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早读教学设计°刘禹锡《秋风引》

(2014-10-13 08:27:43)
分类: 晨诵午读

1. 课题

《秋风引》

 

2. 课型

新授课

3. 辅助工具

老师:生字卡片 作者背景和诗歌出处资料 吸铁石

学生:准备一~二首唐诗

 

4.教学目标

(1)课程总目标:

1、能够流利、正确地背诵诗歌

2、能够学习并熟记本课生字

3、能够理解诗歌意思

4、强调学生语言组织的连贯、完整、清楚

(2)知识与能力目标:

a学习与熟记本课涉及的生字

b能够背诵诗歌

(3)过程与方法目标:

a充分利用生字卡,结合丰富、有趣的游戏或者竞赛将生字教授给学生

b针对读错生字或者没有听清正确发音的学生,要给予耐心,及时纠正其错误

c开发学生的想象力

d合理分配课堂有效时间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教授过程中,要强调主人公孤单寂寞、思念故乡和亲人的心理活动,培养学生们体会主人公所表达的感情

5. 教学内容

(1)教材简析和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文是诗人刘禹锡被贬他乡,孤单寂寞莫并且思念故乡和亲人的心情。所以教学过程中:

重点是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

a了解作者背景和诗歌出处

b流利、正确地朗读并背诵诗歌

c强调学生语言组织的连贯、完整、清楚

难点是使学生正确认读课文中的生字和培养其阅读能力,如文章段落或者句子的停顿等。

(2)根据学生实际需要补充的内容

a生字生字及字义、词义

 禹 萧 雁 庭 孤

b能够流利、正确地背诵诗歌

6. 学情分析

(1)学生年龄特点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是自信心形成的关键时期,并且开始出现竞争意识。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思维形式以形象思维为主,随着孩子对事物充分感知,丰富表象,再抽象概括、分析综合初步培养抽象思维。这就需要我们经常给学生一些指示和告诫,经常提醒他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给他明确的方向。如果是对的,就要及时肯定,如果是错的,在不损伤学生们自尊心的前提下,明确指出他的不足。

(2)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年的在校学习经验。这个阶段的学生虽然有一定的自主能力,但是,自觉学习的主动性以及分析问题时注意力的稳定性远远不够。

(3)学生差异分析

由于个体的差别,有的学生稍微好一些,而大部分学生对待学习仍带有游戏的态度。那么可以充分结合游戏,在游戏中识字:制作识字卡片,并利用“闪卡”、“冰山一角”、“开火车”等游戏来引导学生认识生字。同时,针对学习能力和反应能力相对来说稍差一些的学生来说,当其有进步的时候,可以采用鼓励教学法,如给予红花、五角星奖励等。

7.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朗读法 谈论法

8.教与学

教师的教学过程

学生的学习过程

1、导入:“同学们,你们的小脑袋里都藏着哪些古诗呀?谁能给大家背诵一首啊?”

“刚才有同学背诵了大诗人李白的诗,李白是唐代人,那同样地,跟李白一样厉害的还有一位,他也是唐代人,他的名字叫刘禹锡,今天,让我们来学习…”(板书题目和作者名字)

2、老师拿出生字卡片,每两个生字为一组,进行教读

然后班读→组读→个读,并结合闪卡、开火车等游戏

3、老师引导学生打开课本,依次寻找每个生字→生字所在的诗句

4、请学生预习,自由朗读                                      

5、老师领读

6、请学生齐读一遍

7、老师简单描述作者背景和诗歌出处

8、老师讲解题目:秋风引的“引”是“引发的思绪”的意思,是诗歌的一种体裁。全诗以秋风引为题目,其实就是秋风赋,由秋风的到来而引发作者的思绪
9、学生分句朗读,老师分句讲解:

 a(第一句完毕)“‘至’是到达、到来的意思。这句的意思是‘不知从哪里吹来了秋风’”

b(第二句完毕)“‘萧萧’是指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这句的意思是‘在萧萧的风中送走了雁群’”

c(第三句完毕)“‘朝’是早上、早晨的意思。这句的意思是‘凌晨,秋风吹动着庭园的树木,树叶瑟瑟。秋风的来去虽然无处可寻,无形的秋风却分明已经尽在庭园。’”

d(第四句完毕)“‘孤’是孤独、独自出门在外的人的意思。这里是指诗人自己。这句的意思是来到耳边了,孤独的旅人最先听到了秋风的声音

10、结合游戏、比赛等,请学生进行班读→组读→个读

 

 

1、学生有的背诵《静夜思》《春思》(李白)《黄鹤楼》(崔颢)···

 

 

 

 

 

学生也会跟着说出诗人的名字

 

 

 

 

 

 

 

 

 

 

 

 

 

 

禹 萧 雁 庭 孤

 

 

学生预习,自由朗读

 

 

学生齐读诗歌

 

 

 

 

 

 

 

 

 

 

 

 

 

 

 

 

 

 

 

 

 

 

 

 

 

 

 

 

 

 

 

 

 

 

 

 

 

 

 

 

 

 

 

 

 

 

 

 

 

学生进行班读→组读→个读

 

 

9.反馈

1)当堂教学效果反馈(作业)

a(家庭作业)背诵《秋风引》

b每个生字写五遍

2)教学反思

 《秋风引》这首诗主要要表达的,其实正是这羁旅之情和思归之心,但妙在不从正面着笔,始终只就秋风做文章,在篇末虽然推出了“孤客”,也只写到他“闻”秋风而止。至于他的旅情归思是以“最先”两字来暗示的。如李在《诗法易简录》中所说,“为孤客传神”的正在这两个字,使“无限情怀,溢于言表”。照说,秋风吹到庭树,每个人都可以同时听到,不应当有先后之分。为什么惟独孤客“最先”听到呢?可以想见,他对时序、物候有特殊的敏感。而他又为什么如此敏感呢?唐汝询在《唐诗解》中说:“孤客之心,未摇落而先秋,所以闻之最早。”这就是对“最先闻”的解释。钟惺在《唐诗归》中还指出:“不曰‘不堪闻’,而曰‘最先闻’,语意便深厚。”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集》中也说:“若说‘不堪闻’,便浅。”这些评语都称赞这一结句曲折见意,含蓄不尽,为读者留有可寻味的深度。不过,前面说过,诗无定法,这一结句固然以曲说而妙,但也有直说而妙的。苏有首《汾上惊秋》诗:“北风吹白云,万里渡河汾。心绪逢摇落,秋声不可闻。”这里,从全诗看来,却必须说“不可闻”,才与它的苍凉慷慨的意境、高亢劲健的风格相融浃。两个结句,内容相似,一用曲笔,一用直笔,却各尽其妙。对照之下,可悟诗法。

 

 

 

 

 

 

 

 

 

 

 

10.板书设计

                秋风引

              作者

生字卡片 拼音              生字卡片拼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