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照片由78岁阿坚2025年10月13日中午摄于广州地铁11号线。
广州首条地铁环线随手拍

87岁大姐定居香港,她儿子回国休假陪妈妈返穗探亲访友。我10月13日去大姐家,姐妹相聚畅聊很开心。午餐吃到晚辈从湛江速运来的鲜味膏蟹,喝到外甥煲的猪骨节瓜海鲜靓汤,还有他炒的蒜蓉菜心,加上我买去的太爷鸡,三个人大饱口福。临走大姐还送我莲子百合盲公饼等等,把我挎包撑得满满的。
以往从东山口去雕塑公园那边,坐公交挺费时间。广州首条地铁环线11号线于2024年底开通运营,今天我去是1号线到火车东站转11号线,返则11号线转1号线。虽然转线要走很长的路,上下不少阶梯,但站内行走有空调,路面平整,我觉得还是比大热天走人行道轻松。想着今天去不了东山湖公园,带上G16相机,说不定能拍拍11号线景物。后来也顺手拍了几幅,是符合站点特色的:以"粤韵芳华"为主题,设置岭南非遗文化橱窗与穗金色环形天花艺术装置。
作为广州乃至粤港澳大湾区首条地铁大环线,11号线全长44.2公里,共设31座车站,串联越秀、荔湾、海珠、天河、白云五个中心城区,是中心城区交通“大动脉”;它的换乘站达26座,是名副其实的“换乘之王”,11号线的开通对整个城市的交通连接、市民游客的出行便利具有重大意义,也给片区发展带来巨大的机遇。我们老人免费乘车,等我不那么忙时,要多坐11号线环游广州城。现在忙什么?主要是写回忆录,比流水账费神得多。既想发表得密些,又要张弛有度,顶多每周写一篇。今天太累,坐11号线回家居然打瞌睡,所以不赶第157篇回忆录了,明天再说。今晚就发近日文章反响,读者留言我一般都回应,有的予以表情符号:笑脸、握手、鲜花、点赞之类,转发就不附表情了。
《三位女知青聊起了粤曲》
1)佚名:粤语保留了很多古韵,歌曲更佳。
2)红莓:粤曲我从小就爱唱,能把《搜书院》的小段又演又唱。中学廿九中,师生也爱粤剧,能全套小剧上演。后来去务农,原来农民也爱唱粤曲,他们自己组成曲艺队,我去凑热闹,我唱,他们迁就着我的唱速,非常默契。
3)星星:坚姐,听你和几个知青聊传粤曲,身为广东人(湛江),我泪目了,为你们点赞!在汉语的广袤天地中,粤语散发着独特而迷人的光芒。它不仅是一种语言,更是岭南文化的灵魂,承载着千年的历史与记忆,见证了无数岁月的变迁。对于海外华人来说,粤语粤曲不仅是一种语言,更是连接故土、维系乡情的情感纽带,承载着他们对家乡的思念与眷恋!
4)所交尽豪雄:讲起粤剧,一众大师将您爸爸写的《山乡风云》更加发扬光大了,这个现代剧我是超喜欢的,红线女、罗品超、罗家宝、文觉非等大师演绎得非常好,现存有两个版本,我经常听的。
我:现代粤剧《山乡风云》是集体创作、排练、演出的成果,我父亲吴有恒创作了长篇小说《山乡风云录》,他本人也熟悉热爱粤剧、广东音乐,因此参与编剧出一分力。感谢你喜欢这个粤剧。
5)何惠:从小受老爸的影响,非常喜欢粤曲粤剧,我们那小城小镇现在很少有精良的粤剧展演,想当年,彭炽权年轻时来我们小镇演几场《胡不归》,唱腔好,扮相帅气英俊,真是精彩又感人,最记得前排阿叔阿婶听得泪眼婆娑。
我:感谢你的分享,相信很多在广东广西地区生活工作过的中老年人,都有关于粤剧的各种美好回忆。
6)任白迷:《山乡风云》是最成功的现代粤剧,没有之一。
我:我也赞同你的评价。
《请豆包评价一下吴幼坚》
1)多多: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
我:如果将性别、性倾向都理解为天意,从而坦然接受现实,不纠结不痛苦,一切顺其自然,我觉得你这句话就有其积极意义。
2)日•月
爱,是最美的彩虹。
纯真的爱,人间最美。
不必质疑,应该包容。
人,做真实的自己。
我:感谢小珍一如既往旗帜鲜明地表态。
3)快乐随行:顺其自然,做真实的自己,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生,这就是幸福。无私的母爱,只希望你一生开心幸福和平安。
我:感谢你的理解与祝福,也祝你身心健康,天天快乐,一生幸福!又:感谢你不但留言鼓励还予以赞赏,而你给的金额16.99与众不同,不知是否别有寓意?不管怎样我都将它视作一种激励,会继续努力的。
4)知然自然:吴阿姨内心力量一定很强大!
我:是的,我叫阿坚嘛,名副其实。
知然自然:哈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