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山东曲阜】孔林:墓古千年在,林深五月寒

(2021-09-05 09:29:18)
标签:

山东曲阜

孔林

家族墓地

子贡

孔子后裔

分类: 北方地区


2021年7月19日 山东省曲阜市孔林景区

【山东曲阜】孔林:墓古千年在,林深五月寒


孔林,又称至圣林,位于山东省曲阜市城北1.5千米处,是孔子及其后裔的家族墓地,与孔府、孔庙统称“三孔”。 

孔林占地近200万平方米,有坟冢10万余座,有神道与城门相连。孔子墓位于孔林中部,封土呈偃斧形,汉代设祠坛建神门,宋代刻制石仪,元代立碑、作周垣、建重门,明代重建享殿墓门、添建洙水桥坊和万古长春坊 。孔林丰富的地上文物,对于研究中国墓葬制度的沿革和古代政治、经济、文化、风俗、书法、艺术等都具有很高的价值   

1961年3月4日,孔林被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4年12月,孔林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
【山东曲阜】孔林:墓古千年在,林深五月寒


【山东曲阜】孔林:墓古千年在,林深五月寒


【山东曲阜】孔林:墓古千年在,林深五月寒


【山东曲阜】孔林:墓古千年在,林深五月寒


【山东曲阜】孔林:墓古千年在,林深五月寒


【山东曲阜】孔林:墓古千年在,林深五月寒


【山东曲阜】孔林:墓古千年在,林深五月寒


【山东曲阜】孔林:墓古千年在,林深五月寒


“子贡手植楷”有着一个神话般的故事:公元前479年,孔子去世,下葬时子贡伤痛无比,泣之以血,只能双手各持一只哀杖支撑他的躯体。孔子棺材入土后,子贡手拄的两枝哀杖,已深深扎进土里拔不出。孔子弟子守孝3年离去后,子贡为报师恩,在老师墓旁搭庵结庐又守3年。守墓期间,两枝入土的哀杖生根发芽成活了。这树说柳不是柳,说槐不是槐,十分罕见。子贡联想到周公庙前的模树,念其老师高风亮节,博学善教,给这树起名楷树。

关于楷木的来历的另一个版本,传说孔子死后,弟子们带来各自家乡树种栽植在孔子墓周围,后来子贡将一棵楷树栽在孔子墓前,但后遭雷电焚毁,至今还能见着残体,称为“子贡手植楷”。那个“植”字本来是少一横的,是一个错字,又有传说孔子仙游时,他心爱的弟子子贡从南方未能及时赶回来,所以“植”字少了一横。
【山东曲阜】孔林:墓古千年在,林深五月寒


孔子墓前为其孙“沂国述圣公”孔芨(子思)墓。
【山东曲阜】孔林:墓古千年在,林深五月寒


【山东曲阜】孔林:墓古千年在,林深五月寒


孔子墓东边为其子“泅水侯”孔鲤墓。
【山东曲阜】孔林:墓古千年在,林深五月寒


孔子墓位于孔林中偏南地段,东西30米,南北28米,高5米。墓前石碑二通。前碑篆书“大成至圣文宣王墓”后碑篆书“宣圣墓”三个字,碑前有石供案、下酒池和石砌拜台以及砖砌花棂围墙等。墓前有二石碑,前为明代正统八年(1443年)所立,黄养正书,后为元乃马真后三年(1244年)孔子五十一代孙衍圣公孔元措立。东边为其子“泅水侯”孔鲤墓;前为其孙“沂国述圣公”孔芨(子思)墓。此种特殊墓穴布局称之为“携子抱孙” 
【山东曲阜】孔林:墓古千年在,林深五月寒


【山东曲阜】孔林:墓古千年在,林深五月寒


子贡结庐守墓处。孔子弟子有三千, 子贡一人就相当于一千人,足见他的地位之高。
【山东曲阜】孔林:墓古千年在,林深五月寒


【山东曲阜】孔林:墓古千年在,林深五月寒


离开孔子墓,又回到二林门外买电瓶车票乘车绕孔林一圈,中间不能下车,遇到一些特别的墓会短暂停留,车上导游会讲解,但这些墓地离道路都有一段距离,有些还杂草丛生,实际看到的非常有限,所以不推荐坐电瓶车,对其他墓冢感兴趣可以步行去按图索骥,不感兴趣就干脆看完孔子墓后去其他景点。
【山东曲阜】孔林:墓古千年在,林深五月寒


整个孔林景区,除了孔子墓,其他地方游客罕见,所以独自在墓园转悠是需要莫大的勇气,真可谓“墓古千年在,林深五月寒”,阴森恐怖的气氛还是浓浓的。反正我不敢下车转悠,本来我打算放弃孔林,后来考虑三孔不能缺一孔,才鼓起勇气来到孔林。
【山东曲阜】孔林:墓古千年在,林深五月寒


【山东曲阜】孔林:墓古千年在,林深五月寒


但孔林的文物价值是无与伦比的,孔林埋葬孔子长孙已至第七十六代,旁系子孙已至七十八代,从周至今,全无间断。延续时间之久,墓葬数量之多,保存之完好,做为一个家族墓地,在世界上是没有先例的,它是儒家思想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里所居统治地位的产物。孔林丰富的地上文物,对于研究中国墓葬制度的沿革和古代政治、经济、文化、风俗、书法、艺术等都具有很高的价值 。
【山东曲阜】孔林:墓古千年在,林深五月寒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