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探秘》
洞穴干尸谜案 下
主持人:朋友们大家好,欢迎大家收看我们今天的节目,我们都知道在我们国家有一些古代的尸体被保存至今,都是赫赫有名的,比如我们说像新疆的楼兰公主、小河公主,像长沙马王堆的(该后立苍)的妻子辛追,包括像砀山附近出土的,所谓的香尸等等,可以说在我们国家,世界史上的几种尸体的一些能够被保存下来的这种现象,我们都找到了像干尸、像湿尸等等,今天我们要说的还是这样一个话题。这具尸体他是被人们在哪里发现的呢?它被人们是在贵州思南县乌江岸边的彭家洞。
彭家洞位于贵州省思南县,在乌江的一个拐弯处,这里水流湍急,两岸陡峭高耸。可是在陡峭的悬崖上,有一个大的山洞,周围颜色与整个山体相比显得异常,就在这个山洞中,藏有一具红色的棺材,棺材内部是一具神秘的干尸。那么这干尸到底是谁呢?他为什么会藏在这乌江岸边的悬崖上呢?
主持人:我们今天就来给您说说这个事,来为大家介绍一下演播室的嘉宾,这位是贵州省思南县原文物管理所的老所长覃立波,覃所长,覃所长你好。
覃立波:你好。
主持人:这位是思南县文化局研究这段历史的田维华田老师,田老师你好。
田维华:主持人好。
主持人:这个干尸应该说他是跟明朝的一段历史息息相关的,所以我们特意为大家请来了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的明史专家毛佩琦老师,毛老师你好。
毛佩琦:你好。
覃立波当时是思南县文物保护所的所长,1991年初的一天,他接到了一封奇怪的来信,一个战士来信说,他和同伴曾经到过彭家洞,发现有一具干尸,而且他的同伴计划再次打开棺椁砍开干尸找寻宝物。这封来信,让覃所长倍感惊讶,他觉得事情重大,马上向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报告,请求考古所派出专家来考察。
覃立波:我得到消息以后,我们就研究了一下,很快向贵州省文物处,当时叫文物处的处长做了报告,报告这个事,处长觉得这是一件大事情,叫我们采取办法保护,不要把消息走漏出去,他立马派了考古所的两位专家,一位叫顾新民,一位叫宋先世,第二天就赶到思南,赶到思南后,我们现场查看了一下外形。
山洞位于乌江岸边垂直陡峭山崖的大约上部2/3的位置,大洞的右上方还有两个略小的洞,在大洞的右边,有一看似裂缝的结构,而干尸和棺椁恰恰就在那个裂缝暗藏的洞穴里。考古专家在覃所长和当地老乡的带领下,终于进入洞中,一具棺椁呈现在眼前,打开一看,里面竟然是一具干尸。
覃立波:考古队的人来了,我们第二天就去发掘,把棺材放下来,盖子可以拿开,就是这个墙子和底子拉不开了。
主持人:哪儿跟哪儿拉不开了?
毛佩琦:棺材帮子和棺材底子分不开了。
覃立波:我们把它抬出洞以后,先把干尸取出来,用那个木板架上。
主持人:干到什么程度?
覃立波:已经全部成木乃伊了,只有50来斤重了,这个尸体。
考古专家小心地查看着干尸,他们惊奇地发现,干尸的身上,加上表面的朝服,竟然穿了12层衣服,穿了5条裤子。一具干尸,为什么会穿这么多层的衣服,他到底是谁呢?这引起了现场人的极大好奇。
覃立波:第二天我们进行清理,把尸体抬出来,放在另外一个板上进行清理。这个干尸高1.7米,这个人有一只脚有一点短,有一只脚有点长。生前是个,
主持人:跛子。
覃立波:这个干尸穿了12层衣服,12件衣服,从他身上穿的衣服讲,12件。像现在女同志穿的这个衣服,这个扣子是这么这边扣一层,这么扣一层,交叉式的扣,穿12层衣服,穿5条裤子。这个人头上它挽的发髻。
根据棺椁的形制、干尸身上的发簪和衣服,考古专家初步判断,这很可能是明朝的一个官员,而且级别属于二品。可是最让人惊奇的是,干尸身上呈现明显的刀伤痕迹,看来死者生前被乱刀捅死。那么死者到底是什么人呢?为什么被人残忍杀害呢?正在大家困惑不解的时候,一个人的出现,意外地引起了现场的骚乱。
覃立波:我们要求在思南统一展览四天,展览了四天半以后,连棺材,连这个古尸以后就往市里面运走了。当时在展览期间,田维珍,她就是鹦鹉溪仙坝人,她在我们思南民族中学教书,她们原来在乌江岸边向洞里面祭拜的时候,他说是田氏的祖宗,她就是不准运走,在思南展览的时候不准运走。
田维华:怎么回事呢?她从东边放学回来,路过了有500米的一个乌江大桥,过来上了第二个台阶就看到海报了,老所长讲过的,发掘彭家洞古尸,就是这样,她就从大桥上来了,就从这个进入府文庙就开始哭。
毛佩琦:他说的是府文庙,就是思南州府它的一个文庙。
田维华:田老师就是进入府文庙,干尸是放在府文庙的,她就边哭边嚷我要去告你们,我要到法庭去告你们,你们挖掘我们我祖宗的坟墓。我在那里执勤,我就感到吃惊了。
主持人:你们的名字这么像,你俩不是亲戚吧?一个叫田维华,一个叫田维珍。
田维华:田姓在乌江流域太多了。田维珍上来的时候,她哭着上来,我要告你们,你们把我祖宗的坟挖了。
在贵州思南县,田姓几乎是最大的姓。据考证,思南田姓是隋朝隋炀帝期间,从陕西迁来,原为汉族,世代居住贵州之后,演化为今天的土家族,据调查,乌江沿线土家族田姓总数大约有20万人。那么这具干尸到底是不是这位田老师她家的祖先呢?专家们一时还不敢得出结论。可如果是他家的祖先,那为什么不正常安葬,却要秘密地藏在悬崖上的洞穴中呢?
田维华:专家都没有考证清楚,你只有30来岁,怎么就清楚这件事情呢?她就哭着进来。就惊动了两位专家,当时很冷,顾老师和宋老师就把这个女老师,就把她请到办公室坐下烤火,请问老师贵姓?她说我姓田,名田维珍。从事何种职业?我是民族中学的老师,教英语。两位老师又问,你怎么知道洞里面的干尸是你祖宗?她说我家就住在干尸彭家洞的那个洞口的边边上,地名叫仙坝,我小的时候我的外婆讲了故事,讲那个彭家洞那个红棺材是你们祖上犯了朝廷的法了,是朝廷派官员来杀的,就是这样。
毛佩琦:但是我有两个问题,一个问题就是,她既然说,他是她祖上,是多少代,大概是多少代?比如说我们算一代20年,10代就是200年,她说是多少代,这是第一。第二个就是当地专家断定他是明朝的古尸,是根据什么来断定他是明朝的。
覃立波:一是从发髻上讲,他这个发是满发,断定是明代人才有满发,这是一。第二,他那个官品是明代的正二品官,他跟我讲了从中间发髻上的翠片来断定他。第三个是朝服上的补子上的丹凤朝阳,这个补子。他从三个地方,他就边清理边和我们说,这是明代的一个正二品官。
到底这具干尸是谁呢?如果说是明朝的二品官员,而且又是在彭家洞发现,有没有彭姓的明朝二品官员呢?在思南县文管所,原所长汪育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这具干尸是明朝崇祯年间被授予成都将军的彭吉,彭吉将军在前往成都赴命途中被害后埋葬在洞里。
主持人:一开始有人猜过是彭吉是吗?
田维华:它就根据道光年间的《思南府续志》,写下了崇祯年间,就说这位前往成都去的将军,在路上遇贼被杀死,其中有彭吉这个将军,有彭吉妻,有彭吉子,有彭吉仆人。所以彭吉当场在路上的话就被杀死了,而他这位仆人左手被砍掉了。就是因为这个历史的文字依据,就认为彭家洞这个古尸是赶往成都去的将军。
主持人:您觉得可能吗?
毛佩琦:我也不能够判定这里头的干尸就是彭家的祖先,因为这个东西都是一些传说,而且你说如果是彭家祖先的话,传说当中、记载当中,有把右手砍掉,那么这个是不是一个全尸?现在是一个全尸肯定不是彭家的人。
田维华:而且最重要的它是乌江。
毛佩琦:所以它也不是彭家的人,究竟是谁我觉得还需要证明。
田维华:那个补子。
主持人:我们知道那个武将的补子上面应该是走兽,文官是飞禽。
从衣服的补子来看,似乎干尸生前是个文官,不是武将,因此好像可以排除成都将军彭吉的可能性。那么在思南境内,到底还有没有别的与干尸特征相符的明代二品官员呢?思南县文化馆干部田维华老师对此引起了极大的关注,他决心要解开这具干尸背后的谜团。在走访和研究史籍的过程中,田老师发现,在思南境地,明朝时期曾经做过二品官后来又被杀的,那就是永乐年间被杀的思南宣慰使司田宗鼎。
主持人:结合您刚才说他这人从打根上姓田,又说他的后代田维珍老师,说这是我祖宗,也就是说被杀这个人,这个干尸,就是这一任的宣慰使司。
田维华:最后一任,27世,27代。
主持人:你怎么能证明就是他?
主持人:咱们说首先它是彭家洞,有没有彭家人或田家人到这儿来祭祀。
田维华:因为这个田氏和那里的彭姓,彭田二姓是姻亲关系,当年六百年前,两边产生了一场肉搏,锦衣卫旗校数十人到思南来,擒拿最后一任(宣慰使)田宗鼎。但是田家人也把这些来的几十位锦衣卫旗校也杀了,在他们无法把田宗鼎带到南京来处斩的时候,他们就把田宗鼎也杀了,这就是田宗鼎身上有七刀的证据。
田老师判断这具干尸就是明朝永乐年间被皇帝派兵斩杀的思南宣慰使司田宗鼎,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具干尸身上可以清晰看得出的刀伤痕迹。可是田宗鼎当时为什么被杀,到底是不是被刀捅杀呢?据史籍记载,明朝永乐九年(1411),思南宣慰使田宗鼎与思州宣慰使田琛为了争夺一个矿井发生了战争。朝廷见二田争端屡禁不止,于是准备借机除去二田。
毛佩琦:那么这两个地方长官他们各霸一方,互相争执,他们同族,同根。据历史记载说,他们为了一个砂坑来争夺,这个砂坑我想这个可能是什么?很可能有矿,或者是金矿或者是锡矿或者是什么矿。
田维华:就是水银,是朱砂。
毛佩琦:他们为了砂坑争夺,田琛就向明成祖朱棣告状,说田宗鼎所占的地方就是我的,应该现在还给我。这个明成祖也不笨,他说田琛你说他那块地方是你的,为什么在元朝的时候人家就占这块你当时不要?他就张口结舌。而且你告状说他有这个错误,那个错误的话,这跟你有什么关系?你不能根据他有错误然后就,我把这块地方给你是吧?所以明成祖朱棣就做出这样一个决断,但是这个田琛并不服,明成祖说你回到老家你好好给我管理好地方,不要再闹事了,他回到地方以后,继续跟田宗鼎两个人打来打去。你想一个地方的老百姓,他们最希望是安定和平,他们不希望天天械斗,拿着刀枪,所以明成祖看到这个情况,这两个人大概都不能用,应该把他们除掉,然后使一方得到安定。这时候明成祖才下了决心,要除掉这两个人。
史籍上记载,田宗鼎是被押解到南京处斩,如果那样的话,留下的尸体不应该出现乱刀捅死的痕迹,也就是说,彭家洞这具干尸不符合田宗鼎的特征。可是田老师又发现了一份田氏族谱,族谱的记载让他相信,史籍记载的不是真相,田宗鼎并没有被押解到南京,而是在押解去南京的路上被乱刀捅死,所以这具干尸就是田宗鼎。
毛佩琦:按照刚才我们看到田先生拿到的那个族谱来说,族谱上写的,朝廷派来锦衣卫数十人去擒拿这个田家的十几个人,我们看到的材料呢,就是田宗鼎、田琛被抓到南京处死。可是这个族谱上写的呢,不是这样的,这个族谱说,锦衣卫的旗校带着两个姓田的,然后就离开本地,走到长江,当时是乌江,走到乌江,这个田宗鼎、田琛高呼说,见到真人了,说见到真人了,说什么真人?然后说了以后,两个人跳到水里头,就不见踪影了,这是族谱上记载的。这里头,一个是历史事实上说,历史史籍上说,这两个人被押解到南京处死,那么族谱上说他们两个人跳了乌江。
田维华:后来我在考证这一段,它是永乐11年3月初五申时,早上9点钟,锦衣卫旗校奉旨抓田宗鼎,登舟下蜀,必须要登舟下蜀,因为从思南下去,四五百里,就是蜀地了,就是四川的修水一带,但是从思南往下走有一段天险,叫做潮砥滩,所以就在这一段时间,他们把田宗鼎押上船来,起寒露的时候船不能过了,起寒露的时候这里就发生了一场肉搏血战。所以田家人要保田宗鼎,他呼喊,我被抓了,所以说的话,在这个的话,人群的保卫之下,那些锦衣卫旗校再有十八般武艺也不行。所以他们无法保证自身生命安全的时候,他们就把田宗鼎杀了,就地正法。所以说这样才是我们今天,600年后的今天,1991年,发现这具古尸身上有7刀,这是最关键性的。
田老师根据史籍和族谱的记载,分析得出了自己的判断,那就是田宗鼎因为违背朝廷意愿,因此被朝廷派来的锦衣旗校抓获,可是就在这18个锦衣旗校押解田宗鼎走到乌江的时候,被赶来的大批田姓族人包围,于是锦衣旗校不得不在匆忙当中乱刀捅死田宗鼎,18个锦衣旗校也自投乌江溺死。田姓族人匆忙当中将田宗鼎尸体隐藏起来,事后为了回避朝廷的追究,重新秘密安葬在乌江岸边悬崖上的彭家洞。这个推理的一个重要证据,就是干尸身上的那张纸条。可问题是,纸条是死者原本身上所带还是安葬时后人所放呢?
主持人:那这个纸条本身所写的内容又能说明什么?
毛佩琦:这个纸条本身我刚才听到田维华先生念,只是说昨天那个当兵的没有把消息及时告诉我,我没有及时给你请安,以后我们再面谈吧,如此而已。那就说明什么?这说明锦衣卫来擒拿,说明我今天就遇到兵乱了,就被赐死了。他是第几层衣服写的这个字?
覃立波:第三层。
毛佩琦:好,第三层的兜里。贵州这么炎热的天气要穿三层衣服吗?所以这个纸条有疑问,纸条时间没有,收信人没有,写信人没有,事实不清楚,怎么和田宗鼎被处死,或者是在路上被乱军打死联系起来呢?这是一个大疑问。
主持人:搁纸条的这层衣服有没有刀插过的破口?
覃立波:没有。
主持人:没有?
毛佩琦:所以它是后来的。所以他不是死的时候就穿着身上的衣服有这个纸条,而是后人把这个衣服穿戴上,里边留的纸条。
这具干尸到底是不是田宗鼎,恐怕还需要新的证据来证明。但是从研究这具干尸入手,回顾和研究贵州的历史形成,特别是明朝统一贵州的历史过程,田老师对贵州的统一和发展史有了许多新的见解,这可以说也是一大收获。而贵州也就是在明朝永乐年间改土归流之后,才真正成为中国版图上同样的省级建制。
主持人:我们说甭管这个人到底是不是田宗鼎,像我们说的,刚才他的身份肯定是不一般了,即便不是当地有名望的大官,那起码也是家里趁点什么,不然不能穿成这样,戴成这样,不能把自己的棺材搁到里头。那我们想请教您一下,自从这件事情发生之后,按照正史上所记述的话,贵州是不是从此算是天下太平了?
毛佩琦:把贵州作为一个省制的单位,那是在明朝永乐十一年,大体上说自从这个事件以后,贵州就太平了,因为明朝实行的仍然是在地方管理上的土司制度,土官制度,在有条件的地方实行改土归流。那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呢?就告诉我们,第一当地这些土司官员、土官们和百姓,他们希望和平,希望能够有一个不争斗的这样一个太平生活,同时也告诉我们当时的两位皇帝明成祖,还有当时的明太祖,他们都为了平定一方很有计谋,所以我们回顾这段历史的时候,能够使我们从这些历史当中学到很多智慧。
主持人:好,今天我们可以说通过一具干尸,引发了一场关于历史当中某些细节的大讨论,一方面我们非常感谢咱们毛教授,能够高屋建瓴地从正史角度上,去替我们看待这段故事,同时我们也非常感谢田老师,能够从当地这么多的史志当中、县志当中、家族族谱当中蛛丝马迹当中,去大胆地推断这个死者真实的身份,同时也去帮我们还原另一种当时可能发生的的情形,非常感谢几位的到来,也感谢电视机前朋友的收看,咱们下期节目再见,请您继续关注科教频道其他的内容。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