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伦敦】中国文物(六)

标签:
英国伦敦大英博物馆锁子锦仪式用甲胄33号展厅中国文物 |
分类: 欧洲 |
真武和其它道教神龛,明朝永乐年间,公元1406年。中国浙江省龙泉窑。
这座壮观的神龛展现了三层新月形天界中的神、守护者和神仙。在最上层的壁龛内的是真武(技艺精湛的战士),他是广受欢迎的武神,也是北极星的统治者。
锁子锦仪式用甲胄,杭州或苏州,
清代1780—1820年。藏品尺寸:甲长(上衣肩部至下裳下摆)124厘米,甲胄全长(盔顶至下裳下摆)172厘米。
这件仪式用锁子锦甲胄由上衣,下裳以及头盔(胄)组成。上衣包括左右护肩,
左右护腋,前遮缝和左遮缝。上衣下裳皆为黄底人字纹锦面,褐色绒缘边,通身布满规则的铜镀金钉。袖口及护肩接衣处饰鎏金龙纹铜板。上衣前胸部原来悬有一面护心镜。
头盔(胄)为银质,镶嵌珊瑚珠、青金石及绿松石,连接丝制护颈、护耳和顶端原有盔缨已缺失。头盔边缘的梵文起到护佑平安的作用。
清代的士兵和侍卫的族属成分复杂,包括满、汉、蒙古、朝鲜、回、藏以及俄罗斯等族群,隶属八旗管理。清代、苏州和杭州的织造局负责供应宫廷和官府需要的铠甲,不同等级的侍卫所着铠甲有着明确的区别。
锥形的头盔(胄)是在十三世纪蒙古统治下传入中国。头盔边缘的文字是兰札文在中国的变体,被藏传佛教用来书写梵文并常用来装饰藏地武器。
所谓的“失踪、被盗或损坏”的丑闻,很有可能是英国的一个阴谋,他们不想归还,故意隐匿或偷售他国文物,攫取经济利益。
2.3万余件中国宝藏归家之路漫漫,从官方到民间仍需和英国斗智斗勇,让国宝早日回家。
前一篇:【英国伦敦】圣詹姆斯宫
后一篇:【英国伦敦】圣詹姆斯区街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