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自然世界流连(外一首)(小芝原创)(附7月17导览小结)

标签:
红树林基金会深圳洪湖公园海绵城市 |
分类: 随笔 |
《我们在自然世界流连》
一叶一花一果实
我们悄悄走近自然
听音
品情
暮鼓晨钟追远
曲有曲的思辨
一山一水一长虹
我们在自然世界流连
卸下唯我独尊
溪边有鹿群
萤火虫在闪烁
微有微的经典
喧嚣
深邃星河让思想畅游
世界好大因为凡心
世界好小因为自然
我采撷一滴露
亮了我的天地间
外一首《大暑
大暑的清晨
一缕笛声袭来
软软绵绵裹着清晓薄雾
这是一帘画幕
缤纷睡莲竞放
为六月的中伏降暑
有早行人席地而坐
等待鹚鹭悠悠散步
等待万维莎七彩将莲塘横渡
她等来了
宁静的鹤影
鹧鸪天里争渡
堪喜今时
和平而自由的画面
鸥歌鹭曲起落有致绎萤灯飞舞
谁将一丝稻香遗落
勾得荷芳浓郁
细寻
蒲葵老师在介绍星空牡丹
抓虫
吃虫
保卫与胜利
小荷才露尖尖角
蜻蜓却立小池边
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国际通用术语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遵循原则:
7月17日,正是入伏第一天。漫漫长夏,至此走向炎炎三伏。
我们那些可爱的荷花们还好吗?
“荷花月”已经过去,我们两个月前设计的“教案”过时没有?
“品荷园”闭园修整,太空莲、古代莲,可还在我们必经的路旁,美丽地绽放?
洪湖公园自然学校第八次公众教育导览活动,就在这种“小忐忑”中开始了……
一、导览心得:
1、以孩子的眼睛看世界,引导一条探秘自然的路。
怎样让导览一气呵成、环环相扣?怎样才能够始终抓住听众的好奇心?虽然我们1.0版本的导览词已经白纸黑字,但是化身为一场生动有趣的导览,还需要主讲开动脑筋“翻盘转化”。
本次导览内在的逻辑线层层递进:从观荷(小朋友眼睛看)、说荷(小朋友嘴巴讲)、识荷(介绍荷花基本知识及由来)、咏荷(古典诗词中咏荷名句)、问荷(什么是“尖尖角”?为什么“出淤泥而不染”?)等,把池塘边的赏荷活动一路引向深入。
孩子们究竟能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始终是导览设计的出发点。考虑的小朋友年龄低,有些深奥的东西很难懂,一些诗词、术语听起来蒙嚓嚓,主讲老师就在教案中增加了手写彩色字体的“大卡片”,起到“手写幻灯片”的作用,每每掀开亮相,都吸引住了小朋友的目光,比如“小荷才露尖尖角”、“出淤泥而不染”、“自洁效应”等,在解说中起到了强化和点睛的作用。
2、为每一个知识点找一个“切入点”,让好奇心引导孩子探秘。
太空莲、古代莲、完整荷花的结构,这些看似枯燥的荷花知识,需要找到能够抵达小朋友兴趣的“切入点”,才能给他们留下深刻印象。比如,在讲到太空莲的时候,从人类遨游太空的宇航员开始,讲到植物的种子也有遨游过太空的经历,我们身边的这池太空莲,就是在太空环游后回到地球而衍生出的后代;讲到整株荷花的结构,则把一个从菜市场买来的 “莲藕”教做具,从设问“藕是荷花的根吗”开始,讲荷花的茎、根、叶、花,这一个环节家长孩子都听得津津有味,一个小男孩说出了“藕在地下像地铁”的精彩感悟。
3、主讲、助教合力,让孩子更多地建立与自然和社会的连结。
洪湖公园是一座以荷花为主题的城市湿地公园,大家在赞叹荷花“出淤泥而不染”高洁品格的同时,少有人知道这座公园本身也是“化身于淤泥的美丽公园”。讲到洪湖公园的前世今生,免不了讲到这里曾是布吉河的滞洪区,过去每到雨季这里洪水横流,河水退去又变得脏乱不堪,而自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的治理河流及“造园运动”,在此设闸引用处理过的布吉河中水,因地制宜,遍植荷花,终于成为深圳的一张颇具地方特色的“文化名片”。
本次导览讲到这里时,助教雪莲老师联系今夏长江流域的大水而暴露出肆意侵占湖泊湿地导致的河水无法调蓄、灾害频发的现实,反观深圳,没有在洪湖这块寸土寸金的黄金地段开发房地产,而是保留其湿地功能,一旦布吉河突发特大洪水,洪湖公园仍然会发挥泄洪、蓄洪功能,不会给市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更大威胁。这段恰如其分的补充,把自然与社会联系在一起,也在孩子们脑海中种下了“建设海绵城市”这样一颗环保的种子。
另外,助教铃兰老师在品荷园讲解的注意事项,增进了大家对荷花新品种的了解;“摄像大师”青青河边草的随队摄影,也留下了一个个难忘瞬间。
二、对今后导览的建议:
1、活动发布的招募通知,集合地点请写文锦北路“大门”,不要写“东大门”。有家长反映,沿着洪湖公园东侧,是洪湖路和文锦北路,两路相接很难区分,南边有个“东侧门”,北边有个“东大门”,很容易搞混,建议把“东”字去掉,直接写文锦北路大门,指向性会更好。
2、装教案和教具、胸牌的书包已经破损露底,建议更换,并增加一个,一个用于收纳不常用的物品,另一个用于导览当中随身携带,装必备的教学用品。现在没有的东西一大堆,助教背一路很辛苦。
3、联系参加家庭的工作很繁琐,许多志愿者平时工作很忙,牺牲休息时间做自然教师,时间可以自己千方百计调整,但是工作时间联络十多个参与的家庭不是很方便,请考虑志愿者的实际困难,是否可由主办方承担亲子家庭的联络及确认工作,让自然教师专心导览呢?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在人们谈起古人咏荷诗句的时候,很少有人会提起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这首如梦令,而在这次的导览活动中,一个为自己起名“木棉花”的小女孩,流利地背诵了这首词与大家分享。我们自然学校的导览活动,不也正是带领这些单纯可爱的小朋友们“探秘藕花深处”嘛!但愿我们的导览,能够在他们的成长中留下小小的印记……
助教:雪莲 铃兰
摄影志愿者:青青河边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