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泉城济南趵突泉七十二名泉之冠观澜亭泺源堂 |
分类: 北方地区 |
2021年7月21日
山东省济南市趵突泉公园

继续在趵突泉公园里行走,因为熟悉的经典画面还未出现。
下图有涟漪处就是趵突泉在喷涌地下水。好比是一锅冷水中间有烧开的地方,但锅下热力不够,没法烧开整锅水,只能保证中间部分是开的。



趵突泉每天涌出7万立方米的泉水。趵突泉水从地下石灰岩溶洞中涌出,泉水有三个出水口,水量巨大,最大涌水量为16.2万米/天,
出露标高可达26.49米。水质含菌量极低,经化验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泉水一年四季恒定在18左右,严冬水面上有一层薄薄的烟雾,济南人称之为“云蒸雾润”。

能看到泉水冒出我已经心满意足了,因为种种原因,20世纪90年代末,由于济南市的水文情况,趵突泉经常陷入季节性停喷的窘境。2001年时更是创下了停喷890天的历史纪录。泉水停喷从一个方面说明了当前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在采取加大地下水的保护和放水保泉等措施后,自2003年9月以来,趵突泉已经基本上恢复了四季泉水不断的景象。后来,在2007年5至6月有一次断涌,不过,在济南7·18暴雨事件后,趵突泉再次恢复了四季泉水不断的景象。




观澜亭建于明天顺五年(1461年),钦差内监韦、吴二人来济南,于泉旁构亭(另说为巡抚胡缵宗建),名为“观澜”,取《孟子·尽心上》“观水有术,必观其澜”之意。该亭原为四面长亭,半封闭式。宋代大文学家苏辙于熙宁六年(1073年)任齐洲掌书记,对济南名胜古迹咏吟甚多,其中咏《槛泉亭》一诗犹为著称。




泺源堂在趵突泉北岸,最早为娥姜祠或称娥英祠。一组三进的建筑群,原是古代娥姜祠的旧址,原来奉祀的是大舜的妻子唐尧的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大约在金元以后改为吕祖庙,曾供奉着宋代以后逐渐流行的道教新神吕洞宾。著名文学家曾巩在北宋熙宁年间(1072-1073)任齐州太守,在泺水建二堂,南堂临泺水之源,故称“泺源堂”。北堂南对历山,曰“历山堂”。后来,金代元好问把“泺源”、“历山”二堂改成“吕公祠”。明朝,盐运使司张奎光、济南知府樊时英、历城县令吕黄钟又改祠为阁。此后,恢复原名“泺源堂”。
泺源堂,三间两层,坐北朝南,建在同一中轴线上,是一组较大的明清建筑。





前一篇:【山东济南】趵突泉公园的夏日幽境
后一篇:【山东济南】趵突泉公园的风景拾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