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图们】图们江:一江悲情向东流

标签:
东北乱窜系列图们江吴大澂朝鲜语口岸 |
分类: 北方地区 |
离开防川村,踏上归程。途中停车,只为瞻仰吴大澂的雕像。这里向大家介绍他在吉林边境的所作所为:
吴大澄于吉林建立边防军队。于珲春开始修筑东、西炮台。为防御沙俄从水上入侵,还创建图们江、松花江水师营。同时设立招垦局,移民垦荒,推行实边政策。他经过实地勘查,确定以珲春和三岔口所属边地为招垦中心,设立珲春招垦局,下设五道沟和南岗分局。招垦范围广泛,且规定许多优惠政策。为给垦民、商旅和军队提供方便,1880年底,修筑从宁古塔至吉林省城长达600里的大道及北、东线大道,建有百余座木桥,同时还增加许多驿站,加强了边疆的防务力量。
所以他堪称腐败无能的清朝中敢于抵御外侮的罕见英雄,比肩青山的雕像寄托老百姓的朴素情感。
从珲春到图们,很短很短的空间距离;图们市很小很小的规模。所以我们很快很快就来到向往已久的图们江畔。
图们江在清朝时按满语读音译作“土门江”。“土门”其实并非汉语,也不是朝鲜语,“土门”满语原称“土门色禽”,土门意为“万”,色禽意思是“河源,亦即万水之源。可是,后来日本借“土门”这两个汉字词挑起朝鲜和清朝之间的领土争端,指清朝非法侵占朝鲜的土地。事件间接引致朝鲜独立,并使日本有机会进一步侵占朝鲜的利益。与此同时,中国方面改用与原来读音相近,但没有意义的“图们”来作为这条河流的译名;而朝鲜半岛方面则使用“豆满江”这个名称。
图们江大桥,连接中朝的友谊桥。建于上世纪四十年代,钢筋混凝土结构,长约一千米,宽约三十米。图们江大桥的桥面上,有一条白色的横线,十分醒目,那就是两国的边界线。以边界线为界,图们江大桥的桥身分别涂着两种颜色,我国的颜色是红色,朝鲜的颜色是蓝色。
游客在中国这一方的桥面上溜达拍照,朝鲜那边照例是静悄悄的。
中方的桥头就是图们口岸。是国家一类国际客货运输口岸,是吉林省唯一有公路桥、铁路桥与朝鲜相连的口岸,也是国家第一批批准的“中外籍人员出入境陆地通行口岸”。口岸国门高13.77米,建于1988年。国门两侧刻有反映中国人民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热爱和平、珍惜友谊为主题思想的浮雕。
图们江干流全长525千米,实在算不上一条长河。但中朝界河段510千米。土字牌以下15千米为朝俄界河段。以525千米的长度串连三国,恐怕放眼世界也不多见。
亭台楼阁,悠闲漫步,中朝对比,人文迥异。
桥下戏水的游人。
回廊曲折,小亭鎏金。
眺望对岸的朝鲜。在我国这边是图们市,他们那边从规模来说顶多称得上乡镇。
连接中朝,跨越图们江的铁路大桥。
见证了无数的救济物资运往对岸。
图们江,一条满载几个世纪悲情的江,从中国的内河,到成三国界河,中国丧失了图们江出海口,让朝俄反倒成为山水相依的邻国。滚滚江水写满了腐败无能、丧权辱国等血字。
该是中国雄起的时候了,该是对日本说不,对美国说不,对所有不友好的国家说不的时候了。虽然失去了图们江入海口处的国土和河段,但争取到了失去60年的出海权。
注入图们江的小河,有座弯弯的拱桥。
还有骑行爱好者骑过青山绿水。,羡慕他们说走就走,来去自由的交通方式。
图们市区风光,路口的巨大建筑物。
汽车站的停车场。服务很舒心,车费很实惠,就是要耐心等候。
双语招牌,边境特色。
三轮车夫无客时酣然入睡,好巴适的工作方式。这里没有一线城市的快节奏高压力,也不在乎自己属于第几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