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巴黎】卢浮宫博物馆:浩瀚画海佳作纷呈

标签:
第二次欧洲之旅法国巴黎卢浮宫绘画馆 |
分类: 欧洲 |
2018年7月29日
法国巴黎卢浮宫博物馆

卢浮宫绘画馆共有35个展厅,2200多件展品,其中三分之二是法国画家的作品,三分之一是外国画家的作品,14-19世纪的各种画派的作品都有展出。卢浮宫的最强项在于收藏了意大利从13世纪初到19世纪德拉克洛瓦等画家的七个世纪的绘画,规模和质量上都堪称世界第一;但是在收藏文艺复兴时期左右的浪漫派意大利作品方面,没有梵蒂冈博物馆那么有声有色,馆藏丰富。总之卢浮宫绘画馆所收藏的绘画之全、数量之丰是其它艺术馆所无法相比的。
卢浮宫馆藏名画的杰出作品主要有:富凯的《查理七世像》(15世纪)、达芬奇的《岩间圣母》(16世纪)、拉斐尔的《美丽的圆丁》(16世纪)、勒南的《农家》(17世纪)、里戈的《国王路易十四像》(18世纪)、雅克·路易·大卫的作品《拿破仑一世与约瑟芬皇后的加冕礼》(19世纪)、德拉克鲁瓦的《肖邦像》(19世纪)、安格尔的《土耳其浴室》(19世纪)等。其中最为昂贵、最受追捧的是达芬奇在1503年完成的杰作《蒙娜丽莎》,下篇介绍。
绘画馆始终是人气最旺,一些名画面前总是围得里三层外三层,水泄不通,拍摄时无法近身。我参观时正值周日,即使绘画馆只开放一半展厅,也是佳作纷呈,很容易在浩瀚的画海中迷失方向。一些网上介绍较多的名作要么未开放,要么我有眼不识泰山,在名画面前匆匆走过;有时快步如飞,一挥而过;有时驻足停留,欣赏拍照。但没有认真做功课的后果是错过太多太多。
下图是雅克·路易·大卫的作品《拿破仑一世与约瑟芬皇后的加冕礼》,请忽略照片下方中间的游客头顶毛发,实在是无法避免,当时还以为人家没入镜。
大卫奉拿破仑之命,花费了整整三年时间完成巨作,用画卷记录下1804年12月2日拿破仑在巴黎圣母院举行加冕仪式的这一不朽的时刻。就像所有的政治宣传作品一样,在这幅画中也有一些对现实的加工:皇帝的母亲端坐于宝座上,位于画面中间很显著的位置。而事实上她因为生儿子的气而没有出席。拿破仑的形象被理想化了,变得更高更瘦;跪在他面前的约瑟芬皇后,也在拿破仑御用画师的笔下年轻了许多。由于拿破仑是自己将皇冠戴到了头上,大卫没有在画作中表现他加冕的情节,而是最终选择了不那么有争议的约瑟芬加冕作为主题,但坐在拿破仑身后的教皇庇护七世并非衷心为新皇帝祝福。
画面光线处理的技巧十分娴熟,在一百五十个人物肖像中,很自然地突出了主要人物,并恰到好处地照顾到某件首饰上镶嵌的宝石或某件衣物面料的柔滑。从某种角度来说,大卫是现代摄影的先驱,就像他们记录世界重要人物的大事件,在报纸上展现出的奢华场景不禁令民众浮想联翩。而在画面上所有这些人物中,最生动的应该是身穿红衣站在画面右端的外交部长塔列朗,他似乎对这台透着炫耀味道的好戏投去嘲讽的一瞥。
旅途流水账加拙拍,只为记录真实的经历,感谢各位博友深情惠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