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大美江城孙中山武汉保卫战一代名舰中山舰江夏金口 |
分类: 南方地区 |
2013年5月
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金口街中山舰路特1号中山舰博物馆

“中山舰”原名“永丰舰”,它是以孙中山先生名字命名的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代名舰。1910年由清政府向日本长崎三菱造船所订造。1912年6月建成下水。1913年加入中国海军。1922年6月孙中山先生登临该舰指挥平定陈炯明叛乱。1925年4月为纪念孙中山先生,将永丰舰易名为中山舰。1938年参加“武汉会战”,同年10月24日在抗击日军的战斗中被日机炸沉于长江金口水域。1997年打捞出水。2001年修复竣工。2008年5月陈列于中山舰博物馆舰体陈列厅。

中山舰是中国近代史的重要历史见证物。它所经历的曲折航程和创立的不朽功绩,在军事研究方面的价值弥足珍贵。中山舰的传奇经历,见证了孙中山先生为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百折不挠、奋斗不息的丰功伟绩;中山舰斑驳的伤痕,展现了抗日英烈为国捐躯,铁血悲歌的革命精神。
武汉市中山舰博物馆坐落于中山舰当年蒙难地——武汉市江夏区金口镇,是以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代名舰中山舰的名字命名、武汉市文化局所属的一座专题性纪念性博物馆,是国家一级博物馆、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湖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博物馆建筑面积11000平方米,目前常设的展览有《中山舰舰体陈列》、《一代名舰——中山舰史迹陈列》、《中山舰出水文物精品展》,并不定期举办各种临时展览和社会教育活动。博物馆打造的精品文物巡展,足迹遍布中国北京、上海、广东省、福建省、辽宁省、山东省、江苏省、河南省、青海省、和香港、台湾地区以及日本、新加坡等地,所到之处均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和共鸣。

中山舰伤痕累累,多处地方出现弹孔,可以想象当年武汉保卫战的激烈程度;以陆对空,确实我方处于挨打的防守状态,但无畏的中山舰战士,却浴血奋战到最后一刻,最终人船俱沉:1938年10月24日中山舰被击沉,10月25日武汉沦陷。










下图是右舷船板弹孔,1997年中山舰打捞出水后,曾在舰体上发现弹洞六处,此处是飞机炸弹在水中爆炸后撕开钢板形成,是中山舰沉没的致命伤,其位置是炉舱所在地。


中山舰舰体陈列根据史料还原历史真实,按1925年中山舰原貌复原舰体外观及舰载装备、设施和部分舱室,保留了1938年武汉会战时的创伤痕迹。将舰体视为一个大文物陈列于博物馆舰体陈列大厅内,四周展出中山舰被整体打捞、修复、迁移的历史过程及中山舰大事记等相关辅助内容。
而且参观者可以通过四周楼梯上上下下近距离观看中山舰舰体。





孙中山先生雕像放置在中山舰的船头,有一层楼那么高。
孙中山先生和中山舰:1922年6月孙中山先生在“广州蒙难”时登临该舰,指挥平叛斗争长达50余天。1925年3月,孙中山先生去世后,为纪念孙中山改名为中山舰。1938年10月,在“武汉保卫战”中于长江金口水域被日机炸沉。
孙中山先生和中山舰:1922年6月孙中山先生在“广州蒙难”时登临该舰,指挥平叛斗争长达50余天。1925年3月,孙中山先生去世后,为纪念孙中山改名为中山舰。1938年10月,在“武汉保卫战”中于长江金口水域被日机炸沉。
中山舰上的救生艇。




离开中山舰舰体陈列厅,信步来到金口战役纪念区内,纪念区的一块块贞石上,镌刻着中山舰全体将士的名字,看着这些既熟悉又陌生的名字,百感交集。他们正值壮年,绝大部分来自福建,尤以闽侯籍最多;他们从沿海来到长江中游,跟随中山舰南征北战;由于国力衰弱,没有空中翱翔的战机保护他们,他们以血肉之躯阻挡日军的铁蹄,虽败犹荣。他们的名字理应镌刻在中华锦绣大地上,铭记在中华儿女心头。只有当我们军事上战胜强敌,在经济上碾压对手时,我们才可以问心无愧地告慰英烈。





离开中山舰舰体陈列厅,信步来到金口战役纪念区内,纪念区的一块块贞石上,镌刻着中山舰全体将士的名字,看着这些既熟悉又陌生的名字,百感交集。他们正值壮年,绝大部分来自福建,尤以闽侯籍最多;他们从沿海来到长江中游,跟随中山舰南征北战;由于国力衰弱,没有空中翱翔的战机保护他们,他们以血肉之躯阻挡日军的铁蹄,虽败犹荣。他们的名字理应镌刻在中华锦绣大地上,铭记在中华儿女心头。只有当我们军事上战胜强敌,在经济上碾压对手时,我们才可以问心无愧地告慰英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