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采尔马特】3000米高度感受阿尔卑斯山最美的山峰

标签:
第二次欧洲之旅瑞士瓦莱州采尔马特马特洪峰 |
分类: 欧洲 |
2018年7月27日
瑞士瓦莱州马特洪峰戈尔内格拉特站
马特洪峰与我2017年去过的少女峰景区相比较,人气还是要相差一大截,少女峰坐登山列车经常要排长队,票价也比马特洪峰昂贵得多;但两者都有一个共同点,只收车票钱,不另收门票钱,因为游客实际看到的是自然风光,不是国家、地方或私人资本投资建造的;投资建造的铁路、缆车和观景台等的费用已经含在车票上。
所以这样的开发思路是值得我国一些以自然风光取胜的地方学习的,像九寨沟、黄龙和喀纳斯湖等景区应该取消门票,只收服务设施比如观光大巴、缆车等费用。在马特洪峰,有很多背包客徒步上山,既无门票支出也无交通支出;但是在中国,逃票者和管理方总在玩猫抓老鼠的游戏,还有当地人从中分一杯羹。如果学瑞士,就不用玩这种游戏了。
马特洪峰王者气度,以并不伟岸高大的身躯睥睨群峰。
一条冰川缓缓地从山谷中流出,向蓝天展示优美的线条。
这里竟然有一个小教堂,虽然很简陋,但信仰无处不在。
在巍峨的雪山面前,人类是渺小的;保持敬畏之心,尊重自然规律,才能人与自然和谐共存。
瑞士不是可可的种植国国,却是巧克力的重要生产国,在少女峰还有巧克力博览馆,这里也不甘示弱,展示了一个4478克,约9斤重的马特洪峰巧克力模型。
重新来到室外,看亘古未化的冰川,伸展着巨大的冰舌;踩着长长的冰舌,再沿着陡峭的山脊,人类能登顶马特洪峰吗?马特洪峰是处女峰吗?
马特洪峰是阿尔卑斯山脉中最后一个被征服的主要山峰,原因不只在于攀登技术上的种种困难,也在于此峰陡峭的外形给予早年登山者的心理恐惧。
自19世纪中期开始,采尔马特一直都是瑞士最耀眼的明星度假胜地之一。来的人多了,自然对近在咫尺的马特洪峰跃跃试试。1865年,英国登山家爱德华•
温伯尔登上了马特洪峰的顶峰,从那以后一直有大胆的勇士前来挑战,甚至不乏名人,比如美国总统富兰克林
•罗斯福1881年爬过马特峰,20岁的温斯顿• 丘吉尔在1894年爬上了海拔4634米的罗萨峰。
对观光客而言,马特洪峰只是一个遥不可及美景;对于登山者而言,马特洪峰却是一处挑战自己极限的高峰。由于地势极为陡峭险峻,许多登山家视马特洪峰为高难度挑战。
登顶容易下山难,由于雪崩、落石等原因,成功登顶后的一些勇士在下撤途中遇难,甚至像登珠穆朗玛峰一样,把肉身永远冻在雪地里。所以永远不要说征服了山峰,人类的脚印无法改变高山,山峰永远巍然屹立;成功登顶只能说膜拜了这一高度,代表自己也代表人类。
简洁的外形,闪亮的冰雪,马特洪峰美了亿万年,只要我们遵循自然规律,远观而不亵玩,它还将永葆青春,继续保持阿尔卑斯山的美丽形象。
旅途流水账加拙拍,只为记录真实的经历,感谢各位博友深情惠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