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庄子 大宗师》原文及译文

(2010-04-12 13:49:20)
标签:

杂谈

《一》

【原文】 
    知天之所为,知人之所为者,至矣。知天之所为者,天而生也;知人之所为者,以其知之所知以养其知之所不知,终其天年而不中道夭者:是知之盛也。虽然,有患。夫知有所待而后当①,其所待者特未定也②。庸讵知吾所谓天之非人乎?所谓人之非天乎? 
     且有真人而后有真知。何谓真人?古之真人不逆寡③,不雄成④,不谟士⑤。若然者,过而弗悔,当而不自得也⑥。若然者,登高不栗,入水不濡⑦,入火不热。是知之能登假于道者也若此⑧。古之真人,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其食不甘,其息深深。真人之息以踵⑨,众人之息以喉。屈服者,其嗌言若哇⑩。其耆欲深者(11),其天机浅(12)。古之真人,不知说生,不知恶死;其出不(13),其入不距(14);翛然而往(15),翛然而来而已矣。不忘其所始,不求其所终;受而喜之,忘而复之,是之谓不以心捐道(16),不以人助天。是之谓真人。若然者,其心志(17),其容寂,其颡(18);凄然似秋,煖然似春(19),喜怒通四时,与物有宜而莫知其极(20)。 
    故圣人之用兵也(21),亡国而不失人心;利泽施乎万世(22),不为爱人。故乐通物,非圣人也;有亲(23),非仁也;天时(24),非贤也;利害不通,非君子也;行名失己(25),非士也;亡身不真,非役人也(26)。若狐不偕、务光、伯夷、叔齐、箕子、胥余、纪他、申徒狄(27),是役人之役,适人之适(28),而不自适其适者也。 
     古之真人,其状义而不朋(29),若不足而不承;与乎其觚而不坚也(30),张乎其虚而不华也(31);邴邴乎其似喜乎(32),崔乎其不得已乎(33)!滀乎进我色也(34),与乎止我德也(35);厉乎其似世乎(36)!謷乎其未可制也(37);连乎其似好闭也(38),悗乎忘其言也(39)。以刑为体(40),以礼为翼,以知为时(41),以德为循。以刑为体者,绰乎其杀也(42);以礼为翼者,所以行于世也;以知为时者,不得已于事也;以德为循者,言其与有足者至于丘也,而人真以为勤行者也。故其好之也一,其弗好之也一。其一也一,其不一也一。其一与天为徒(43),其不一与人为徒。天与人不相胜也,是之谓真人。 
【注释】 
①有所待:有所依凭。庄子认为人们的认识和了解都离不开认识、了解的对象。当:恰当、正确。 
②特:但,不过。 
③逆:针对,对付。 
④雄成:雄据自己的成绩,即凭借自己取得的成绩而傲视他人、凌驾他人。     
⑤谟:图谋、算计。土:通作“事”。一说“士”当就字面讲,“谟士”则讲作采用不正当手段谋取士人的信赖。 
⑥当:恰巧、正好。自得:自以为得意。 
⑦濡(rú):沾湿。 
⑧假:通作“格”,至、达到的意思。 
⑨踵:脚根。“息以踵”言气息深沉,发自根本。 
⑩嗌(ài):咽喉闭塞。“嗌言”是说言语吞吐像堵在喉头似的。哇(wā):象声词,形容声音靡曼。 
(11)耆:嗜好;这个意思后代写作“嗜”。 
(12)天机:天生的神智。 
(13)“出”这里指出生于世,与下句“入”指死亡相对为文。以下的“往”和“来”也是指人的死和生。:“欣”字的异体,高兴的意思。 
(14)距:通作“拒”,拒绝、回避的意思。 
(15)翛(xiāo)然:无拘束,自由自在的样子。 
(16)揖:当为“损”字之讹,损害的意思。 
(17)志:疑为“忘”字之误;“心忘”意思是心里空灵,忘掉自己的周围。 
(18)颡(sāng):额。 
(19)煖(xuān):同“煊”,温暖的意思。 
(20)宜:合适、相称。 
(21)本自然段(从“故圣人之用兵也”至“而不自适其适者也”)闻一多先生认为文意与上下不能一贯而自成片断,疑系错简。以备参考。 
(22)利泽:利益和恩泽。 
(23)亲:这里指偏爱。庄子主张至人无亲,任理自存,因而有了偏爱就算不上是“仁”。 
(24)天时:选择时机。 
(25)行名:做事为取名声。一说“行”读xìng,是品行的意思,“行名失己”即品行和名声不符而失去本真。 
(26)役:役使、驱遣。 
(27)狐不偕、务光、伯夷、叔齐、箕子、胥余、纪他、申徒狄:皆人名,传说中远古时代(唐尧、夏禹、商汤时代)的贤人,有的为不愿接受天下,有的为忠谏不被采纳,或投水而死,或饿死,或被杀害。 
(28)适:安适,舒畅。 
(29)状:外部的表情和神态。义(é):通作“峨”(亦写作“峩”),高的意思。朋(bēng):通作“崩”,崩坏的意思。“义而不朋”意思是嵬峨而不矜持。一说“义”(yì)讲作“宜”,指与人相处随物而宜;“朋”讲作“朋党”,指与人交往却不结成朋党。姑备参考。 
(30)与乎:容与,态度自然安闲的样子。觚(gū):特立超群。坚:这里是固执的意思。 
(31)张乎:广大的样子,这里指内心宽宏、开阔。华:浮华。 
(32)邴(bǐng)邴:欣喜的样子。有的本子只有一个“邴”字。 
(33)崔乎:开始行动的样子。 
(34)滀(chù)乎:本指水之停聚貌,这里引伸形容人的容颜和悦而有光泽。 
(35)与:交往,待人接物。止:归;“止我德”是说德性高雅宽和让人归依。 
(36)厉:疑为“广”字之误,言精神博大好像包容了世界。一说“世”乃“泰”字之通假,大的意思。 
(37)謷(áo)乎:高放自得的样子。制:限止。 
(38)连乎:绵邈深远的样子。 
(39)悗(mèn)乎:心不在焉的样子。 
(40)“以刑为体”至“而人真以为勤行者也”十三句,所述内容不似庄子的思想和主张,跟上下文内容也不连贯,嵌在这里前后很不好串通,有待进一步校勘、考订。 
(41)为时:等待时机。 
(42)绰乎:宽大的样子。 
(43)徒:徒属,这里是同类的意思。 
【译文】 
     知道自然的作为,并且了解人的作为,这就达到了认识的极点。知道自然的作为,是懂得事物出于自然;了解人的作为,是用他智慧所通晓的知识哺育、薰陶他智慧所未能通晓的知识,直至自然死亡而不中途夭折,这恐怕就是认识的最高境界了。虽然这样,还是存在忧患。人们的知识一定要有所依凭方才能认定是否恰当,而认识的对象却是不稳定的。怎么知道我所说的本于自然的东西不是出于人为呢,怎么知道我所说的人为的东西又不是出于自然呢? 
    况且有了“真人”方才有真知。什么叫做“真人”呢?古时候的“真人”,不倚众凌寡,不自恃成功雄踞他人,也不图谋琐事。像这样的人,错过了时机不后悔,赶上了机遇不得意。象这样的人,登上高处不颤栗,下到水里不会沾湿,进入火中不觉灼热。这只有智慧能通达大道境界的人方才能像这样。古时候的“真人”,他睡觉时不做梦,他醒来时不忧愁,他吃东西时不求甘美,他呼吸时气息深沉。“真人”呼吸凭借的是着地的脚根,而一般人呼吸则靠的只是喉咙。被人屈服时,言语在喉前吞吐就像哇哇地曼语。那些嗜好和欲望太深的人,他们天生的智慧也就很浅。古时候的“真人”,不懂得喜悦生存,也不懂得厌恶死亡;出生不欣喜,入死不推辞;无拘无束地就走了,自由自在地又来了罢了。不忘记自己从哪儿来,也不寻求自己往哪儿去,承受什么际遇都欢欢喜喜,忘掉死生像是回到了自己的本然,这就叫做不用心智去损害大道,也不用人为的因素去帮助自然。这就叫“真人”。像这样的人,他的内心忘掉了周围的一切,他的容颜淡漠安闲,他的面额质朴端严;冷肃得像秋天,温暖得像春天,高兴或愤怒跟四时更替一样自然无饰,和外界事物合宜相称而没有谁能探测到他精神世界的真谛。   
      所以古代圣人使用武力,灭掉敌国却不失掉敌国的民心;利益和恩泽广施于万世,却不是为了偏爱什么人。乐于交往取悦外物的人,不是圣人;有偏爱就算不上是“仁”;伺机行事,不是贤人;不能看到利害的相通和相辅,算不上是君子;办事求名而失掉自身的本性,不是有识之士;丧失身躯却与自己的真性不符,不是能役使世人的人。像狐不偕、务光、伯夷、叔齐、箕子、胥余、纪他、申徒狄,这样的人都是被役使世人的人所役使,都是被安适世人的人所安适,而不是能使自己得到安适的人。 
     古时候的“真人”,神情嵬峨而不矜持,好像不足却又无所承受;态度安闲自然、特立超群而不执着顽固,襟怀宽阔虚空而不浮华;怡然欣喜像是格外地高兴,一举一动又像是出自不得已!容颜和悦令人喜欢接近,与人交往德性宽和让人乐于归依;气度博大像是宽广的世界!高放自得从不受什么限制,绵邈深远好像喜欢封闭自己,心不在焉的样子又好像忘记了要说的话。把刑律当作主体,把礼仪当作羽翼,用已掌握的知识去等待时机,用道德来遵循规律。把刑律当作主体的人,那么杀了人也是宽厚仁慈的;把礼仪当作羽翼的人,用礼仪的教诲在世上施行;用已掌握的知识去等待时机的人,是因为对各种事情出于不得已;用道德来遵循规律,就像是说大凡有脚的人就能够登上山丘,而人们却真以为是勤于行走的人。所以说人们所喜好的是浑然为一的,人们不喜好的也是浑然为一的。那些同一的东西是浑一的,那些不同一的东西也是浑一的。那些同一的东西跟自然同类,那些不同一的东西跟人同类。自然与人不可能相互对立而相互超越,具有这种认识的人就叫做“真人”。

《二》

死生,命也(1),其有夜旦之常(2),天也。人之有所不得与(3),皆物之情也(4)。彼特以天为父(5),而身犹爱之(6),而况其卓乎(7)!人特以有君为愈乎己(8),而身犹死之,而况其真乎(9)!泉涸(10),鱼相与处于陆,相响以湿(11),相濡以沫(12),不如相忘于江湖(13)。与其誉尧而非桀也(14),不如两忘而化其道(15)。夫大块载我以形(16),劳我以生(17),佚我以老(18),息我以死(19)。故善吾生者(20)乃所以善吾死也。夫藏舟于壑(21)藏山于泽(22)谓之固矣(23)。然而夜半有力者(,) 负之而走(24),昧者不知也(25)。(,) 藏小大有宜(26)(,) ,犹有所遁(27)。若夫藏天下于天下而不得所遁(28),是恒物之大情也(29)。特犯人之形(30),而犹喜之。若人之形者,万化而未始有极也(31),其为乐可胜计邪(32)!故圣人将游于物之所不得遁而皆存(33)。善夭善老(34),善始善终(35),人犹效之(36),又况万物之所系(37),而一化之所待乎(38)!

  [注释]
  (1)命:命定,必然。
  (2)夜旦:黑夜白天。常:恒常。
  (3)天,自然,规律。
  (4)情:常情,本性。
  (5)彼:指人。特:只是,以天为父,以天为生人的本恨。
  (6)身:自身,之:指代天。
  (7)卓:卓绝。
  (8)愈,胜过。
  (9)真:指道。
  (10)涸(hé):水干。
  (11)呴:吐气。
  (12)濡(yú):沾湿。沫:吐沫。
  (13)相忘:互相忘掉。
  (14)誉:赞誉,称颂。非:反对,谴责。
  (15)两忘:指忘掉誉和非。化其道,同化于大道。
  (16)大块:天然。载:负载,形:形体。
  (17)劳,操劳。生:生命。
  (18)佚:安逸,清闲。
  (19)息:安息。
  (20)善:好事。
  (21)壑(hè):山谷。
  (22)泽:沼泽,湖泊。
  (23)固:牢固。
  (24)负:背。
  (25)昧:通寐,睡。
  (26)宜:适宜,适当。
  (27)遁:逃,亡失。
  (28)藏天下于天下:把天下托付于天下。
  (29)恒物,恒常的事物。大情:本质。
  (30)特,只。犯,通范,模子。
  (31)未始:未曾。
  (32)为乐:得到的快乐,得到的乐趣。
  (33)皆存:与道共存。
  (34)夭:一作妖。
  (35)始:生。终:死。
  (36)效:效法,效仿。
  (37)系:从属,根源。
  (38)一化,大化流行。所待:一切变化所依赖的条件,指大道。

  [译文]
  死和生是命定的,它有如黑夜和白天的恒常变化,是自然规律。这是不随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都是万物的本性。人们以天作为生命之父,而终身爱慕它,何况那卓绝的道呢!人们唯独认为只有君主超过自己,而舍身为他效忠,何况是对待真君的道呢!泉水干了,好多鱼被困在陆地上,相互用嘴吐气,用吐沫相互沾湿,这就莫如在江湖中生活自由自在,相互忘掉。与其赞誉唐尧而非难夏染,就不如把两者的是非都忘掉而同化于大道。大自然给我形体,用生使我操劳,用老使我清闲,用死使我安息。所以称善我生存的,也同样称善我的死亡。把船藏在山谷里,把山藏在湖泊中,可以说是牢固了。然而,夜半三更有力量的人却背它而走,睡觉的人还不知道哩。把小的藏在大的里面很得当,然而也会丢失。如果把天下藏到天下里就不能丢失了,这是万物所固有的本质。只要就范人的形体就那么高兴。其实人的形体,是千变万化而没有止境的,这也值得快乐那快乐的事情是不可胜数的了。所以,圣人要邀游于物不能亡失的境地和道共存,既乐于少,又乐于老,既乐于生,又乐于死,人们还要效法它,何况是万物的本根,一切变化所依赖的道呢!

《三》

[原文]
  夫道,有情有信(1),无为无形(2);可传而不可受(3),可得而不可见(4);自本自根(5),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6);神鬼神帝(7),生天生地;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8),在六极:下而不为深(9),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稀韦氏得之(10),以挚天地(11);伏戏氏得之,以袭气母(12);维斗得之,终古不忒(13);日月得之,终古不息(14);堪坏得之(15)。以袭昆仑(16);冯夷得之(17),以游大川(18);肩吾得之(19),以处大山(20);黄帝得之(21),以登云天(22);颛顼得之(23),以处玄宫(24);禺强得之(25),立乎北极(26);西王母得之(27),坐乎少广(28),莫知其始,莫知其终;彭祖得之(29),上及有虞(30),下及五伯(31);傅说得之(32),以相武丁(33),奄有天下(34),乘东维(35),骑箕尾(36),而比于列星。

  [注释]
  (1)有情:实在,有信:真确。有情有信:指客观存在。
  (2)无为:没有作为。无形:没有形状。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即《齐物论》中说的“若有真宰,而特不得其朕。可行己信,而不见其形。有情而无形”。
  (3)可传:可以心传。受:通授。
  (4)得:内心领悟。
  (5)自本自根:自己产生自己,自为自的根本。
  (6)以:而。固存:本来就存在。
  (7)神鬼神帝:使鬼和上帝变成神灵。
  (8)太极:最高的极限,派生万物的本源。
  (9)六极:上下四方,即六合。
  (10)挈(xǐ)韦氏:传说中的古代帝王。
  (11)挈(qiè):提挈,提举,开辟。
  (12)袭,合。气母:指元气。
  (13)维斗:北斗星。忒(tè):差错。
  (14)息:息止。
  (15)堪坏(pēi):昆仑山神。
  (16)袭:入。
  (17)冯夷:人名,得水仙或野浴于河而死,成为河神。亦称河伯。
  (18)大川:大河。
  (19)肩吾:泰山神。
  (20)大山:大山即泰山。
  (21)黄帝,传说中的帝王,轩辕氏。
  (22)登云天:相传黄帝采首山之铜,铸鼎山之下,鼎成后,有龙垂于鼎迎帝,帝遂将群臣及后七十二人,白日驾云乘龙,登天而去。
  (23)颛顼(zhūanxù):古代部落首领,号高阳,黄帝之孙,又称玄帝。
  (24)玄宫:北方宫。玄:为黑色,代表北方的染色。
  (25)禺强:又叫禺京,水神名。
  (26)北极:北方极地。
  (27)西王母:居海涯的神人。
  (28)少广:山名。
  (29)彭祖:相传颖硕的玄孙,长寿八百岁。
  (30)有虞,指舜。
  (31)五伯(bà):齐桓、晋文、秦穆、楚庄、宋襄。
  (32)傅说(yuè):人名,原为奴隶,后殷高宗任用为相。
  (33)武丁:殷高宗。
  (34)奄:才。
  (35)东维:星宿名。
  (36)箕尾:星名。

  [译文]
  道是客观存在的,又是无为无形的;可以心传而不可以口授,可以领悟而不可以认识;自己为本,自己为根。没有天地之前;从古以来就存在了;使鬼帝变成了神灵,产生天地;它在太极之上不算高,在六极之下不算低,生于天地之前不算久,长于上古之前不算老。稀韦氏得到它,用它开辟天地;伏戏氏得到它,用以合阴阳元气;北斗得到它,就能永远不错星位;太阳和月亮得到它,就能终始运行不息;堪坏得到它,用以合于昆仑;冯夷得到它,用来游历大河;肩吾得到它,就能进住太山;黄帝得到它,就能登上云天;颌硕得到它,就能进住玄宫;禺强得到它,能站立在北极;西王母得到它,就能坐守少广山上,不知道它的开始,不知道它的终了;彭祖得到它,上从有虞,往下活到五霸时代;傅说得到它,用以辅佐武丁,才统治天下,他死后乘着东维星,骑着箕尾星,与众星并列在一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