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米哈拉布和敏拜尔
标签:
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圣索菲亚大教堂伊斯兰教米哈拉布 |
分类: 欧洲 |
2019年2月9日
土耳其伊斯坦布尔苏丹艾哈迈德区圣索菲亚大教堂

继续在圣索菲亚大教堂里游览,楼上楼下到处窜,看不懂又想努力看懂,错过了一些经典细节,比如哭泣柱;但也无意中了解了一些精彩细节,比如米哈拉布和敏拜尔;同时对这个举世无双的混血教堂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特别是后来增加的一些典型的伊斯兰教元素。

米哈拉布(mihrab)是阿拉伯语音译,意为"凹壁"、"窑殿",西方译为"壁龛",是伊斯兰教清真寺礼拜殿的设施之一,设于礼拜殿后墙正中处的小拱门,朝向伊斯兰教圣地麦加的克尔白,以表示穆斯林礼拜的正向--基卜拉。清真寺的伊玛目(领拜人)率寺内众穆斯林礼拜时便面向米哈拉布。
跟传统宗教的神龛不同的是,伊斯兰教义禁止崇拜偶像,因此米哈拉布并没有人像图画或雕塑,通常会写满大赞辞等用以向阿拉致敬的字句。
奥斯曼时期新增的设施除了米哈拉布,还有敏拜尔。
敏白尔(Minbar)
伊斯兰教清真寺礼拜殿设施。一译"敏拜尔"。阿拉伯语音译,意为"讲台"、"讲坛"。指设在清真寺礼拜大殿内的宣讲台。阿拉伯国家清真寺设在大殿朝向一方或中央,中国一般设在大殿凹壁(即米哈拉布)前的左侧。系专供伊玛目在聚礼和会礼时发表"呼图白"(即宣教词)所用的设施,故亦称"呼图白楼"。


有台阶上讲经坛。

侧面看敏拜尔,台阶比较陡峭。

台阶下方有很多小房间,用途不详。
这样一个血统不纯正的建筑,也许它最好的归宿就是作为博物馆吧,它见证了千年风雨,它洋溢着异国情调,它是人类文明发展与宗教融合的一个里程碑。
旅途流水账加拙拍,只为记录真实的经历,感谢各位博友深情惠顾。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