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花红棉绽放,激励人们积极向上,坚韧不拔,不畏艰难,勇攀高峰。阿坚每年都在广州东山湖公园观赏拍摄红棉,此图摄于2023年3月27日。
第一届全运会自由体操冠军是广雅校友黄新河

一星期后,11月2日广雅中学举办137周年校庆活动;两星期后,11月9日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在广州开幕。本文我要介绍的主人公,既是广雅校友,又是第一届全运会自由体操冠军。她叫黄新河,祖籍为广东省梅州市,1938年出生,运动健将,教练员,国际级体操裁判员,教授。两年前我通过陈茹(作家陈残云女儿,与我曾是《广州文艺》同事)知道她小姨黄新河15岁从广雅中学被选拔到北京做田径短跑运动员,后因伤患改练体操。她一直在北京体育大学任教(体操教授),曾任三届奥运会体操国际裁判。
当时我对陈茹说:“不知广雅中学有没有宣传过她的事迹,新中国第一个女飞行员出自执信女中,母校不知多自豪,广雅也值得为黄新河骄傲!”
她答:“我小姨2014年回广州探亲时我陪她回过广雅,这是她15岁离开广雅后第一次回母校,我也是第一次到广雅。两人两眼一抹黑,她自我介绍曾是广雅学生,门卫就放了我们进入。后来有个老师请我们上楼,为我小姨作了详细的登记,但她好像没有听说过黄新河的名字。我小姨不喜作宣传,曾经制止过广雅的同班同学将有关她的报道发给学校,认为有些是夸大的,她说自己只是一个体操教师而已。”
我表示理解她小姨的想法,只是从广雅角度考虑,觉得不宣传未免可惜。我请陈茹提供她俩2014年回广雅的照片,是在标志性建筑——冠冕楼前石桥的合影。我还从她转发广东体操队视频里截图,制作成黄新河做体操的照片。11月17日,我在公众号、豆瓣、微博头条文章、博客这四个自媒体,发表《广雅学姐是第一届全运会自由体操冠军》。我请与广雅校友会联系密切的同学转给校友会,希望引起重视。一百几十年里,广雅各方面人才辈出,如同冠冕楼前红棉树,年年岁岁繁花似火,经历风雨生生不息。
陈茹明白我对她小姨的敬重,因此最近又转来她小姨在家族群里的一段文字,关于自己如何从广雅的初三学生因100米破纪录而踏上体育之路的忆述。我细读之后,觉得黄新河就是一朵红棉,应该让更多广雅人知晓并为之骄傲。
黄新河与运动结缘可以追溯到她在广东广雅中学的日子。她热衷于参与体育活动,尤其喜欢跑步之类追求速度的运动和跳舞。她多次代表学校参加市、省运动会,均取得了百米赛跑的冠军,高一时被国家体委选中送到国家田径队短跑组当运动员,从此正式走上了体育的人生之路。
1955年因伤转入中央体育学院,从中专到大学本科运动系再到运动部经历了9年的体育学院的理论学习与体操项目的专项培训,其间多次在全国性的体操比赛中取得好名次并入选国家青年队,在中国体操队完成了国际出访及竞赛任务,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十周年在北京举办的全运会上获得自由体操冠军。
1957年全国体育院校比赛中,女子体操所有的金牌都被她包揽。后来参加甲组比赛获得了自由体操和平衡木双冠军;1958年全国十七城市单项冠军赛中,拿到了自由体操、平衡木、高低杠三项冠军。
从1985年国际体操联合会授予国际裁判至2004年退役,其间,黄新河应奥组委邀请参加了1992年、2000年和2004年三届奥运会裁判工作,并参与了中国体操协会选派从1986年到1999年参加多届体操世锦赛和世界杯大赛的裁判工作。2007年国际体操联合会对黄新河教授长期在世界大赛裁判工作中的杰出表现授予《荣誉国际裁判》的证书和证章。
黄新河自述
体育和其他学科一样,任何成就都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天赋,二是勤奋。我是广雅一个普通的初中学生,因初三寒假后学校公布了直升高中的名单(即初中三年各门学科都达86分以上,免试保上广雅高中),我也榜上有名。没有升学考试负担的我平日里本就爱玩,也就更全力参加课余的田径训练。3月我第一次参加了广州市春季运动会,初赛和复赛都糊里糊塗不记得是穿膠鞋还是光脚跑的,老师在决赛时不知从哪借了双跑鞋让我穿(也是我第一次穿钉鞋),居然跑了100米第一名成绩14秒1。一个月后代表广州市参加广东省运动会,又跑了省运会百米冠军13秒9。
为准备8月在开封举办的中南区(六个省市)运动会,我每个星期日到越秀山体育场参加省队集训,有专门的教练教,结果在中南区运动会上获得了100米,200米冠军和4X100米接力冠军。其中。100米成绩是13秒2,打破了国民党时期7运会的全国纪录。因为中南区是各大行政区最早召开运动会,也是我国解放后首次将在国庆前夕在北京召开大型运动会的前奏。一个15岁的初中毕业生把国民党多少年的纪录打破了,各大报刊都大力宣传其实在随后的东北、西南等大区的区运动会上都相继不断刷新100米的全囯纪录,成绩比我好。
1953年11月我进入国家集训队,看到短跑组的大姐姐们身高腿长身体条件比我好得多,成绩也比我好。每次测试后黄健指导总结常说我起跑反应时很快,前30米步频和加速很好,途中跑以后速度耐力不足……我那时成绩总在13秒3、4上徘徊,从没破过自己13秒2的成绩。在跟踺受伤后,伤伤停停的练习使我萌发了想回广雅读书的念头,找黄指导几次谈话。他说你从一张白纸稍加训练半年跑到破纪录,到一定水平要再突破需要更系统刻苦的训练。最后他讲自己的经历并说服我转到体育学院去学习。他本人是烈士遗孤,从小被送到苏联,在莫斯科体育学院毕业后回国掌管国家田径队。偌大的跑,跳,投几十名运动员,他是唯一的教练。他说我年纪小很灵活又爱学习,很适合学体育。还帮我联系到中央体育学院挿班到中专科上学。
在国家田径队近两年的训练,虽说百米成绩没有长进,但给我打下了良好的身体素质基础,所以1955年挿班至中专科后,学校照顧我有伤可免修一些田径项目,我选择了体操为专修训练,仅一年在1956年8月天津全囯体操锦标赛上获得了乙组个人全能冠军和自由体操、高低杠、跳马三个单项冠军。(乙组是全国省市专业队赛,甲组是国家体操集训队的十多名女运动员通过第一批运动健将的比赛。)其后在多年的全国体操赛中包括全运会也取得过很好成绩,被选入中国青年队和中国体操队完成多次国际任务。
1963年11月在天津举行全国体操锦标赛;也是我作为体操运动员的告别赛。这次比赛和我年龄相当的运动员都早退役了,将近26岁的我和10多岁的小队员一起比实感孤单。这次比赛我获得跳马第四,自由体操第五,个人全能第六,总算还处在国家一线水平才彻底告别赛场。这是我简短的运动员经历。虽说往事如烟,但毕竟是十年的付出,偶尔想起仍觉很有意思,是一段难忘的青春岁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