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长春】吉林博物院松漠雄风(一)

标签:
吉林长春吉林博物院辽金春捺钵农安辽塔 |
分类: 北方地区 |
春捺钵。契丹人属于草原上的民族,以车马为家。据说,当时辽代的皇帝每年在京都所呆的日子总计不超过一个月,其他大多数的时间都是围着自己的都城巡游,这种巡游的形式被称为“捺钵”。春捺钵,
即每年春天正月上旬至四月中旬“春尽”,皇帝要到长春州(今吉林省前郭尔罗斯塔虎城)的鱼儿泺(今洮儿河下游之月亮泡)、混同江(指今松花与嫩江河流后的
松花江)捕鹅、钓鱼、召见女真首领。


农安辽塔。位于农安县黄龙路与宝塔街交会处,又称黄龙塔、龙湾塔,是辽代黄龙府遗留至今的唯一古建筑。八角十三层实心密檐式。由座、身、刹三部分组成,通高44米。塔座呈八角形,每边长7米,高1米,塔身基部东西直径8米,南北直径8.30米,用不同形制的青砖、平瓦、筒瓦、猫头瓦、水纹瓦等建成。塔刹和塔身的衔接处,8个斜坡戗脊塑有各种兽类,狮子在前,龙马居中,戗兽尾随。戗脊两侧各有四条凸起直线圆筒瓦,筒瓦一端均砌着圆形瓦当,瓦当周围刻着双重套环,中间刻成“喜”字图案。戗兽的尾端,镶一铁环,挂有凤铎,13层共挂104个。凤铎内镶衔三翼状铎舌,铎舌上焊有十字形铎锤。每遇风吹,风铎摇动,金铁齐鸣,铮铮作响,悦耳动听。塔身上面是塔刹。塔刹的基础部分是三层敞口仰莲。仰莲上置鼓腹、细颈敞口宝瓶,宝瓶上是铜制镀金“圆光”,内为车轮形的卷曲花纹。“圆光”之上,筑一铜制镶金仰月,月牙向天,仰月留有双层空边,中间雕刻云卷。仰月之上,镶有5颗铜制镶金宝珠。第2颗宝珠上面有一宝盖,其顶端是两颗宝珠呈葫芦形连在一起。宝盖上焊有4根铜莲,分别垂挂在塔脊的铁钩上。





辽银釉鸡冠壶(左)、辽绿釉鸡冠壶(右)。
淡黄陶胎。扁身,短管口,口唇微侈。上有马鞍状双孔泉,供穿绳用。体侧有皮条及针痕装饰。通体施绿釉,壶身呈现光艳悦目的银斑。壶身两面压划卷草纹,纹饰简洁明快,优美自然。鸡冠壶是辽瓷中的典型器物,它适应游猎生活的需要,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从造型与装饰看,此壶应为辽代早中期的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