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亚亚油画—塔吉克人物肖像

前几天,曾在美术馆看过一位女画家的油画,看后印象深刻。
看画,有时会有某一种触动,那作者不一定是“大家”,但她心灵中一定有一种和你相通的东西。初看燕亚亚的画只是觉得那些人物,那种眼神对你的吸引,一个外行,说不出更多的专业感觉。站在画前,仿佛一种带有高原雪山气息的自然醇厚的风吹过------。

燕亚亚的画中人物多是塔吉克族姑娘,燕亚亚画她(他)们,并让人们透过她的画笔了解那个民族。对于塔吉克人,她一定不是一个匆匆的过客。

当地小学生们对燕亚亚的欢迎。虽然照虚了,可是我还是舍不得拿下来

关于塔吉克族,我照抄了以下的介绍:
“塔吉克”是中亚操伊朗语的族民,“塔吉克”是王冠之意。
“塔吉克”分布于亚洲的几个国家,中国新疆,塔吉克斯坦,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伊朗,乌兹别克斯坦都有“塔吉克”人。我国塔吉克人数为40716,其中27163人居住在塔什库尔干自治县{据2002年统计}。“塔吉克”人长期过着以畜牧为主,农耕为辅的生活,饮食以面食为主,以奶和肉食为辅,很少吃蔬菜。他们把鹰作为忠诚善良勇敢正义的神圣象征。由于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文化环境,人种,语种、历史、宗教,等诸多原因,形成了“塔吉克”独具特色的文化——除了具有中亚伊斯兰文化特色,还具有冰山高原文化的特征,古老淳朴,真实自然。

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主任戴士和教授对燕亚亚的画做了以下评价,也许可以帮助我们从专业角度理解这些绘画:

“
燕亚亚耐心的画了些人物,专注的观察和描述这些人,看他们的姿态,揣摩他们的表情。在他们的山里,在他们的家里,在射入高窗的那一缕耀眼阳光下。
绘画语言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追求笔笔传情,象写字书法一样,每一笔都可以独立欣赏品味,都有作者的情怀渗透期间;另外一种则大为不同,一笔一划都在塑造。对塑造着的对象的形象。对每一笔每一划的追求,如同一座宏大建筑的砖石。要积累出对象的整体,每一笔的价值是隐藏在造型整体之后的。
燕亚亚的画,大多属于后一种,她有自己鲜明的个性,有她自己坚毅的精神世界。但这一切,都不是建立在运笔挥毫的表面上,而是埋藏在叙事之中,仿佛她只是在讲述别人的故事。而事实上,燕亚亚的笔下,总是能把她人物的多方面的矛盾的对立,在她塑造的人物形象上统一起来,这正是同类写实艺术中少有的成就。比如困顿与某种高贵,比如窘迫与某种端庄,在她的人物身上统一成生动的个体,充溢着精神震撼的个体。这些形象不再是美丽的面膜,不再是空洞的民族标本。而是超越了具体的民族形象,是人的,纯正端庄的人的形象。她们的自尊不仅闪烁在凝神的目光里,也深深雕刻在重重叠叠的皱纹里。
我最喜欢燕亚亚那几幅正面的肖像,她们逼真,但并不想讨好“照片写真之类”的时兴手法,他们朴朴素素,让每个观者过目难忘。与印象派的技法不同,固有色的油画技法体系在中国的传播发展比较坎坷。而燕亚亚在油画语言的追求趣味里恰恰有明显的固有色技法的意味包含在内,这也是吸引我的原因之一,因为难得。
在欧洲,“固有色”不仅意味着另样的技法,也有别于条件色的另样的观察目光,另样美的信仰。另样的人生态度。我想,燕亚亚为自己的生活选择的特殊道路,正应当滋养了她独到的艺术风采。”


藏族姑娘

塔吉克少女


这是一整幅表现正在游戏的塔吉克孩子的画面,相机所限,我把它分成了两个画面

塔吉克少年
燕亚亚的绘画给了我们这样一种启示,她画塔吉克人,她深入其中,用她的心去聆听体味,因此,可以这样传神的表达出这些栩栩如生的人物。
非常抱歉的是有些画面照虚了,可我还是不忍拿掉 ,不好意思,大家凑合着看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