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黎平】肇兴侗寨:鼓楼文化之乡

标签:
多彩黔行贵州黎平侗族肇兴侗寨鼓楼 |
分类: 南方地区 |
2014年7月25日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肇兴侗寨


肇兴侗寨最有特色的建筑是鼓楼。其鼓楼在全国侗寨中绝无仅有,被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被誉为"鼓楼文化艺术之乡"。寨中五团,共建有鼓楼五座,花桥五座、戏台五座。五座鼓楼的外观、高低、大小、风格各异,蔚为大观。

鼓楼是侗族村寨最显著的标志,是侗族文化体系的代表,侗族文明的象征。
鼓楼并不用于居住,但却是村寨最雄伟、最华丽、往往也是耗费侗族同胞经济和精力最多的建筑。无论是一马平川的大坝寨子还是青山环抱的山寨,美丽的鼓楼总是拨地而起,高耸于村寨之上。

一般而言,一栋古楼下就会聚居一个家族或宗支。鼓楼的前身叫做“卡房”,侗家人叫它“堂卡”或“堂瓦”。“堂”是场所之意,“卡”或“瓦”是众人的意思。“堂卡”、“堂瓦”直译就是“众人说话或议事的地方”。今之鼓楼,榕江车江一带,称之为“百”,《黔记》中称之为“聚堂”。


一座古楼包含有许多的功能:休息娱乐、集众议事、击鼓报信、迎宾送客、踩堂祭祖等都在这里解决。时代的更迭变迁也不断赋予古楼各种社会功能,并世代沿袭下来,逐渐丰富鼓楼的内涵,使它成为侗族村寨日常生产生活不可缺少的像征物。


鼓楼有厅堂式、干栏式、密檐式等多种。无论何种鼓楼,一般都分上、中、下三个部分。上部为顶尖部,用一根长约3米的木柱或铁柱立于顶盖中央,并套上由大到小的5至7颗陶瓷宝珠,使顶尖部成葫芦型,犹如塔尖,凌空而立。顶盖是绚丽多彩的楼顶,多为伞形。顶盖形状有四角、六角或八角。顶盖下斜面的人字格斗拱,像蜂窝百孔窗,其周围木雕像燕窝垒泥点,工艺精巧,造型别致。中部是层层叠楼,形似宝塔楼身。楼檐一般都是六角,亦有简便的四角或复杂的八角。每方檐角均为翘角,层层叠叠,重檐而上。从上而下,一层比一层大。楼身以四根粗大、笔直的长杉木为主柱,从地面直通楼顶,极为壮观。楼内或雕塑,或绘画,鱼虫鸟兽,栩栩如生。




旅途流水账加拙拍,只为记录真实的经历,感谢您的大驾光临和浏览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