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塞尔柱】寻访毁灭的阿尔忒弥斯神庙

标签:
土耳其塞尔柱阿尔忒弥斯神庙世界古代七大奇迹之一希腊神话 |
分类: 亚洲 |
2019年2月5日 土耳其塞尔柱镇阿尔忒弥斯神庙

离开以弗所博物馆,离我们坐车去伊兹密尔还有一段时间,下一步去哪里?我决定带两个孩子去寻找阿尔忒弥斯神庙,因为手机地图上显示神庙就在博物馆附近,正好走路过去。
但光依靠手机导航显然不行,它指引我们离开了塞尔柱镇区,往郊外公路走,当我们迟疑不定时,要么找不到问路的人,要么问到的人不知道神庙。但“车到山前必有路”,颇费一番周折,离开公路转入一条小径,我们还是找到了,看到了指示牌,应该就是这里了,但没有售票处。
看到这些标牌,确信无疑是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阿尔忒弥斯神庙了。
图文并茂介绍了神庙发现和挖掘过程。神庙1869
年被发现,1982 年土耳其考古学者在遗址3
米深处发掘到上百件重要文物,其中有纯金妇女塑像、金、象牙制作的项链、耳环、手镯等饰物。陈列在以弗所博物馆内的阿尔忒弥斯神塑像,是一件价值无比的艺术瑰宝,神像比真人还高,面容慈祥,神情生动,形态逼真,雕刻艺术细腻传神,是世界上所发现的阿尔忒弥斯雕像中最古老、最完整的一个。

寻访阿尔忒弥斯神庙之前,我并不了解它和埃及胡夫金字塔等并称为世界古代七大奇迹之一;游览后我也不了解它在世界建筑史的卓绝地位;是在写以弗所相关博文时查阅资料,才蓦然惊觉无意中没有错过这一世界奇迹,真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阿尔忒弥斯神庙位于土耳其以弗所,濒临爱琴海,是土耳其著名古代建筑遗迹,堪称世界古代七大奇迹之一。
神庙大约在公元前652
年初建,当时是木结构。第二次修建时,采用石料建筑。第三次重建于公元前570 年,共花了10
年时间。当时以弗所是个庞大富有之邦,聘请了著名的古希腊建筑师, 造成了古代亚洲的第一个爱奥尼亚式石柱庙宇。公元前550
年,吕底亚国王克勒索斯再次进行修建, 断断续续地进行了100
多年才告完成。第三、第四次修建奠定了神庙的规模,从此闻名遐迩。

看到很多文章中提到阿尔忒弥斯神庙仅存一根石柱,应该是下图这根高大石柱吧?其它的石柱都过于低矮。
阿尔忒弥斯神庙是一座长方形白色大理石建筑,长125 米,宽60
米,高25 米,占地面积6300 多平方米。庙宇的回廊有137 根圆柱, 全用大理石雕成,每根圆柱高约20 米,底部直径为1.59
米,柱石千姿百态,
整个建筑看上去俨然是一个廊柱之林,给人一种庄严、恬静、和谐的感觉。大理石圆柱的柱身下部均有形态各异的人物浮雕,造型优美,形态逼真,栩栩如生。柱顶盘由一个带有3
个盘座面的框缘组成,盘座面上装饰着一排花边似的齿饰,在框缘上面是刻有四轮战车的浮雕, 细致精巧,精美异常。神庙于公元前356
年被焚毁。后在亚历山大王的帮助下,按原建筑式样重建, 更加富丽堂皇。
在漫长的岁月中,阿尔忒弥斯神庙屡遭洗劫,变得满目疮痍。然而人们从残存的建筑物地基和石柱遗迹中,依然可以想见它当年的雄姿。



阿耳忒弥斯神殿是古希腊最大的神殿之一,其规模超过了雅典卫城的帕台农神庙,也是最早的完全用大理石兴建的建筑之一。它以建筑风格的壮丽辉煌和规模巨大而跻身于"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列。它还一度享有对逃亡者的"庇护权",其地位之显赫,由此可见一斑。在建成后的近200年时间里,它巍然屹立在以弗所东北郊的一座高山之上,迎接着摩肩接踵前来朝觐的人们,它很快成为爱琴海诸岛和小亚细亚西海岸希腊移民城邦的香客们向往的圣殿。

今天神庙遗址周边是典型的城乡结合部,遗址里有高大的乔木、低矮的灌木和枯黄的杂草,很多精美的雕像被运进博物馆收藏起来,还有一些被丢弃在荒草丛中,遭受风吹日晒、雨淋霜降,最终湮灭成沙砾尘土。
本来不想走回头路,想穿过神庙遗址到居民区去,但又担心无路可走,只好原路返回。返回时总算偶遇寥寥一行游客,也来造访这一名声盖世的奇迹,只怕也和我们一样乘兴而来,失落而归。
有点淡淡的失落感,这是一种必然的、正常的心情,因为没有什么事物是永恒的;阿尔忒弥斯神庙曾经是“高贵的单纯、静穆的伟大”的建筑,曾经在古希腊建筑中独占鳌头,独领风骚,成为地中海东岸一带香客们纷至沓来、顶礼膜拜的圣殿,但历史已经翻过新的篇章,就让昔日的辉煌雨打风吹去吧。
旅途流水账加拙拍,只为记录真实的经历,感谢各位博友深情惠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