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岁的退休编辑、同志母亲吴幼坚2025年6月4日上午摄于日本东京都街头
6月10日白天转车过程中抓紧打瞌睡,傍晚入住京都民宿。夜里没听到任何噪音,睡眠质量好,清早醒来还不到预定起床时间,卡卡还在睡觉,我干脆打开笔记本发文章。
我在《广州文艺》当编辑时联系的作家陶建军,6月3日发微信:“你文亲的文章,胡区区发的,转给你看看。”我答:“谢谢!我也要转发才好。现在刚入住东京的酒店,有空再说。”父亲行文明白如话,不讲大道理,生动活泼接地气,读者爱看。如今划龙船已如父亲之愿,在中国及世界各地广受欢迎。转发他1981年旧文如下——
转发:话说划龙船
作者:吴有恒
划龙船这种民间传统体育运动,解放后没受到提倡。武术、摔跤、国棋、象棋等等都列入正式的比赛项目了,赛龙船却没有,甚至还被禁止过,说它有封建迷信色彩,还说它聚众玩乐,影响劳动生产,易于惹起打群架。这些理由很不充分。划龙船聚众,难道赛足球不聚众?这是拿了来讲的。真正的原因,大概是嫌赛龙船这事儿太土里士气。在旧社会,这种运动,只流行于乡下,不流行于城市。城市人不组织龙船队。乡下人划龙船,以水乡人为最热心。水乡人个个都要会划船。赛龙船有浓厚的乡士气息,有强烈的争胜精神,大概也是体现了水乡人的性格之故吧。
由于是水乡人办的,这种运动便较多地像迎神赛会。讲究新知识的人们,便不把这当为体育,不提倡它了。
我喜欢看赛龙船。大前年在新会看过一次。那里的水乡人,据说他们的祖先原是历史上宋朝的水军,保着宋王朝,据守新会县崖门地方,同入侵的元王朝兵作最后决战。兵败后亡国,有些人流落在地方上,将水军划快艇的技能传授给子孙,几百年来不绝。这些后代子孙继承祖训,含有国家民族意识在其内,充满尚武精神。
我所见的比赛,参加者有十几条船,每船有七十三人,其中桡手七十人。桡手站着大力用桡划水,船快如箭。连续动作,约四个钟头才划完。这种赛法,运动特别激烈,称为武划。
另一种坐着划桡的,称为文划,稍为不那么激烈。我见的这比赛的规模,仅是一个公社范围内的。看过后,我心想:这样的活动,是群众有饭吃,有文化的表现。不然,怎举办得?林彪、"四人帮”之祸时,禁止举办。那时,群众也无心去举办,无力举办。
赛龙船真是壮观。许多体育比赛,都没有这样壮观。按理,本应超出国界,作为国际比赛项目而进入世界运动场。日本柔道尚进入世界运动场,赛龙船自然也应该进入,无奈我们自己还没有重视它,这就难怪他人不重视了。从电视台播出的港澳新闻中,见香港澳门地方的同胞们过端午节赛龙船,比广州还热闹,我颇为感慨。端午是诗人节,赛龙船,是为了纪念忧国伤时投水而死的伟大诗人屈原而流传下来的风俗,这是我们的民族文化,不应该冷淡对之。
忽然想起,四十余年前在香港,也曾有西洋人仿效中国人划龙船,共两只龙船,参加者全是西洋人,穿着中国式的运动衣,衣上标着队名,一队叫“番鬼队”,一队叫“鬼佬队”,那些洋人并不避忌这样的称呼。比赛的结果是:“番鬼”赢了“鬼佬”。
这是旧事,我只是想借此说明,划龙船是早就应该进入世界运动场的。
1981年7月18日

1

2

3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