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沈阳】故宫博物院大政殿

标签:
辽宁沈阳故宫博物院东路建筑十王亭大政殿 |
分类: 北方地区 |
大政殿俗称八角殿,始建于1625年,是清太祖努尔哈赤营建的重要宫殿,是盛京皇宫内最庄严最神圣的地方。初称大衙门,1636定名笃恭殿,后改大政殿。
八角重檐攒尖式,八面出廊,其下为须弥座台基。殿顶满铺黄琉璃瓦,镶绿剪边,正中相轮火焰珠顶,宝顶周围有八条铁链各与力士相连。殿前两明柱各有金龙盘柱,殿内为梵文天花和降龙藻井。殿内设有宝座、屏风及熏炉、香亭、鹤式烛台等。此殿为清太宗皇太极举行重大典礼及重要政治活动的场所。1644年(顺治元年)皇帝福临在此登基继位。






大政殿原名笃恭殿,从建筑上看,大政殿也是一个亭子,不过它的体量较大,装饰比较华丽,因此称为宫殿。大政殿是用来举行大典,如颁布诏书、迎接将士凯旋和皇帝即位等的地方。




沈阳故宫东路南北两端,各有一处与在这里举行典礼活动有关的建筑,即銮驾库和奏乐亭。
銮驾库位于大政殿正北,硬山前后廊式正房十一间。清代乾隆初年以前的銮驾库并不在此处,而是在崇政殿前的东七间楼,当时称为“銮驾音乐楼”。乾隆十一年至十三年年增建行宫建筑时,因东七间楼需挪改,将其内存放的銮驾乐器等移至现址,并把原有的五间正房扩为七间,后又扩为十一间,即为现状。
銮驾库中存放的物品,主要是皇帝东巡时所用的仪仗和乐器。
没有去南端看奏乐亭,只经过了北端的銮驾库。
从銮驾库向西走,又看到北部红墙,穿旗袍打卡拍照的太多了。
前一篇:【辽宁沈阳】故宫博物院十王亭
后一篇:【辽宁沈阳】故宫博物院后宰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