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伦敦】中国文物(五)

标签:
英国伦敦大英博物馆中国文物清凉寺壁画唐三彩 |
分类: 欧洲 |
这尊真人大小的塑像为陶胎上敷三彩釉,表现的是佛陀的弟子之一。他身穿袈裟,双手结禅定印,静坐在岩石形态的底座上。底座与罗汉像是可以分离的。
至今为止,同类型的罗汉像,可查存世的共有有十尊。其中九尊分別收藏在加拿大,美国,俄罗斯,法国以及英国的公共博物馆里,还有一尊收藏于日本的私人博物馆中。波士顿,多伦多以及日本长野县轻井泽所藏的罗汉像头部为复制品,而俄罗斯所藏罗汉像的双臂已失,仅有头部和少量躯干部分保存了下来。普遍认为,这些罗汉像是1912年在河北省北部易县的山洞里发现的。
瓷器专家和科学家通过测试,认为这组罗汉像烧制于北京郊外西山的龙泉务窑,制作年代靠近金代末期。为了制作这些罗汉像,陶工首先在980度至1010度的温度下烧制素胎,然后施三彩釉,并以黑色和红色釉装饰眼睛和嘴唇,最后二次入窑低温烧制。
这组罗汉像的特别之处在于其脸部,
手部以及皮肤的处理中所反映出的极为罕见的写实主义。他们仿佛如真人一般,表情平静祥和,巍巍然深具禅意。
清凉寺壁画,画幅之巨,艺术水平之高,有着极其独特的魅力。上世纪20年代,大英博物馆研究员宾扬先生就曾感叹,这幅壁画使大英博物馆在中国艺术这个特殊的领域,目前处于无可匹敌的地位。

清凉寺壁画原在河北省行唐县磁沟村清凉寺内,由五台山僧人创作,始绘于1424年,最终完工于1468年,先后经历了四十多年。
上世纪20年代,当时叫“晋东战争”,阎锡山和张作霖部队打仗,把大殿炸塌了,剩下了这面墙和壁画,按当时的状况,如果连下几场大雨的话,那墙有可能就会塌了,壁画也就不存在了。
恰好,清凉寺附近上碑镇的张老盘是个文化人,他觉得这壁画非常好、有价值,如果壁画毁了就太可惜了,想把它卖了。于是,他便联系了定县一位古董商,通过他找来了买主。
用卖壁画的款建了一所学校,这几个村的孩子们上学不用交学费,这件事才平息下来。

壁画共分割了12块,每尊菩萨分为4块,大小不等。从清凉寺壁画的分割看,当时揭取人员已经充分考虑了尽量让人物面部和手部完整。只是揭取技术不够成熟,分割部位丢失的画面较多。
三尊菩萨面相丰腴,姿态优雅,璎珞被体,袒胸跣足,立于莲花之上。中间的观音菩萨为主尊,正面,身躯高大。两侧为胁侍,侧身,面向主尊。左边是普贤菩萨,右边是文殊菩萨。所持法器从左向右分别为拂尘、佛珠和如意。画面布局非常合理,人物彼此呼应,神情自然。其形貌服饰有别,神情仪态各异。尤其是中间的观音菩萨,凝眸而立,衣着华丽,体态轻盈,披帛上的图案繁复细腻,颇引人注目。

五代木雕观音坐像(五代佛教艺术珍品)。
观音是“观世音菩萨”的简称,是中国佛教四大菩萨之一,是佛教中慈悲和智慧的象征,在佛教的众多菩萨中观音是最为民间尊崇。这尊木雕观音坐像高达141厘米,木雕表面残留有彩绘痕迹。观音紧闭双眼、垂头打坐,做转法轮传经的手印,表情透露出安详肃穆的感觉。菩萨的发髻高高束起,带有唐代发型特点。斜披在上半身的袈裟是10世纪和11世纪佛像多采用的风格,现藏于英国大英博物馆。这尊造像造型舒展,流畅的衣纹和华丽缨络使观音显得卓尔不群、超凡脱俗,如此古老的木雕造像历经千年战火和风雨没有被毁,堪称奇迹,是一尊五代时期的佛教艺术品珍品。
林则徐销烟抗英,他的对联却流落到英国。
明代铜铸真武像,约1416—1439年,传说明代早期的真武像是以永乐皇帝为原型塑造的。
前一篇:【英国伦敦】白金汉宫
后一篇:【英国伦敦】圣詹姆斯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