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访路遥故居

标签:
杂谈路遥故居重游 |
分类: 旅游杂记 |
从梁家河游客中心出来,看到在文安驿镇的公路边竖立着的路标显示,路遥故居距离此地仅有四公里,于是,再访路遥故居的冲动油然而生。
记得初访路遥故居是在2019年的8月,当时是怀着崇敬和向往的心情专门而为,这次的再访似乎是无意间的偶得,其实,作祟的还是骨子里对路遥的崇拜和敬仰,或许有点“温故而知新”的寻觅,因为,路遥是我多年来学习和研究的专题之一,尽管已经读过了他的代表作《人生》和《平凡的世界》,以及他的其他几部中篇小说和随笔《早晨从中午开始》,尽管已经阅读了两本路遥传记——厚夫的《路遥传》和张艳茜的《平凡世界里的路遥》,以及回忆路遥的纪念性书籍,如,海波的《我所认识的路遥》,申晓主编的《守望路遥》,航宇的《路遥的时间》等,但我仍然不敢或者说是没有底气的对路遥的任何一部作品做出评述,这或许是内心里遥不可及的一种膜拜,或许是思想上谨小慎微的一种卑微,更多的是我对路遥作品还没有完全理解和领会的局促不安,所以,这次重访路遥故居既是对初访未及的弥补,也是对时刻涌动着、翻腾着的愿望的安慰。
似乎一切都是如旧,像五年前一样,还是30元的门票,还是那尊傲视远方的铜像,还是那座低矮狭窄的院门,还是那两孔陈设未变的土窑洞,还有那李志武的绘画展,以及院后柴堆上孙少平的读书处......努力的想寻找其中的变化,留在印象中的是路遥故居崖壁上用红色书写的路遥的一首诗和一段话,还有那颇有现代气息的可以用来朗诵路遥作品的麦克风。依照上一次的记忆,我最为关注的是路遥故居的售书处,无论是书的种类和书的数量都比上一次来时少了许多,更何况其中的营业员也是一脸冰霜,冷漠无视,仿佛我们的到访与她无关,甚至还有几分嫌弃,在那一刻我不由得暗暗悲戚。
浏览完路遥故居,返回到来时的入口,我示意同行的家人跨过路遥门前横躺的小河,走向路遥故居的对面——郭家村小学,这也是弥补上一次未去的遗憾。沿着崎岖的小径走下谷底,就可见一条波光粼粼的小河在缓缓流淌,站在石板桥的中央,我来回观望着这条河的来路和去向,我想到了路遥在《人生》和《平凡的世界》中多次描写的河流景况,或许都是这条小河的启迪。现在在这条小河的河畔竖立着好几块形状各异的石碑,上面大多镌刻着对路遥的纪念,其中以王蒙书写的“溪路遥辉”最为醒目。过了石桥,沿着田埂式的小径穿过一片农田再拾级而上就是郭家沟小学,仿似农家小院,其中有四座坐西朝东的土窑洞,一座窑洞内摆着显然不在此上课的课桌凳,一座窑洞内散乱地放着锃亮一新的鼓和,还有一座窑洞好像是村委会,窗前桌子上摆放着还能使用的扩音器和麦克风,只有院子里飘扬的国旗显示着这是原来的农村小学的景况。从院子的出口走出,回头时,才看到在陈旧低矮的院门两侧各挂着一块牌子,一块是黑字的“延川县城关公社郭家沟村生产大队”,一块是红字的“延川县城关公社郭家沟村党支部”,据说,这是拍摄电视剧《平凡的世界》时的遗迹。
走出路遥故居,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不是因为再访路遥故居的欣喜,也不是因为走近路遥的满足,而是,五年时间如白驹过隙,瞬间即逝,而我对路遥的研究尚处在朦胧的初始阶段,一股莫名的紧迫感涌上心头,发出一阵阵的颤栗,我知道,那是路遥的召唤,那是信奉的催促,那是再访路遥故居后的激情燃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