏的写作主要采用的是分析、论证方法。

1、分析:所谓理性的分析过程实际上就是思考作品的过程。步骤如下:

第一是观看影视作品,从总体上把握电视、电视的主体。这种宏观把握是确保我们正确理解作品思想含义、整体风格的关键。因为离开了适当的高度和视野,对局部的把握和判断就可能有失偏颇,甚至出现主观的、错误的理解。

第二步是在宏观认识的基础上,逐步进入影视作品的具体层面,对诸多特点进行概括提炼。尽管我们反复强调立足总体把握作品,但在具体研究过程中,则要用宏观带动微观,从细微处求精深。这样才能真正深入作品内部,体察其优劣、长短,避免那种宏大而空洞的言论。(比较稳妥的做法是,在这个阶段,按照影视赏析通常抓取的几个基本层面,逐一概括,分别罗列各自的特点,以供比较选择。)

第三步是对第二阶段的诸多“发现”进行归类整合,并寻找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的联系。在此基础上,确定文章真正写作时选取的切入口和核心观点。毫无疑问,这个核心观点必须能够统领全局,与作品的整体把握相和谐。

*小结:影视鉴赏的写作是理性的,因此分析是一个必不可少的过程。分析要求我们在捕捉直观感受、抓住某些“发现”之后,进一步探究这些感受和发现背后隐藏的东西,诸如:我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感受?它来自作品何处?这些感受到底包含着什么样的内涵?创作者是怎样处理的?为什么要这样处理?作品这种安排孰优孰劣……显然,这个分析的过程帮助我们沉淀情感,超越感性的抒发,帮助我们理清思路,由混沌走向明晰,所以,分析的过程实际上也就是构思文章的过程,是完成写作大纲的过程。

2、论证:论证必须是在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的。分析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寻找独到的“发现”,是为了证明自己的“发现”是正确的、合理的、新颖而深刻的。但有了这样的“发现”还需要说服他人、令人信服。这个过程就是论证。

论证——在提出观点之后,采用演绎、说明、推理、举例等方法,逐层展开,渐次推进,最后达到令人信服的效果。

请注意:其一是论证过程要求具有严谨的逻辑性。其二是广泛运用而又很难出彩的举例的方法。

*总结:综上所述,如果我们从身份与心态的角度、或者从写作内容与写作方法的角度,对观后感与影视鉴赏进行考察,都可以清晰地看到它们呈现出的明显区别。理解并学会运用这些区别对我们的影视鉴赏写作有着巨大的帮助,而真正掌握这些要领则必须进行大量的鉴赏训练。因为只有写作实践才是促使我们远离观后感的思维模式、改变观后感的写作方法的有效途径,当然也是帮助我们尽快熟悉影视鉴赏写作特点和操作技能的最佳选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