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黎平】侗族是朵有特色的花
标签:
2014漫游多彩贵州系列人文和自然侗族大歌侗布美食 |
分类: 南方地区 |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侗族算不上一朵大花,但很绚丽,很有特色。之所以划分民族,就是人文特征的不同。侗族深藏大山,默默发展,受其他民族影响较小。路上汉族售票员告诉我们,村口跑运输拉客的侗民,平时客少,生意不好;等节日客流大,他却不干活了,原因是他不能错过节日丰富多彩的活动。所以插秧、收割等农活他们是互帮互助,玩耍逗趣,效率永远不高。瞧,就是这么一个爱玩有趣、顺其自然的一个民族。
这是上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的一道特色菜,大家辩认出来吗?只是节目里介绍的是湖南苗族的蕨粑,这是贵州侗族的腊肉炒蕨粑。做法差不多:用野生蕨根磨成淀粉,将蕨根粉煎成薄片切块,和腊肉、辣椒等一起大火猛炒。这样的美味下饭菜很快就光盘了。
寨里的住房清一色是南方常见的干栏式,木材为主要建材,一般高两到三层,底层不住人。虽然这样的住房造价不高,但还是令人担心:祝融光顾就要烧一大片。在今天全国各地掀起的新农村建设时,如何兼顾安全和民族、地域特色,是一个值得探究的永恒课题。
虽然他们的面容很稚嫩,唱功也谈不上高超,但人家很敬业,每晚都有歌舞表演。白天闲暇时,会聚到一起练习唱腔、舞技或交流化妆技术等。必须要为这些可爱的帅哥美女点个大大的赞。
“饭养身,歌养心,”这是侗家人常说的一句话,也就是说,他们把“歌”看成是与“饭”同样重要的事。确实,在过去这样与世隔绝的大山里,精神食粮更重要,这是先民们在劳作之余解乏的调剂品,是他们骨子里文艺艺术才智的代代传承,今天更是需要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昨晚的歌舞表演场地空无一人,留着这些设备、长凳等候晚上的歌舞升平。
今天的肇兴商业化已初露端倪,虽然大门处的查票不是很严格,村民仍能较容易带客逃票进入,但毕竟当地政府决定把旅游这一无烟产业作为发展方向,所以有了越来越多的客栈、宾馆酒店等。那时花开,多富诗意的名字,所以深受小资、文艺青年的追捧,房费也就水涨船高,我等穷游族,就呵呵一声飘过。
挂着红灯笼的客栈,可不要想歪哟。红灯笼在中华文化中代表喜庆。肇兴的客栈很多,每家条件差不多,就看谁家网络上的名气大不大,名气大的自然睥睨大众,价高一筹。
他们大都穿自纺、自织、自染的侗布,喜青、紫、白、蓝色。黑青色多用于春、秋、冬三季,白色多用于夏季,紫色多用于节日。女裙不分季节,多用黑色。所以我看到的长竹竿上晾晒的全是黑布。
这种布是用植物染料染色而成,而且上了浆,摸一摸很硬,不知道后续如何再加工变成柔软的面料。
虽然今天游客络绎不绝,但还在环境承载能力范围内。肇兴镇上的两条小溪仍然清澈见底。既要发展旅游经济,又要保住青山绿水,需要侗族人民和政府有更高的智慧和策略,如果若干年后有缘重来,我愿青山依旧,绿水长流,在富含负氧离子的空气中,再听一曲欢快的大歌。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