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家门前的花木

(2025-08-07 11:05:41)
标签:

吴幼坚

78岁同志母亲

家门前种花木的思考

居住小区灭杀蚊虫

生活

分类: 我这一株三色堇—自己
家门前的花木
题图:蓝猪耳,78岁阿坚2025年7月9日摄于广州东山湖公园。

家门前的花木

家门前的花木

      周三上午姐妹微信,大姐说香港好几天日夜都黑雨雷暴,她家附近城门河水漲。我说广州还不至于黑雨雷暴这么严重,但也连续几天下大雨,我只好不出门,担心路滑摔跤。今夏广东及全国多地发洪水,看视频情势危急。姐妹们全是七老八十,都要多加小心,安全第一。      

      雨天里,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穿着雨衣,活跃在户外,和请来的民工一起,到处查看和清理污水、杂物、容易滋生蚊虫的角落,包括各种绿植。喷药的人员每天巡回喷洒,绿化区域不时传来药味,这并不令人反感,而是感觉安心。志愿者还逐家逐户发放灭蚊片,提醒居民关闭门窗点燃;询问家中有无人发烧、关节疼痛,担心出现病例而未能报告及就医。为防御基孔肯亚热病,佛山、广州各区最近抓得特别紧。事关健康,市民自是理解拥护积极参与的,但也有不满意之处。不少人有疑问,清污不等于清绿植吧?往常鼓励大家绿化美化居住环境,人口密集绿地不足可搞立体绿化,很多办公楼、住宅楼都栽种花木,如今好像一刀切,灭蚊就要尽量清走绿植,连容器带泥土植物一块端,有点像倒脏水把孩子也倒掉。难道时间紧任务重,就不能从实际出发,就无法做得过细?不少居民说起床开门一看,所有花盆都不见了,事前也没打一声招呼,否则可选几盆最好的留下。其实这些花盆并没有积水,主人也担心蚊虫首先飞入自家呀。如今楼下各家各户的花木大部分清掉,我对面那家一盆不留,望过去连半点绿意也没有。那棵仙人掌“量天尺”很高大,根本不积水,忽然就被清掉,太可惜了。我看到很多漂亮的花盆被打烂运走,对栽培很久的植物也不肯手下留情。他们回应统统搬进家里就不用搬走,否则无人机巡视到就要处理。本来这些花木应在户外接受阳光雨露,收进室内并不合适,问者却不敢多嘴,唯有先接受事实。小区很多老人腿脚不好,不能像我这样想看花木就去公园,他们是把栽种作为晚年主要爱好的。如今家门前只见光秃秃的地面,留着很多花盆印迹,还不知什么时候被允许种点花木,心里会很失落。      

       我家的花木不值钱,也没花多少心思打理,不过被搬走的几盆,本是我希望留下的,比如长势很旺的生姜,发芽长叶藤蔓蜿蜒的葡萄,还有前几天才拍照做题图的薯类(还来不及弄清楚他人丢弃的是什么薯类),以及曾带来一片春色的长寿花、长春花……如今只剩稀稀落落的几棵植物。我要边观察边等待,基孔肯亚热病过后,居民还可以在家门前种花吗?不妨碍交通,不影响村容,自觉清积水,管理处多巡查提醒,不可以吗?让老人发挥余热,增一点美丽,何乐而不为?我在家待久了不习惯,很难想象日后走不动,去不了公园的状况。如果门前有花木供观赏,心情会大为改善。      

       几天没去东山湖公园,周四若不下雨,要去走走,说不定又能遇见可爱的胖墩,爱唱歌的老赵,还有各种流浪猫。老赵和我都是78岁,他长期在新疆当工人,晚年在广州养老,每天拖个音响来公园,边放音乐边独唱很多歌,嗓子过得去。最后三幅是我们小区的一只猫,不知怎么缺了右腿,但“三脚猫”依旧到处溜达。照片中那盆生姜,旁边的土人参,都已被清走了。


家门前的花木

家门前的花木

家门前的花木

家门前的花木

家门前的花木

家门前的花木

家门前的花木

家门前的花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