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岁阿坚2024年9月1日傍晚摄于广州东山湖公园。
“平淡的文字让我情绪翻涌”
我与读者大都是网友,也有些曾是同学、农友、同事,还有些在彩虹公益活动中相遇过。我十分重视来自读者的意见,它们给我鼓励鞭策,促使我稳健前行。下面整理最近部分读者意见,文末照片均为9月初随手拍,有西门湖面两只形影不离的鸭子,一白一花;有我第二次遇见的绿鹭(较多见的苍鹭、夜鹭或印度池鹭),有流浪猫,还有夕阳中的风景。鸳鸯堤上奶奶抱着孙子倚栏看风景,我要去贴水桥头跳舞,路过轻按快门,两人也成了风景。
1)《【回忆录】何谓得与失(105)》
致轻YS:重新打开微博,重新走进阿姨的文章,一切似乎都是冥冥之中自有安排——我的心路历程正好走到这一程,最近对真实的历史(其实一直以来都无来由的亲近)特别喜欢,也更能理解了。懂的时候看懂的文字,是最幸福的。
看着文章下面阿姨精心搭配的图片,似乎我与过去未曾经历的“经历”相逢了。以前看书中配图,仅只是看,现在看,更多是感触,如亲游亲历。想起我童年,接触到的为数不多的书籍(其中包括课本),那些文字和图片留给我的都是现代孩子们再也感受不到的美好。万分感谢那个年代为孩子们付出的各界长辈们
回复@致轻YS:我写回忆录除了尽量用自己保存的个人、家庭、单位照片,还非常用心上网搜索图片,选择合适的来配文,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历史、理解先辈。看来这样的功夫并不白费,谢谢你的反馈。
2)《1994年旧作:不灭之光》
致轻YS:“人,不一定要有乌纱,但,人总要为社会留下点什么”……看到这里已经泪湿眼眶。是触动,是感动,更像是船儿看到了灯塔。
回复@致轻YS:你引用我父亲吴有恒这句话,确实也给我莫大鼓励。我无党无派无职无权,但也要尽公民责任,为社会留下点什么。
3)《想放松一下就又去从化温泉》
致轻YS:阿姨,我能保存您坐在地铁手扶行李箱的那张照片吗?
三色堇吴幼坚:我的照片既然发表就允许任何人下载保存、转发,当然欢迎你保存。我2005年首次接受电视采访,公开姓名、职业、声音、面貌,至今近20年坚持求真,77岁依然素颜。如果别人用手机为我拍照,美颜效果强的话,我都不喜欢发表,觉得不像自己了。
致轻YS:谢谢阿姨,照片里的您看着特别温暖

4)《【回忆录】迁回广州任校对(106)》
巨峰黑提和乐怡:您的文字平静,我读来却总眼眶渐湿。
三色堇吴幼坚:感谢你的关注和评价,我希望文如其人,平静甚至平淡地陈述往事,但求真实质朴。
巨峰黑提和乐怡:您描述得精准。平淡的文字,让我情绪翻涌。
三色堇吴幼坚:过奖了。我知道自己有许多不足之处,远涛时常指正并对我提出高些的要求,我唯有继续努力,争取进步。
巨峰黑提和乐怡:期待您后续的文章。
5)《【回忆录】迁回广州任校对(106)》
吴幼坚:@江川我和你没有当过同学、同事,我也没有编发过你的稿件,虽然相识多年,但算不上熟悉了解。难得你数次给我公众号文章赞赏,第106篇又接到10元赞赏,并附言:“写得好,继续加油!”十分感谢!我写得一般,但能做到真实。今后会努力写得好些。
江川:表示支持而已。
吴幼坚: 

关注我公众号粉丝可给我发私信,最近读者也都可以留言了。阳山文工团同事何捷忠说:“很佩服你的记忆,杂七杂八的小事都能写得清晰有纹理。我老父设计的熊猫鞋都能入文入镜。现一提熊猫鞋,五十多岁以上的女人都知道,很有当时潮流之时尚。谢谢你的回忆,引起我对慈父的思念。”读者川川问:“很不理解,你现在一个人77岁了,很孤独寂寞,往后去养老院吗?”我复道:“我并不感觉孤独寂寞啊。你认为我这77岁老人,先生去世6年,儿子远在国外,自然会孤独寂寞吧?我在广州有亲友,在外地也有朋友,如果需要他们会关心帮助。我时间安排得很有规律,有忙不完的事:写作、回信、约见、去公园独舞、散步、拍照、看电影……要尽量存钱,争取居家养老,不希望去养老院。”读者复:“嗯嗯,多多保重。”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