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回忆录】蝶梦(143)

(2025-08-05 10:41:45)
标签:

吴幼坚

78岁同志母亲

与青年作者江笛的交往

一批阿坚老照片

人生

分类: 岁月留痕情意在—往昔
【回忆录】蝶梦(143)
题图:黄花风铃木。阿坚2023年2月22日摄于广州磨碟沙公园。

【回忆录】蝶梦(143)

【回忆录】蝶梦(143)

      我1986年夏季去南方某省组稿时,与作家易文锋突破底线。事后他为满足占有欲、控制欲,与我不断闹矛盾,1988年竟写匿名信给阿波,说你妻子搞情外恋……我向丈夫承认错误,但夫妻感情已有深深裂痕。为8岁儿子和我年迈双亲,我和阿波没离婚。我照常上班,照常去外省组稿。某次我回到广州,发现阿波衣柜有套子,忙给他姐打电话:“珍姐,我出差大半个月,阿波却在家用套!”她该明白我意思,顿了一下,说:“我会说说他,不过你本身也有错。”原来阿波早已向姐姐告状,我哑口无言。晚上问他怎么回事,他说自己用的,我半信半疑,但没时间精力紧盯他。我1990年起就既当编辑,又兼杂志社理事会秘书长,为刊物生存到处找企业资助。1993年到1994年,母亲与父亲先后住院直到病逝,我每天下班后都去探望。阿波在福今路开“三色堇摄影厅”,我则早出晚归,他自由度更大了。理想的夫妻关系靠爱情联结,我俩的三口之家靠亲情维系。与其互相猜疑严防死守,不如彼此多给些自由。      

       那几年我和北方青年江笛(化名)通信频密。他1993年向《广州文艺》投稿成为我的作者,随后邮购三色堇影集成为我的粉丝。数次通信后他寄来照片,一米七几的个头,在北方不算高;蓝格子衬衫,牛仔裤,运动鞋,很健康;脸比较圆,眼睛不大,单眼皮,两手插裤兜,站在河边柳树前抿嘴微笑,很憨厚。他父母都是工人,本人高中毕业进厂当钳工,后来才考进报社。他说:“你终于肯接纳我这个北方小老弟,心里很高兴,否则我总是耿耿于怀。为此,我想,5年之内——那时你不过50岁,一定要见到你。保持这个默契,等着我。我知道50岁的你不会老的。”(1994.1.23)我已将近47岁,身心俱疲,不去想50岁的事,眼下来信如情书,给我莫名抚慰。每每接信都当天复,路上花一星期,他接到也尽快复,约半月一往返。他感叹:“在我看来,我们犹似南、北而来的两只精灵的蝴蝶,在风中相遇,在云中起舞,彼此投意,相互留恋,于是缠绵,于是盘旋……蝴蝶啊,只能是我们灵魂的幻化,意念的蜕生,风为之呻吟,云为之哭泣罢……这是一场无声的相逢,然而栩栩如在眼前。”(1994.10.24)      

       我俩都沉醉于通信中,他说:“读你的信如行云流水,给你写信也是很快乐的,如同面对面聊天。其时外面春风挺招摇的,待在办公室里给你写信,像在春天里散步。”我生日前夕他写道:“生日愉快,愿你在47岁时依然美丽。这是一个北方小子对他的南方友人衷心的祝福。在我收到你出差汕头发出的信第二天,我即从《羊城晚报》看见《吴有恒传》出版的消息,我非常注意到它的肩题是‘一位懿德高格、铁骨铮铮的共产党员的传奇’。接着下班回家后我又重新翻看你的‘旋转餐厅’,其中有这么一句‘有什么值不值得,多少人死都死了’——这是吴老先生平静的一句话。由此,我热泪盈眶了。……吴老先生他好吗?作为一名普通人,一个无名作者,谨向这样一位将军和作家表示敬意。”(1994.4.6)      

       四个月后父亲病逝,我给江笛打电话,他来信:“我本还想对你说要珍重身体,可我没有说,失去亲爱的父亲,对每个人来说怎么会不哀伤呢。对我而言,则失去了一位心中敬慕的师长,我将默祷一位可敬的老人安息。……遥远的南北方,使我无法跨越。如果我在羊城,一定会去看一看老人家的。……逝者已去,活着的人当更好地活着才是。所以,你要保重身体。这是我最想说的话。你明白吗!”(1994.8.27)       

       九月中旬我和远涛陪外地朋友去深圳世界之窗,儿子为妈妈拍照,我寄两幅给江笛,他说放在枕下,每晚欣赏完才睡,期待梦中相见。“今天早上,我对妈妈说,我要出去散散心……坐在岸上静静看潮,那一刻,我想到了你;如果顺着海水,扔一只漂流瓶,里边装上我说给你的话,让它漂到广州去,岂不是很好?!又:你摄于世界之窗、穿一袭黑裙的那两张照片,真是棒极了,色彩对比好,搭配和谐,还有你那极富魅力的笑容。”(1994.9.18)

【回忆录】蝶梦(143)

【回忆录】蝶梦(143)
阿坚在深圳世界之窗(1994年,47岁) 郑远涛摄

      他对我的思念比我对他强烈,他还没恋爱对象,可以毫无顾忌地表达:“一个星期前,出外途中遇到一位女性,从背后看使我突然有一种遇到你的感觉,那身段、那发型,以及一种不能言传的感觉,当时第一个念头,就是你莫非飞临本地?待车过时,我按下车玻璃侧面看,就连那面容也极相似,终使我有一种惴惴激动的心情……”(1995.7.29)“在这样一个雷雨之夜,与你倾谈,心灵别有一番滋味。甚至在未下雨前,我站在室外,望雷电闪烁处,竟有一丝微笑挂在脸上:是否南方的她与我可以同时看到这眩目的一瞬?在此之前,我对于闪电是有些怕的。于是,我想到,该给你复信了。”(1995.8.18)      

       我是有夫之妇,只能来一场柏拉图式的精神恋爱。我48岁生日在青年文化宫舞厅与朋友们同乐,那晚穿白色衣裙,佩戴江笛寄来的耳环。他说从未对谁说过那三个字,耳环晃动犹如在耳畔轻诉,他要等见面时亲口说。10月我刊准备刊登编辑照片,我征求他意见,回复:“关于封三照,我当然首推世界之窗打电话那一张了。且不说你很好的神情(浅浅的笑容,温暖的眼神,自然使人心里漾起一种美好的感觉),单就照片的整个色调——宝蓝色的连衣裙、秀气的女人白皙的肌肤、散发着松香的原木、银灰色电话,仿佛使我感到,一个姣好的女性有着怎样一颗古朴的心,一个知识女性怎样融入醇美的自然,这照片散发出的‘气与质’是至关重要的。”(1995.10.25)

【回忆录】蝶梦(143)
阿坚戴着江笛寄来的耳环出席48岁生日晚会与朋友们谈笑(1995年4月25日)

【回忆录】蝶梦(143)
阿坚在深圳世界之窗留影(1995年,48岁) 岑之京摄

       江笛与我通信第三年,说已习惯留意广州天气,看电视新闻也关注遥远的羊城,报社同事都问他广州有什么熟人,经常写信来,他说是堂姐。春节前他去买礼物:“我站在那些方巾前,想象着你更适合哪种颜色和图案。那位很好看的精品小姐微笑地上来搭讪,说,不知她多大了?我说我姐在外地,也就30来岁。她说,不如看看这一条。那是很艳丽的,我说不想要。后来,我终于看到了现在的一方纱巾。它靛蓝底色正好配你皎洁肤色,白色图案点缀一种清丽,很适合的。我一眼就看中了它。我敢说,它适合你,它衬在你白色或黄色风衣里,只露一缕靛蓝一点碎白,那是何等的风采(我可以看得见这种效果的)。”(1996.1.14


【回忆录】蝶梦(143)
阿坚系着江笛送的纱巾在深圳青青世界留影(1997年,50岁) 周苏秋摄

      我收到纱巾很满意,于是他更自信了:“广州的天气很好,11-20度之间,多好的温度。在温和的空气里,广州的男人和女人们表现得绚丽夺目。在熙熙攘攘的人流里,我能看见一个系靛蓝色方巾的女人出众的背影,空气里有一个声音轻轻唤了她,她回头嫣然一笑,顿使羊城又添些许春色,她叫阿坚。那个声音来自北方呵。”(1996.2.10)      父亲去世近两年,我的小家准备搬出老宅,在梅花村另租宿舍。阿波为我在住过13年的地方拍照,我给江笛寄去几,他评曰:“那帧老式窗前红衣女最最棒。斑驳灰墙、红漆的窗,是一种传统、历史的凝重,是沉默,一个成熟的红衣女人一下子使它鲜活起来,增添了一种粲然的情绪,但还是宁静的格调。”
(1996.5.12)

【回忆录】蝶梦(143)
阿坚在陪父母度过晚年的梅花村老宅阳台留影(1996年,49岁) 郑成波摄


      听说新来的梁主编让我坐冷板凳,我考虑去《源流》上班,江笛鼓励说:“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你去哪里都会干得出色!”我希望去之前能见面,他晚上出外打长途商议。父母给他两万元,由他决定投资经商还是恋爱结婚。我说:“现在来我能陪你几天,正式上班就不好请假。如果你谈恋爱,来见我心情不再单纯,我顾忌你有女友,心态也不轻松……” 想起与易文锋交往造成的伤害,我压抑不住哭出声,又舍不得错过与江笛的缘分。他连声安慰,说借考察市场为由南来。这次长途话费花了他27元,我感觉到他的真心。

      1996年7月某个周末,我穿着江笛看惯的黑色连衣裙,去白云机场接机。正巧作家李存修也接机,他是广州招商国际旅游公司总经理,应邀担任杂志社理事会理事。李总说离飞机降落还早,不如我请你去喝咖啡?我和江笛约定在出站通道口见,就婉谢了李总,于是他陪我站一旁闲聊。出站的乘客陆续走过,我竟没靠着栏杆去辨认。我和李总聊得正起劲,感觉有人站在两米开外,定睛一看就是江笛!蓝色格子衬衣,牛仔裤,运动鞋,和照片一样。李总也见到他的客人,向我说声阿坚再见就走了。江笛微笑着上前,我被他看得脸红,低头说:“你不要这样看我。”就转到他背后,他笑起来:“我来就是要看你的呀!”我俩准备去坐大巴,被热心的李总喊住,搭顺风车到省人大招待所。

      当晚我请江笛去龟岗喝夜茶,他收好茶水单,说一看就记起虾饺、干蒸烧卖、干炒牛河、叉烧包、沙琪玛等等的美味。接着我带他进东山湖公园北门,穿过公园出南门观赏珠江夜景。两人靠在海印桥栏杆上,望江面船舶行驶,带出道道轨迹,浪花翻涌奔腾;珠江两岸楼宇连片灯饰璀璨,细叶榕枝桠间的花形路灯别致……江笛赞道:“珠江夹岸景色真美,比我们那海滨更繁华。”我的语调却低沉:“一星期后你就要飞走了。”他原计划坐火车回家,我资助他返程机票,让他多住两晚。他用壮实的双臂环抱着我,脸颊摩娑我的秀发,再让我闭上眼倾听他的心跳,说:“你要想到年轻人把初恋给了你,就可以微笑面对现实。”我明白他来是圆梦的:“你是引导我灵魂的一只羽鸟,因了你,我人生得以深刻,激情得以饱满。”(1994.8.11)”见过我之后,他将与一位护士确定恋爱关系,几位相亲对象当中,她最适合结婚,父母也满意。他说如无意外,应在元旦结婚。爱情不是想要就有的,而婚姻可以通盘考虑,条件适合就成亲,然后生儿育女,传宗接代。

      送江笛回招待所后,我告诉阿波有北方青年作者来了,这几天我要陪陪客人,他没说什么。第二天是周日,我领着江笛去署前路1号车总站,坐公交到文德路,在文化大楼四楼参观编辑部。周伯知道我要带客人来,给我开了门才休假。江笛细看我办公桌,称赞玻璃板下我在新会崖门的留影,说厚实的牛仔布长裙,成熟沉毅的面容,与浑黄汹涌的海水,岩石砌筑的工事,构成质感强的油画效果,很有力量。见他喜欢,后来我洗出同款彩照寄他留念。我带着他坐公交回家,他感慨等于随着我上下班,体验一趟费时费力的路程。

【回忆录】蝶梦(143)
阿坚在新会崖门海边留影 (1996年4月,49岁) 吴卓坚摄

       周一我俩去北京路步行街、高第街、上下九步行街,让他领略南国商都风情,着重了解服装市场行情。周二去中山沙溪镇,参观张肇达任首席时装设计师的中国杉杉集团张肇达1963年出生于中山市,是20世纪80年代走向世界的中国时装设计的拓荒者。现在从网上查到他有很多头衔,而我们去沙溪选购服装时,张肇达正崭露头角:1995年被评为首届“中国十佳服装设计师”,1996年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二十一世纪东方之星--—中国服装设计师优秀代表”荣誉证书。广州文艺杂志社邀请他担任理事会理事,低调的他只是派代表出席活动。我以秘书长身份带江笛去,以优惠价选购各种服装,他还送我一件针织黑上衣,脖子、领口、肩头都缀着银片,优雅别致。从沙溪回广州汽车没空位,我俩只好坐台阶。回到市区他扛一纸箱衣服,又累又饿还要走,不禁说进货好辛苦,我说这点苦都受不了,怎能开店挣钱?他苦笑道:“你像我妈一样教训我。”下海经商非易事,江笛和人合开服装店,店名“蝶梦”,代销广东几个品牌服装。生意几经沉浮,他最终退股专心上班。可能像他这样浪漫的人,确实不适宜经商。他送我那件衣服我有穿,后来长胖了也没送人,留下做纪念。

【回忆录】蝶梦(143)
阿坚身穿江笛送的上衣在深圳留影(1997年,50岁)周苏秋摄

      他难得来广州一趟,我决定陪他去番禺莲花山旅游。从广州坐车到市桥镇,要转车到莲花山下,最后坐摩托上山。入住宾馆已是下午,四处都很清静。他为我拍了不少照片,但两人没合影。晚上畅聊至凌晨,明白此后不会面对面谈心,将按各自轨道前行。我泪水直淌,他劝道:“坚,想想你拥有过的美丽,你拥有过的经历,就该比别的女性更笑得灿烂些。我会记着你的。忘掉一个人很容易,但是忘掉一个与自己进行过情感对话的人,那是不易的。”第二天我双眼红肿,一看就是痛哭过。幸好要离开莲花山,途中没熟人就不怕。下山不花钱乘摩托了,我换了短裤准备走,江笛为我拍摄最后一张照片,说肯定是整批之中最好的一张。果然。


【回忆录】蝶梦(143)

【回忆录】蝶梦(143)

【回忆录】蝶梦(143)
阿坚在番禺莲花山留影(1996年7月,49岁)江笛摄


     最后一夜,我离开招待所回家,说好次晨来送送,然后他打的去机场,免得我憋不住哭。两人互相叮嘱,第二天要保持平静。我真做到了,平静地路过服务台,走向江笛住的房间,敲门,进屋,帮他扫一眼各处,检查有没遗漏东西。他随口一句:“没落下什么吧?”我答:“落下一个我。”他怔住了,回去写信提起,说我的话猛然撞击他心房,差点掉泪。他极力控制情绪,揽我入怀轻吻,然后一起下楼。在省人大门口扬手打的,顺利上车,一拐弯就不见了。      

       一周后江笛来信报平安,称谓回复到1993年最初的“吴老师”。我们通信不久他就叫我“阿坚大姐”,后来改称“阿坚”,很快就是“坚”。我保存他一封封信都热情如火,理解他现在必须让自己冷下来。他和那位护士迅速订婚,元旦结婚,第二年儿子出生。两人常带孩子回家看望父母,日子平静,波澜不惊。我俩不再通信,唯有他不定期打来电话,声调沉稳:“是我。还好吗?”我只能简单回应:“还好。”感觉彼此渐渐不再熟悉,电话自然少打,直到不打。      

       2007年我开了博客“三色堇吴幼坚”,江笛表示钦佩我的热情和毅力。2008年6月9日,博客出现他的评论:“终于有时间可以静心看你的博客……您都61岁啦,不禁唏嘘中,想起96年的夏天。难得是您有这份心境和心胸。或许,您应该是我和我们的精神财富和人生的榜样。致敬!!”次日他又发评论:“ 一个勤奋的人。我也会把看博成为习惯。”我回复:“希望你不但看博,而且评博,那是对我的有力支持。”他还是甚少现身,我偶尔访问他博客也不留话。后来他不再更新博客,我也没要他手机、微信,我俩的故事大概就结束了。      

       相见之前他写道:“因为我,你变得年轻,这使我至感欣慰并甚为高兴,在今后好长一段时间内,我希望你永葆美丽的人生。……你的幸福和美丽,不管今后发生怎样的事情,都是我默默注视和牵挂的,我永远是你灵魂里的同途知己。”(1996.7.2)还说过:“信件我都妥贴安置好。那是系我心的一束红线。”30年后我还能重读他的信,而他究竟能否保存我的信就难讲。不强求了,等我们都老去,这些情书留给别人是没意义的。我评价过,在向我表达爱慕的人之中,江笛的感情最为纯净专注,那是因为他当时是自由身。


【回忆录】蝶梦(143)
阿坚喜欢江笛1996年春节前送的蓝色纱巾,近30年不时系着。这是2015年4月26日系着纱巾在厦门梅海岭三角梅花丛间留影,时年68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