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婺源】篁岭晒秋白墙黑瓦中国红

标签:
江西景德镇婺源篁岭晒秋 |
分类: 南方地区 |
2018年10月3日
江西婺源县江湾镇篁岭村

去年国庆,随单位组织的部分同事一起坐动车往返到景德镇,10月2号晚上十点左右抵达景德镇市,顺利入住预订的酒店。下图为夜色深沉的景德镇北站。
第二天安排的活动第一站就是参观篁岭景区。篁岭景区在婺源县,多年前的春季,我曾携子闺蜜携女到婺源看油菜花,辗转多个乡镇和古村落,所以婺源的春季风光我曾领略,但婺源的初秋是一番什么样的景象?无数种想象萦绕在心头,坐在车上努力拼凑想象出婺源篁岭的秋色。
去年的国庆期间,婺源篁岭又一次爆棚了,我们在景区门口领略了“人从众”,在坐缆车处无数个回字形排队后终于坐上缆车,其实和走上去花的时间差不多;如果自行包村民的车更快,但集体的活动,只好听从集体的安排。
春天万物萌发,秋天果实累累;春天温暖湿润,秋天风干物燥。婺源春与秋的差别,淋漓尽致地体现在一树一叶上。
如果说,婺源古村是中国古建筑的大观园,篁岭无疑是一朵雅致动人的奇葩异卉。
村口处的几栋徽派建筑古朴典雅,细节美观耐看。
工艺品商店里的绣品。
篁岭建村于明代中叶,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具体位置是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江湾镇东南7公里的石耳山脉中,是一个典型的山区村落,也位于传统徽派民居范围内。
所以这里的房屋具备徽派民居的典型特征:坐北朝南、依山面水。但篁岭位于山区,平地面积狭小,所以房屋依地势向高处发展,层层叠叠,逐级升高,高处房屋的一层和低处房屋的屋顶在同一高度。
开始零星看到屋顶上有竹子编成的圆形晒筐,不过说是在屋顶上晒不太恰当,实际晒筐是放在伸出的木架上。
我们在这里游览时,看到有些房屋明显没有住人的痕迹,像是荒废了;但有些房屋却正在大修土木,快到中午吃饭时间,主人张罗着干活师傅吃饭,看到这些人家大门敞开,一大群人围坐在方桌前吃饭,不好意思去拍,只好偷瞄几眼就匆匆走过。
我选择的是先走到高处,这样居高临下更好看全貌。但实际上房屋太密集,俯瞰的效果并不好,好在路边的房屋也很有特色:别具一格的马头墙,高墙封闭,马头翘角,墙面和马头的高低进退错落有致,青山、绿水、白墙、黛瓦是徽派建筑的主要特征之一,在质朴中透着清秀。
终于来到了晒秋最密集的地方,红的是辣椒最多。黄的是柿子其次,白的是什么没看清。
晒出来的字实际是黄菊花组成。

要想拍出独特的效果并不容易,因为游客多,好位置都挤满了人,我也不敢去一些突出的位置,因为实际是挤在一些房屋的楼板上,楼板是木质的有些年头,万一负荷过重坍塌就麻烦了。所以只能等待,等人家离开时冲到栏杆前拍拍拍,然后赶快撤退。
晒秋是一种典型的农俗现象,具有地域特色。在湖南、安徽、江西等生活在山区的村民,由于地势复杂,村庄平地极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架晒、挂晒农作物,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一种传统农俗现象。这种村民晾晒农作物的特殊生活方式和场景,逐步成了画家、摄影家创造的素材,并塑造出"晒秋"称呼。其实晾晒这种农俗现象,并非秋季"专属",一年四季都有展示。
看到眼前的五星红旗,心情无比激动,虽是应景之作,但很好表达了篁岭人民的心声。他们晒出的,有丰收后硕果累累的喜悦,有发展后日新月异的激动,有致富后不忘国家的感恩,有对未来豪情满怀的自信。
从下图中可以看到一些最佳观赏点的拥挤程度,希望景区不要只盯眼前利益,保证游客的安全更重要。可以在一些热门的地方采取限人数的措施,排队入内,减少拥挤排除后患。
旅途流水账加拙拍,只为记录真实的经历,感谢各位博友深情惠顾。
后一篇:【江西婺源】篁岭垒心桥梯田花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