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有余没到博客来了,平时工作占据了我大部分时间,再者肚子里的墨水日渐干涸。所以许久没有更新了。今日在网上发现一组外地客人在宽甸游玩时拍摄的照片,看到一些场景能引起我的回忆。转贴如下,也算是更新吧。
宽甸的街道也有红绿灯了,还有漂亮的女交警指挥。可见,如果无人指挥,会有车辆闯红灯的。昨晚央视上还在讨论深圳拟定交规:闯红灯的车辆第一次警告并记录在案,第二次闯红灯罚款1000元至10000元。想想兰州老人砖拍闯红灯车辆折射出执法软弱,不知深圳的拟定交规能否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而不是把重点落在一个款字上。印象中的宽甸车辆和行人在遵守交通秩序上有些随意,车辆行人混杂在街道上。给人的感觉有些乱。不知现在可好,宽甸想发展成旅游城市,一定要做好交通秩序。
一直想看看宽甸二中现在的面貌,06年回宽甸的时候也只是在大门外看了一眼。我在那上了一小段时间的初中,对现在的二中没什么了解。不知它现在怎样。挺想看看二中内部的景色。

平时和家乡的人通电话,有人问我对宽甸的城墙还有印象吗?我只是一脸茫然。今日看到照片里的城墙,记忆深处的情景被唤醒了,原来我没有忘记它,它只是在我脑海里某个角落里沉睡。
只是那电子广告牌有些刹风景。宽甸的街道除了银杏树有些特点,还是没有自己的特色。
这读报栏,小时时常在这里看着张贴里面的海报。记得82年吧,宽甸一中一吕姓学生考上清华的海报就贴在这里,父母立马给我来个现场教育:看人家老吕的儿子多争气,你也要好好学习考上清华、北大,不然就只有在马路上扫大街了。可惜清华、北大始终和我无缘,我也没有自爆自弃去扫大街。现在想想:我的孩子以后也能考上清华或北大吧。这可是几代人的愿望哟。只是我没对孩子说过这些,我不想给她任何压力。我希望她能成为一个自食其力,对社会有用的人。如果她一直保持现在的状况,以后至少重点大学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1983年,我就是从这里离开宽甸的,2006年返回时,是从汽车站回来的。和记忆中的宽甸火车站完全不同,从车站的规模来看,旅客流量不大。

宽甸镇原来的最高建筑。这个地方小时候熟悉了。因为我姥姥家就在对面的新华书店附近。原来这地是一个二层的百货大楼。
宽甸街头,人、车、摊位混杂的地方,全国许多小城镇都有这样的情形,不过,宽甸似乎要严重一点。
北市场,生活气息挺浓厚的,大家都来这做小买卖。看来这成了宽甸一景了,说起这总能引起许多宽甸的人回忆。可以说,很多宽甸人对北市场是有感情的。我对这没有回忆,我离开宽甸的时候还没有北市呢,那时这是水电六局的地盘。所以,我能比较理性的看待北市。
货摊摆在大街上,汽车从哪过。政府应该建一个大型的露天市场来满足人们的需求和喜好吧?我觉着政府可以在附近北山脚下修建一大广场,平时即可摆摊,需时又可做宽甸大型活动和宣传场地。市场总是应该离开马路的。马路的功能主要就是车辆的通行。
北山公园,看着照片觉着挺好的。下次回来一定到此地好好逛逛。

宽甸烈士陵园,上小学时每年清明节前后,学校总是组织我们到此开展爱国教育活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