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回忆录】妈妈能做作者吗(118)

(2025-01-08 08:59:37)
标签:

吴幼坚

77岁同志母亲

1985年左右湖南组稿

远涛问一串“点解”

人生

分类: 岁月留痕情意在—往昔
【回忆录】妈妈能做作者吗(118)
题图  广州东山湖公园的黑天鹅   77岁阿坚2024年12月28日傍晚拍摄。

【回忆录】妈妈能做作者吗(118)

【回忆录】妈妈能做作者吗(118)

       我在1982年五一节当晚,向阿波说出白天接待了丁逸凡父子,承认自己有三个月心绪不宁,但已极力平静下来,要和丈夫儿子好好过日子。如此坦诚惹来丈夫恼怒,明白妻子产生过外心,若不控制将影响家庭稳定。但我和他都爱儿子,都不想扩大感情裂痕。有三几年我们的小家显得挺和睦,夫妻常带儿子出去玩,还拍了不少照片。去中山大学校园拍照用的是黑白胶卷,阿波自己冲洗照片。后来就买135彩色胶卷,去流花湖、中山纪念堂等室内景区,或一家三口去外地旅行都拍彩照。它标准设计容量是‌36张‌照片,阿波悭吝地安放胶卷筒,尽量少拉出胶片,每次摁快门也小心缩短帧间距,所以总能“偷”到卅七八张。当年他还没学冲放彩照,要花钱去专门店冲放。我们买了日本全自动相机,俗称“傻瓜机”,我每次出门组稿都带上,请作者为我留影。

       不久前我发表第116篇回忆录《相约20年》,远涛在豆瓣转发时写道——

       母亲很多年以后才告诉了我这段故事,听了也真是感慨万千……无论如何,当时她是不忍心放弃或委屈才一两岁的我去进行离婚。后来那些年,她和我爸爸也做到了尽可能让我在被爱、有安全感的环境长大,但是父母不相爱就是不相爱,孩子知道,越来越知道。这段故事里有心理悲剧的许多元素,家母以为可以与人私约二十年后,以为丈夫会谅解她现时对家庭回心转意......她错在天真,昧于他人心理。可是谁没天真过?尤瑟纳尔曾写,人生大事面前我们都稚嫩如处子。(引文完)

       我小心地维护夫妻关系,但仍不时触发危机。我家搬到梅花村不久,我参加邮局主办报刊读者活动日,与某报社记者林力生(化名)偶遇。我在丁逸凡海珠北小院见过他,当时他借调到丁所在机关搞展览,他俩都喜爱粤剧,比较聊得来。林和我都做过知青,他得知我父亲是粤剧《山乡风云》编剧之一,和我就更有共同话题。后来他发现丁逸凡神情落寞,了解情况后自告奋勇来杂志社找我,说你们1960年入广雅,至今22年的同学情谊很珍贵,怎能说不来往就不来往呢,多可惜呀!你俩保持同学关系,其他感情把握尺度,不妨碍各自家庭就行了。我答,谈何容易,正因双方都无法做好,才需要如此“绝情”,你不必劝我了。这次林重见到我,听说我回父母身边陪双亲养老,就抽空来做客。他曾陪我母亲看望工艺界老师傅,母亲对他印象不错,再次见面聊得挺开心。

       晚上阿波听说林力生来过,立即问:“他又来帮你和丁逸凡传情?”我:“他早回报社了,和丁逸凡很少联系。”波:“丁逸凡离婚了吗?”我:“没离婚。妈妈来和他住,帮忙照顾孙子。”波:“如果他离了婚,你又起念头和他过吧?”我满腔委屈:“我都说过安心和你、和涛涛一起了!”波大声说:“谁知你心里怎么想!”我:“这么晚,你大声讲邻居都听见了。”他带气地答:“就要让爸妈和邻居知道你做的事!”我默默掉泪,他不再作声。

       平心而论,阿波个性强、脾气倔,但我们不提起丁逸凡,夫妻带着儿子出门,旁人看是个美满小家。正如丁逸凡夫妻分居,在公众面前还不是牵着儿子小手同行?阿波对我工作是支持的,我出门组稿要靠他守家,庆幸有他做后盾。夫妻爱情不能强求,亲情是巩固家庭的粘合剂。父亲年过七旬身体尚好,我会请外地作者来家里吃饭,父亲乐意和年轻人谈文学。我还带回青年作者中篇小说稿给父亲看,过后将他的评价转告作者,增强后辈写作的信心。来做客的都是外省作者,远涛好奇地听公公、妈妈和客人交谈,随后作者又跟我回房间继续聊。某日远涛问:“妈妈,凡是讲普通话的人,你就叫他‘作者’,对吗?”我哑然失笑,告诉他“作者”是会写故事的人。妈妈负责和外省作者联系,所以他们来我家都讲普通话。爱问“点解”(粤语:为什么)的儿子说:“妈妈,点解有作者,又有作家?”我:“多数写故事的人是作者,如果写得又多又好,就成为作家了。”他似有所悟:“公公写得又多又好,大家就叫他作家。”

       编辑部分成两个编辑室轮值,同事们工作有张有弛,不当值的月份可以出门组稿。我积极出门,一来直接与作者沟通效果好,二来寒暑假带上远涛,让儿子开眼界,阿波也能轻松些。一次湖南作者们在南岳开会,我们母子坐火车转汽车赶上山,会议刚结束。我俩走进餐厅吃午饭,然后跟电视台编剧坐车下山。说是上过衡山,其实只望了一眼风景,什么印象也没留下。狼狈的是面包车开到湘潭就没多少汽油了,司机为省油,凡是下坡路段都轻踩刹车,控制速度,而我心里挺紧张,生怕出事。幸好车子平安抵达长沙,下车时那编剧突然说:“糟糕,皮鞋落在衡山宾馆了!”我们一看,他脚下是宾馆的拖鞋,不禁哈哈大笑。他说唯有打电话看请谁把皮鞋捎下山了。

       上篇回忆录写到远涛跟我去常德,出席周立波作品研讨会,回答大人问话说:“文化大革命是世界上最坏最坏的事情!”还有后续:大家午饭后走在周立波故乡田野上,远涛问:“点解咁多人来开会?”我答:“作家周立波是好人,在文化大革命中被坏人斗,现在大家来开会纪念他。”远涛四下环顾,记得在广州中山纪念堂廊下避雨,问我远处矗立的铜像是什么,我说孙中山先生是大好人,大家就立起铜像纪念他。远涛还记得我让他向孙公公鞠躬致敬。“妈妈,点解这里没有纪念碑?”我略为思考,答道:“作家的纪念碑就是作品,只要他留下好作品,读者就会长久纪念他。”

       我曾应邀赴湖南邵阳开笔会,来自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编辑与湖南作者济济一堂,看得出主办方希望外界关注“湘军”后起之秀,多采用新人新作。那次我和大家乘船游了清澈的资江,到了被誉为“南方的呼伦贝尔”的邵阳南山牧场,牧场内绿草如茵,牛羊成群,颇有北国草原风光。我还和年轻作者们摘红柿,聊大天,夜里有人讲鬼故事,胆小的听众吓得不轻。我比邵阳作者们年长许多,但大家平辈般发展友情。几年后他们邀我带远涛去过暑假,母子俩坐火车到某处,来接应的青年陪我俩转客车。那年头为挣钱客车严重超载,一车塞满乘客勉强开动,到达邵阳县城已天亮。在邵阳停留的几天里,年轻作者陪母子俩逛县城,参观位于双清路旁资水、邵水交汇处的水府庙。那时用相机的人少,还要省胶卷,大家没合影。我打着花伞,请远涛用“傻瓜机”为妈妈在水边、墙下留影。

       后来大家坐车去新宁县住宿,上知名的崀山八角寨游览。中青年们都担心远涛爬不动山,不料他轻松地和我们一起登高,在山上合影。八角寨有座号称中国最危险的小庙香客为讨吉利而去点“龙头香”,途中要经过50米、最窄处仅10公分的小径,两边都是深不见底的山谷。点香人要跪着从窄窄的“龙身”上爬到“龙头”,然后再跪着退回来,稍有不慎就会粉身碎骨。很多香客花高价请当地人代为点香,我们在另一座山望过去,都心惊胆战。

       新宁作者热情接待广州、邵阳文友,大家抱着西瓜蹚水过河,在沙洲上谈笑、吃瓜。太阳下山后,再蹚过变得冰凉的河水回来聚餐。几十年后我已无法准确说出各位姓名,但相聚几天的轻松快乐,长久地留在心里。和作者交往多了,远涛某晚在家突然提了一串问号:“妈妈,编辑能干还是作者能干?你能做作者吗?你什么时候才做作者呢?”我向儿子解释说,有许多叔叔阿姨哥哥姐姐当作者,妈妈就为他们编稿子,让更多的故事印成书。等到妈妈老了,也许就会写点什么,那时妈妈就是作者了。“不,妈妈,我不喜欢你老!”儿子猛地搂住了我的脖子,“妈妈,你又多了几根白头发。”说完,他把枕头斜放在床头,让我靠得舒服些看稿。

【回忆录】妈妈能做作者吗(118)

【回忆录】妈妈能做作者吗(118)

【回忆录】妈妈能做作者吗(118)

【回忆录】妈妈能做作者吗(118)

【回忆录】妈妈能做作者吗(118)

【回忆录】妈妈能做作者吗(118)

【回忆录】妈妈能做作者吗(118)

【回忆录】妈妈能做作者吗(118)

【回忆录】妈妈能做作者吗(118)

【回忆录】妈妈能做作者吗(118)

【回忆录】妈妈能做作者吗(118)

【回忆录】妈妈能做作者吗(118)

【回忆录】妈妈能做作者吗(118)

【回忆录】妈妈能做作者吗(118)

【回忆录】妈妈能做作者吗(118)

【回忆录】妈妈能做作者吗(118)

【回忆录】妈妈能做作者吗(118)

【回忆录】妈妈能做作者吗(118)

【回忆录】妈妈能做作者吗(118)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