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张火丁菊坛人独立 成家燕双飞

(2008-05-02 21:45:29)
标签:

杂谈

分类: 梨园秋声-京剧程派
“是淡云遮月,不是晴空日出;是游刃有余,不是不遗余力;是韵味无穷,不是震耳欲聋”——这是程派传人张火丁眼中的程派艺术,“淡云遮月”无疑是最恰到好处的一笔,一来概括了程派的声腔特色,二来这也是张火丁性格的写照。不饰雕琢、素雅淡然,又封闭自我、不善言谈,甚至常露窘态,特立独行的个性也让她在菊坛显得与众不同。作为首位在人民大会堂举办个唱的京剧演员,她以前无古人的140万票房,在2007年的元旦真正“火”了一把,正如她的名字一样。 
  尽管舞台上她是倾倒万人的当红名角,但生活中她依然是一个渴望过相夫教子生活的普通女人。今年她将做暂时的休整,把重心转向家庭,因为作为女人,她还有更重要的事———结婚生子。

  ■ 爸爸希望校长要么接收我,要么明确地说我不是学戏的那块料

  张火丁曾是天津戏校自费生,这对熟悉她的人来说早已不是什么秘密了,这一经历不仅顺理成章地给了她坚韧的性格,甚至塑造了她现在那独特的个性。

  “我考戏校的经历就像范进中举,从我9岁开始每年都会报考吉林戏校,我哥哥11岁就考上了,但我一直考到了15岁。已经过了上学的年龄,但每年我依然会去锦州、邯郸考当地的戏校,结果屡考屡不中。我妈说我小时候性格本来挺开朗的,后来考学的经历让我经受了太多的挫折,那种心情的压抑都无法用语言来形容,但尽管这样我还是想学戏。最后我爸在报纸上看到了介绍天津戏校校长的文章,就贸然给他写了封信,写得很长,他希望校长在见到我之后要么就接收我,要么就明确地告诉我说我不是学戏的那块料。后来,我终于成了天津戏校的自费生,那是1986年,我一年的学费是560元,为了这笔学费,我爸妈只好省吃俭用。从那时起,我就发誓要长本事,苦练功,3年的时间我学了30出戏。”

  如果说小时候执著京剧其实就是喜欢那华丽的服装,喜欢它的旋律,但张火丁坦言入行后就没那么理想化了:“我能走到今天确实很幸运,戏曲演员是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的,有很多人付出的比我多,但却没有得到这么多。从小唱京剧是我最大的目标,现在唱了京剧也就没有什么特别大的目标了。不过很庆幸,我当时对父母的承诺今天都做到了。”

  ■ 新郎是圈外人,未来绝不让自己的孩子再唱戏

  不爱接受采访,接受采访时拒谈家庭,张火丁的“怪”脾气无人不知。也许是即将结婚的喜悦无法抑制,她第一次主动开口谈京剧以外的家庭生活。虽然没有明确表示将于何时暂别舞台,但刚刚到来的2007年,张火丁无疑将把重心转向家庭。“这么多年完全投入事业确实失去了不少,谁不想要个孩子呢!因此打算休息一下,我很快就要结婚了,不过我绝不会让自己的孩子再唱戏了。”当问及结婚的对象是何许人时,她只是表示不是戏曲圈内人,“其他的就别问了。”

  张火丁用“工作中很精彩,生活中很平淡”来形容台上台下的自己,“一个人的一生也很难碰到什么特别重大的打击,因此就是平平淡淡过日子。”A型血的她做事很较劲,加上为人耿直,难免与社会不太相融,但张火丁表示:“我只要坚持以真诚待别人就够了。”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张火丁的发型始终没变过,就是那个有些板正的革命头。其实上学时,她曾经留着齐腰的大辫子,但后来进了战友京剧团成为军人后,由于不让留辫子,才无奈剪掉了。张火丁和所有女人一样爱逛街,爱看电影,“但是我不听流行音乐,我没有电脑,也不会用,我哥常开玩笑说:‘我们这儿还没解放呢。’”

  一直和父母、哥哥一起生活的她无须为生活琐事操心,上下班都由哥哥接送,甚至工资卡也是放在父母那里。“目前京剧演员的待遇很不乐观,作为一级演员,我每个月的工资是1500元,可以说我的生存主要是靠演出费。平时我的工资卡在父母那里,我刷了信用卡也是我妈替我还。” 
■ 颠覆《梁祝》,把马文才变成品貌兼优的角色

  从1989年戏校毕业考入战友京剧团,后因演出《八女投江》而被借调到中国京剧院,直至1995年正式进入中国京剧院,2003年成立“张火丁戏剧工作室”,张火丁逐渐从开始有人关注,到挑梁唱程派经典,最终有了属于自己的剧目。

  程砚秋大师一生原创的至少29出剧目虽然是后人无法企及的,但张火丁近年来首创的程派剧目也不在少数:《江姐》、《白蛇传》、《嫦娥》、《梁祝》……其中《梁祝》无疑是最具颠覆性的。张火丁曾经说,她饰演的每一个角色都是自己喜欢的,否则她不会去演,她在每一个角色、每一出戏上都倾注了自己的感情。“排演《梁祝》前我看了很多资料,有程大师的《英台抗婚》,叶盛兰、杜近芳的《柳荫记》,越剧《梁祝》等等,我在学校也唱过《断桥》,但既然允许我创新,我就要找一个新的角度来呈现。我们的《梁祝》与以往最大的不同就是对马文才这个人物的解读,把他变成了品貌兼优的人物。我一直认为,中国古代是讲究门当户对的,天下父母没有不疼子女的,因此以前的版本中将马文才设计成那样一个形象,起码不能说服我自己。还有一个改变就是以往的版本中当梁山伯听到祝英台即将嫁给马文才时,怨天怨地,而我们的演出中,梁山伯此时不仅压抑住了自己内心的痛苦,反劝祝英台多保重,每次演到这里,我自己都很感动。”

  从16岁正式接触程派,到成为当下活跃在舞台上的“四小程旦”中人气最旺者,虔诚地传承程派艺术是张火丁无法回避也不愿回避的责任。近些年,她所做的一系列尝试都是为了拓宽程派的戏路,比如《江姐》,她把“淡云遮月、雾锁荷塘”的程腔适当加以改造,用来抒发女革命者的情怀,证明程派同样可以演现代戏。同时张火丁也不忘整理、恢复程派多年未演的经典剧目,比如《鸳鸯冢》。在她看来,没有坚实的继承就没有发展,“程派有些剧目确实太老了,失传也有其原因,斗胆说一句,程大师也不是每一出剧目都成功,包括梅大师也是一样。”

  ■ 诸多贵人把她引上正路

  作为程派再传弟子,恩师赵荣琛一直是张火丁最为敬重的人,身为关门弟子,赵老师是经别人引见隔代收下她的。跟着赵老师学习的那段日子,张火丁形容道:“学到了很多真东西,那时候经常一个字一上午都过不去,有时甚至三天就抠一个小细节。赵老师就是我的贵人。”

  赵荣琛老师过世后,工作室的很多老先生其实都已退休了,但都不遗余力地扶持张火丁,托着她往前走。此外,吴祖光、冯牧等人也对她十分关注,冯牧更是在她第一次办专场演出时亲自为她做序,粤剧名家红线女还利用自己的基金会为她出了第一盘演唱专辑。每每谈到这些,不善言辞的张火丁便会淡然一笑,称自己确实是很幸运,“是他们把我引上了正路”。

  张火丁火了,想拜师的人自然不在少数,专业的、业余的都有,但她明确表示,自己还不够火候,远未到收徒的时候。

  火丁亲朋

  ■ 哥哥张火千:接受采访前夜她开了十片安定

  不了解火丁的人以为她很傲,其实不然,别看她在舞台上游刃有余,骨子里其实是很内向的。她不愿接受采访并非耍大牌,她常说:“我从小学戏,文化水平不高,说不出什么。”为了给这次大会堂的演唱会做宣传,她在接受采访前一天几乎一夜没睡,开了十片安定备着。别看聊别的她总是没词,但只要一说到戏,她就滔滔不绝。 

  火丁很善良,而且为人正直,看不惯那些歪的邪的,为此也得罪了不少人。生活中她其实有一点小幽默,熟悉她的人都知道。另外她对生活没有什么太高的要求,对物质也看得很淡。不过生活中她和舞台上一样,也追求完美,我们家装修房子时,她的房间是她自己设计的。她做的一手好菜,炖的鱼好吃极了,我们在战友京剧团六年,她给我做了六年饭。在饭店吃到一个好吃的菜,回家后她就能做个八九不离十。前几年第一次吃水煮鱼,她回家后便学着做,味道还特棒。
■ 好友白燕升:和她相比,现在很多青衣都太现代

  火丁的骨子里有一点孤傲,有一丝对人本能的逃离,可以说她没有什么朋友,也不爱交往,很封闭自己。不过她从不说人不是。她很坚持自己,而且很有韧劲,从不妥协。

  当下,很多演员都是功夫在师外,但我从没听说火丁给某个导演打过电话表示要上哪个晚会。她把所有心思都用在了唱戏上,其实演员就应该如此,否则就去当交际花好了。

  她的舞台气质有着女性阴柔的美,很像古代的仕女。相比之下,现在的很多青衣都显得太现代了。马兰曾经说:“火丁身上有一种枯木含枝的、含苞待放的感觉,让人怜爱。”或许正因如此,她的舞台气质有一些沉重。

  我一直觉得对于火丁不能一味叫好,程派艺术的特点就在于清脆如笛,温婉如箫,低回幽咽,而火丁现在低回幽咽是足够了,但清脆如笛还欠一些,因此她还是有上升空间的。

  火丁语录

  ■ 大家一直都觉得眼下戏曲的生存环境并不是很好,但我去电影院看电影,发现偌大的影院内才只有几个人,还不如京剧呢,我又有了信心。

  ■ 越出名就越害怕,害怕自己给观众的不够完美。一次在天津演出时,我正唱《江姐》,忽然一股凉风进了嗓子,紧接着的下半句我就没唱出来……(记者插话:其实当时戏迷的热情并未因此而减退)观众热情高不行啊,我的热情没了。

  ■ 如果天天只是让我唱戏,我就觉得特别幸福了,否则我就很烦恼,比如接受采访。

  火之丁丁

  好想再看火丁一眼◎王燕

  惠珠在2004年10月来到我所在的公司上班,在交谈中我知道她也喜欢京剧、喜欢火丁。现在我还记得她说火丁时的那种眼神和表情,天真得像个孩子。每当她唱起那段“谯楼上”,唱得那么投入……后来,我们都成了网上“火之丁丁”社区的一员。突然有一天我听说惠珠生病了,我马上打电话核实,才知道她得了脑瘤,惠珠在电话中说要提前过生日,于是我按照她说的时间来到医院。当我走到病房门口时,就听到她在唱“谯楼上”,我深吸一口气高兴地走进病房。那天惠珠笑啊、唱啊,就在我们准备离开时,惠珠说:“我好想去看《梁祝》啊,好想再看火丁一眼,你要是见到火丁就说我永远支持她。”我含着泪答应了。回家后我辗转反侧难以入睡,在心里默默为她祈祷,希望她手术成功!可万万没想到,惠珠竟然没能从手术台上下来……

  10月21日(这一天也是惠珠真正的生日)终于来到了,我生平第一次对家人撒谎,第一次一个人出远门。21日19点30分,《梁祝》在济南北洋戏院上演了,我们社区里的朋友坐在比较靠前的位置,我们在桌子上还给惠珠留了一束百合花,百合是她的最爱,而火丁也是她的最爱,相信她在天堂有知也该瞑目了……

  她帮我走出抑郁症的阴影◎肖然

  2002年由于感情和工作上的挫折,我一度一蹶不振,现在看来那就是抑郁症的表现。那时的我整天除了上班以外就把自己关在家里谁都不见,不是发呆就是对着电视傻看。 

  一个周日的下午,我无意中把台转到了CCTV—11,屏幕上有一个青衣在唱,那是一种我以前从未听过的女中音在唱京剧,我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原来京剧还可以这么唱!当时那出戏已经开始,我不知道演的是什么,但是接下来我一直没有转台,这是我第一次较完整地看完一出京剧。后来知道了那出戏是《锁麟囊》,那位女中音青衣有个很奇怪的名字叫张火丁,猛一看还以为是张灯。

  接下来我就像很多丁迷一样开始逛书店,跑音像店,上网,为的就是了解这个叫张火丁的青衣。我已被火丁的唱腔深深吸引,又发展到喜欢火丁的表演和水袖、身段等等一切。在看过一些火丁的戏后我开始关注其他京剧剧目,买了很多京剧理论研究方面的书籍。经过一段时间的知识储备,并与看大量演出融会贯通,我开始看得懂京剧了。

  通过京剧的熏陶,我对人对事变宽容了,对名利看得淡泊了,不再那么自闭了,我的心态变得非常平和,渐渐地从抑郁症的阴影中走出来了!这是多么让人开心的事啊!毫不夸张地说那段时间京剧和火丁是我的精神支柱。火丁骨子里那种要强的性格,沉静而淡定的神态,低调的做人风格也深深地影响着我。在这个浮躁的社会里竟然还有一个叫张火丁的人安于戏曲演员的本分,扎扎实实地练功,认认真真地排戏,安安分分地唱戏,不被尘世所染孜孜以求地钻研着。从她的身上我看到了老一辈京剧表演大师的影子。论坛里有很多朋友把火丁比作仙女,女神,我不喜欢这样来神化她,在我看来,火丁是一个普通的人,她的不平凡在于她的坚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