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年级复习备考策略
(2009-04-27 16:17:47)
标签:
杂谈 |
分类: 中考集萃 |
一、指导思想
落实《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依据中考考纲精神,正确处理阅读与写作、积累与提高、规范与创新的关系,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
二、教学原则
1.全面性原则。知识点、技能点覆盖面要广,要全面、扎实、到位;教学中要照顾到学生全体,语文教学既要注意培养学科尖子学生的促优拔尖,又要努力使本学科成绩相对较弱的学生的补弱提高,使全体学生的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有较大进步。
2.基础性原则。初三复习要扎扎实实,不能好高务远、一味用高难度的训练题难为学生,对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要有足够的重视,“举一”方能“反三”,“本立”才能“道生”,基本的篇目、基本的知识、基本的方法和规律掌握好了,学生自然就会尝到复习的甜头,成绩自然就会稳步提高。
3.主体性原则。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与体现教师主导地位科学地结合起来,落实“三讲三不讲”原则,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知识的梳理和技能的提高。同时,教师的点拨、讲解要到位,教师的主导地位要有充分体现。
4.有效性原则。讲究教学实效,课堂教学切忌面面俱到,要把重要知识点分解到不同的单元、板块,遵循“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的方法,有所侧重地解决问题。课堂要继续贯彻“当堂训练、当堂反馈、及时弥补”的原则。
5.文体、文风兼顾原则。全球化的社会生活对学生阅读各种文体、各种文风文章的要求大大提高,中考必然要在这个方面有所体现,因此,复习过程中要有清醒的文体、文风意识。
三、教学策略
1.三轮复习策略
初三复习备考过程,我们仍然沿用我们以往成功的经验,采用三轮复习的备考策略。一轮重基础,重课本;二轮重专题,重方法、重技能;三轮重整合,重应试技巧和应变能力。以往有些学校不顾学生实际,对于一轮复习重视不够、草草了事或者干脆弃置不顾的做法,已经被事实证明是短期行为我无效的。要研究一轮复习的策略、内容、方法等,抓出实效,要使教材变废为宝,不能只是简单地对字词和文学常识进行梳理,苏教版教材以话题为中心来组织学习的特色,正是复习中特别需要重视和利用的,要深入挖掘其中的人文内涵,为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积累写作素材做好准备。
2.整理、积累、反思策略
充分重视“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所揭示的心理学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指导学生将学习中遇到的难点、疑点、错点、易混点等,做好整理和记录,合理安排时间,让学生在有规律的流程中进行复习,以求花最少的时间获得最大的学习效益。
3.修正策略
对于学习和考试中遇到的技巧性难题,要让学生养成自我修正的习惯,无论是基础知识部分、翻译、阅读还是写作,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各自的内在规律进行有效的修正,是提高成绩最好的方法。但是,这个方法却往往受到忽视。在修正的过程中形成有效的方法,正是新课程“过程和方法”的精神内涵。为此,重复训练和变式训练是十分必要的。
4.统计学策略
语文教学容易粗放式经营,复习讲评时做不好统计,就会使讲评漫无目的,影响复习效益。运用统计学策略,就是有效解决这个问题的好方法。从不同班级来看,教师要统计自己所教不同班级成绩的差异,尤其是薄弱环节;从自己与不同教师所教班级成绩的差距上,统计自己所教班级的不足;同一个班级哪些知识点是薄弱的,同一个学生不同考试中暴露了哪些共同的弱点,这些都是我们有的放矢、对症下药的依据。
5.全面渗透策略
语文教师要因势利导,根据学生不同的学科特点,引导他们发挥本学科的优势,借鉴其他学科的思维方法,使语文学习渗透到学生的各科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中去。
6.心理养护策略
语文教学中要特别注意调整学生的心态,养护学生的灵性。强度高、压力大、枯燥机械地复习生活,对学生的心灵会有很大影响,让学生产生厌倦心理,这对于语文学科的学习尤为不利,对阅读、写作有很大的负面影响,直接影响语文学习成绩。因此,语文教师要本着对学生负责、对语文学科教学成绩负责的态度,结合语文教学,调节好学生的心理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