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故事之四合院(小芝原创)

标签:
北京四合院堂屋厢房南房 |
分类: 芝草露华 |
每到北京必去四合院景点,这些景点大多是自费景点,但是既然去了,就一定照单购得这类套餐(这次想购的套餐是:天津一日游+四合院+黄包车+孔庙+国子监+周边名校景点,可惜天津一日游未购到,只好改购后面一串,但是,最主要的后边景点还是因故没成行,导游说了一个原因,也不知是真是假,叹叹)。
知道什么是四合院吗?四合院是以正房、东西厢房、南房围绕中间庭院平面布局的传统住宅。在北京,我到过最大的四合院当属故宫,那是多少进院的四合院啊!
其实,在我的心中,四合院是一幅美仑美奂梦般的画面。
小时候,听奶奶说过四合院,说是有东厢房,西厢房,堂屋;还有前院的杏树,院后的枣树。
我从没有回过山东祖籍地,不知山东二叔一家住的是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四合院,和北京普通四合院相比,是否还有自己的特色。
几次走进普通四合院,只是想感觉“家”的温馨,感觉八仙桌的古朴,盖碗茶的儒雅,细细欣赏这种具有三千年历史的建筑文化,轻轻咀嚼老北京的味道,静静聆听老北京的故事。
此时,我已走到“柳荫街”胡同的一家四合院门口。
大家听过“门当户对”吧?其实,这是四合院大门口的装饰,请跟我来,听我讲解。
请往大门前两边地下看,相对放置呈扁形的一对石墩或石鼓(因为鼓声宏阔威严、厉如雷霆,人们以为其能避鬼推崇),包括抱鼓石和一般门枕石,这就是门当,是汉族传统建筑结构之一。在古代,不同等级的家室门当的等级也十分森严。皇族或官府的门前用狮子形的抱鼓石;高级武官的门前用抱鼓形狮子抱鼓石,低级武官的门前用抱鼓形有兽头的抱鼓石;高级文官的门前用箱形有狮子的抱鼓石,低级文官用箱形有雕饰的抱鼓石;大富豪的门前用箱形无雕饰的抱鼓石,富豪则用石制抱鼓石,而对于普通民宅,则只能用木质方门墩或门枕石来代替。
我走进的这家的门当,是有兽头的抱鼓石,所以,先人应属武官。
再住上看,这是户对,是汉族传统建筑门楣上突出之柱形木雕(砖雕),上面大多刻有以瑞兽珍禽为主题的图案(通约一尺左右)。因一般成双数出现,故名“户对”。
大门前有门当的宅院必有户对,所以,门当、户对常常被同呼并称。又因为门当、户对上往往雕刻有适合主人身份的图案,且门当的大小、户对的多少又标志着宅第主人家财势的大小,所以,门当和户对除了有镇宅装饰的作用,还是宅第主人身份、地位、家境的重要标志。
现在大家清楚了吧,为什么古时嫁姑娘娶媳妇讲究门当户对?因为这是等级的标志。
这家四合院的大门开在东南角,朝向东。
现在我们走进大门,南面三间房叫南房,也叫做倒座房,一般用於主人办公、客厅、书房。五行中,南方属火,取客来客往红红火火的家业兴盛之意。北面三间房叫正房,又名堂屋,是主人间,北方属水,水生财,主得财之意。西厢房是女孩住,西方属金,所以称女孩是千金小姐,著名传说有“西厢记”。东厢房是男孩住,东属木,木东为栋,取栋梁之材的意思。
打量一下中间院落,大概有四、五十平方米,在堂屋门前的东面种有葡萄树,搭有葡萄架,一个院子都是,可以想像,春天,一院青叶茂盛;秋天,一院果实累累。此时,一院红灯笼高挂,凸显喜气洋洋氛围。廊上有鸟笼,鸟语串串,频频招呼来客。在南房门前东西两边各种有一棵树,是海棠树还是玉兰树,我没认出来,这不妨碍我似乎置身于浓浓花芳之中。中间有一石桌,四个石凳,夏天纳凉,好地方,听天河乐音,观斗转星移。
走进这个四合院,似曾相识,是从梁实秋的作品中听到过筝鸣;在徐志摩的诗作中听到过琵琶清音,闻到过交融的花芳与墨香;从朱自清的作品中见到过饭时孩子们的争执,这个喊菜少了,那个要个大碗,这个抢了那个的糕点烙饼,听到他的喝斥与对孩子教育的反思。四合院里的温馨、悠闲自在、心旷神怡的美妙总在心灵深处静悄悄地开放。
走进南房,迎面是一幅《清明上河图》,一个三人座木制沙发椅,中间摆放一个小小茶几,两副盖碗茶。什么是盖碗茶呢?盖碗茶是上有盖、下有托,中有碗的茶具。又称“三才碗”,盖为天、托为地、碗为人。
我坐下,端起盖碗茶,便感觉有冉冉茉莉花茶香韵沁人肺腑,忽然想起,当年建筑学家梁思成、一代才女林徽因是不是就在他们的四合院,用这样的盖碗茶招待文人雅士,在那人间四月天,在那《新月》一轮美景良辰。
当然,四合院有它的记忆,你听:那一年,不当亡国奴,大批有志者告别四合院,历尽千辛万苦,跋涉山山水水远抵西北延安、大西南,其中有大批有志青年、有大学者、有大文豪,那年代四合院的月光总如盈满的泪光。
那一年,解放区的秧歌扭进了四合院,那年的中秋月格外圆格外亮。
那一年,大学录取通知书飞进四合院,文曲星下凡在赵钱孙李周武郑王……百姓家的小四合院。
我真不知道,四合院到底收集了多少传说与故事,收集了多少悲欢离合,红楼梦乡竹影婆娑起舞,梁间燕子歌依旧几丛海棠新红;人在天涯望断秋桐叶落,雕栏玉砌流转瑶琴古音共月明。
而四合院又萌发出多少美丽的梦想,给岁月雕刻出多少奇珍异宝,在一代代人心中闪烁奇异的光彩。不信,你问问,长亭短亭眷恋的泪痕滋润人在旅途的小径;不信,你看看,飘洋过海的信笺传递祝福如东海浩浩。
思着想着听着感慨着便走进了这家的堂屋。
这堂屋布局很传统,三间房的建造隔成两间,靠北墙一张长条几横跨正中两梁之间,正上方是一幅观音像,几案上摆着供果,摆着花瓶,花瓶内插着花。东面墙上挂着一幅“福”字,是天下第一“福”字手拓版。
茶几前,摆放一张传统的八仙桌,上置香炉,有三副盖碗茶;八仙桌前,有一黑色大盆,内有半盆水,养着五条金鱼,还有众游人们投入的硬币。
西面没有隔间,靠西墙是两个装饰柜,放着花瓶等古玩新品。
东面隔开一间,应是长辈卧室,很古朴,也很传统,一个乌紫色大床,很有特色,从上到下雕刻得挺讲究,上面雕框里画有“飞天”画。想起去年在乌镇参观江南民俗馆,那里有许多各式各样的床,导游说:“当时的人们会对他的妻子说‘这种床非常结实,能用一生,我为你负责一生一世’。不像现在,动辄就说,我爱你一万年,结果,话音还没传出一万米,就分手了”。现在想起那份解说,深赞有底蕴!
看得出,这家刚娶了媳妇,大红“囍”字还贴在东厢房窗上,东厢东墙挂着三幅画,正中是一幅“福”字,与前一样,是天下第一“福”字手拓版,“福”字下方另两幅是圆盘图形,寓意圆满。
噢!这家西厢房没有开放,稍稍有点遗憾!
这没什么,不完美便是完美的!
参观完毕,想着还少什么,走出院外,噢!想看到了!地上趴着两只犬,这就对了,四合院构造完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