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回忆录】一九七一种种感情交集(85)

(2024-05-23 23:13:07)
标签:

吴幼坚

77岁同志母亲

1971年回广州期间往事

亲情友情与爱情

人生

分类: 岁月留痕情意在—往昔
【回忆录】一九七一种种感情交集(85)
题图   阿坚2024年5月22日摄于广州东山湖公园。


【回忆录】一九七一种种感情交集(85)

【回忆录】一九七一种种感情交集(85)

       未婚夫阿波1971年去阳山江英陪我过春节,年初五回广州看望珍姐一家。姐弟俩在世间别无血缘至亲,彼此都很看重对方。寒假结束阿波回湖北应城教书,暑假又回广州见珍姐。湖北夏季太热,他喜欢在珠江边生活。他告诉我,单位发消暑食品是皮蛋,有清热凉血泻火功效,剥壳生吃或凉拌做菜都行。有些人上班把脚泡在一桶冷水里降温。多数家庭买不起风扇,夜里到户外铺席纳凉,据说武汉大人小孩通宵睡人行道。


       1971年夏季阳山知青在乡下抢收抢种,大忙过后才回广州探家。我1970年春第一次回广州,就约留城当工人的少芳、惠梅、杏苏回广雅,她们未必能理解我们对广雅的深情。第二次回广州是1971年夏末,我与知青户的泉香、子元,在广雅校门前合影,然后走进空荡荡的校园,和留城女生瑞琼,在大操场、科学馆留影。离开学校后三位女知青还以德坭立交为远景拍照。


       在农村工分值低,又没有家庭做后援,我经济拮据,买不起长途车票,也不想增加五妹负担,所以难得回一趟广州。这次抽空去了大哥家,看望几年没聚的亲人。大哥家在农药厂宿舍区,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味儿。人到中年的大哥,神态语气越发像父亲,弟妹们看着他,如同见到爸爸。1967年至1971年,五个年头我们都见不到父母,也不能通信,实在挂念得很。大哥原有两个儿子,文革中又添一个。我带着相机登门,为他们拍全家福。大哥和儿子们送我到宿舍区路口,我回身为父子四人拍照。看着侄儿们的天真模样,我不禁想,如果阿爷阿嫲审查结论不好,会直接影响侄儿们的一生。


       自从家搬到吉祥路后楼下街,我是第二次回家住。平时都是五妹独守大房,三妹从增城回广州就住小房。三妹插队派潭,患上风湿性心脏病,不能承担繁重农活,生产队派她看管鸭群,不让鸭子下水田吃稻谷。她干一天只得6分工,养不活自己,就回城谋生。三妹曾去茶楼打杂洗碗,带点吃的与五妹分享。还去大哥家、珍姐家住,帮干家务换三餐一宿。后来又去湛江投靠大姐,回程经阳江去某渔村,找大姐搞“四清”的三同户,又住一些日子。她想方设法只求生存,而我和弟弟、四妹都是知青,对她爱莫能助。


      五妹每月从妈妈单位领15元生活费,交房租水电外,只够维持基本生活,青春期的她甚缺营养。她在八一中学读书,晚自习后回家从无夜宵。我探家时偶尔买一只苹果给她,冬天买一只馒头给她,搁在绿色台灯玻璃罩上,利用那点热量“保温”。阳山春节照顾知青,每人发半斤肉票买平价肉,我全买猪肝腊好带回家给五妹。回阳山前还买一斤饼干,装进铁罐留给她慢慢吃。不料很快接到她来信:“……老鼠也和我抢食,把未盖紧的铁罐打开,全部饼干都吃光了。”后楼下街那种红砖老屋老鼠猖獗,听四妹和五妹后来讲述斗鼠往事真解恨:一只硕大老鼠从房间蹿出,冲进对面洗手间,说时迟那时快,两人把洗手间门关上,正巧夹住鼠尾巴,于是两姐妹一个在门后踩住鼠尾,一个在门前暴打鼠头,邻居老婆婆也操起扫把,三人合力终于打死大鼠。我听着汗毛直竖,不敢想象自己在场会多惊慌。我承认是家里七兄弟姐妹中,胆子最小的一个,连隔着鞋底踩蟑螂也怕,打老鼠更做不到了。

       探家期间有时会遇上其他知青,由于共同身份而特别聊得来。侨光中学的小陈曾参加暨大318小分队,和我、四妹相熟,他去海南农场当知青,与四妹通信交流。我得知他也在广州休假,就去中山二路电信局宿舍见面。他爸是从香港回内地工作的,他妈仍在香港打工。疼爱儿子的母亲见女子登门,开心地问:“姑娘你是他书友吧?”粤语“书友”即同学,我含糊点头,没解释是文革“战友”。她送我一纸板新纽扣,送我几个5号电池,打工者手信礼轻情重。当晚我在小陈家吃饭,然后和他出门聊天。广州初秋晚风徐来,我们分别讲粤北、海南知青生活的异同,也聊我和阿波计划1974年结婚。“哈哈,波司令果真要娶你为妻!”小陈那年还是单身,未来会怎样还不清楚。聊到10点左右他送我回吉祥路,记得1970年某晚,我和阿波在马路边公共汽车站聊天,被两位戴红袖章的街道治安员盘问什么关系,所以我和小陈没在街上逗留,直接走到小巷院门前。糟糕,木门紧闭,里面拴住了。没有电话没有门铃也无法高喊谁人来开门,幸好小陈手长脚长,攀上墙头,跳进院子,为我打开木门,否则我这一晚不知如何度过。


       我还遇到从广州去东莞插队的知青梁碧娜,她是我小学同班、中学同级女生黄孟的街坊。有机会与她成为朋友,是因为1971年双夏之后,省军管会吴有恒专案组通知我,回广州配合他们调查有关人物事件。那等于专为我办班,每天到陵园西路广州军区后勤部,面对四位解放军干部回答问题。负责人是专案组组长花海,他1968年去广雅找我,说我母亲曾珍在拘留期间犯有现行反革命罪,要我在曾珍逮捕证上代表家属签名。还有一位解放军好像姓柳,另两位女的曾去过新圩找我做调查。不知道这四位心里究竟怎么想,表面上当然不苟言笑,因为我是被审查对象的女儿。每天都先学习毛主席语录,再启发我认真回忆老实回答,晚上写成书面材料次日递交。从吉祥路口到陵园西路步行40分钟,每日往返很费时间。当时黄孟心脏有毛病,从海南回广州治疗。她父亲是大学教授,母亲也在教育系统工作,得知我的情况十分同情,让我在豪贤路安乐道(文革中改为红旗道)她家吃住,从越秀桥走去陵园西节省大段路程。我和黄孟同睡一张大床,她两个妹妹都在海南当知青。


       碧娜父亲是中国优秀版画家梁永泰,因意外事故英年早逝。他1954年的著名版画《从前没有人到过的地方》,在国内外引起关注,小小的我也看过并喜欢。碧娜家五兄弟姐妹都有书法、绘画才华,她的字很漂亮,又会弹钢琴,她来黄孟家玩,与我一见如故。她母亲长期在文化部门工作,对吴有恒此人心中有数,同意女儿带我去她家吃住。碧娜睡顶层房间,外面是天台,我俩常躺在藤席上聊天,透过窗户望被星火燎原纪念馆火炬映虹的夜空。我告诉她:“纪念馆用地是我和黄孟的母校——中山四路小学,加上第十五中学。我们没有母校了。”岂止没有母校,我们是否一直务农,是否还能读大学,她母亲在干校要待多久,我父母审查何时有结论(我心里不信妈妈是反革命)……一个个问号,都没有答案。


解放军批评我总记不住他们要问的人和事,“你爸几十年前的事都记得一清二楚,讲述得非常生动具体!”我心想:“他是作家特别能记住细节,我哪能比。”何况我下乡前已厌倦文革,想换个环境,过另一种生活,大概是“选择性失忆”吧,比如问我去北航找哪个组织的某人,谈了什么,我就说不出。他们认为我觉悟不高,有意隐瞒,某日一开始就翻开中共中央关于文化大革命的决定(简称“十六条”),要我读第二条:“……一大批本来不出名的革命青少年成了勇敢的闯将。他们有魄力、有智慧。他们用大字报、大辩论的形式,大鸣大放,大揭露,大批判,坚决地向那些公开的、隐蔽的资产阶级代表人物进行了进攻。在这样大的革命运动中,他们难免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是,他们的革命大方向始终是正确的。”我读第一句已哭出声,只好抽抽噎噎地读完。满腔委屈却不敢说:“我只是个普通学生,响应党中央号召参加文革,没做伤天害理的事,还报名去山区当知青,如今却要天天受训,学语录,写材料……”解放军冷冷地说:“哭是没用的,即使你的眼泪淹没这间屋子,也还是要继续写材料。”可我知道的本来就不多,不能凭空捏造,所以他们花了两三个月一无所获。1968年2月21日,获中央文革小组支持的广东省革命委员会成立,黄永胜包揽军政大权。吴有恒被解放军从家乡一带抓回广州,是奉黄永胜的命令对吴强制审查;专案组一再要我提供材料,同样是黄永胜的意思。不知是否913林彪事件发生,林彪的亲信心腹黄永胜政治生涯完结,反正我不用再去交代了。(我是深秋时才知道林彪出事的)


       随后,我去湛江看望大姐,接着去湛江、海南看望弟妹和其他知青。详见我2022年8月30日至9月19日发表的六篇回忆录(网址下次公布)。


       1971年夏末秋初我在广州期间,与校友丁逸凡见过两面。一次是晚上,他下班后到吉祥路我家,然后两人去人民公园对面的市府大楼,坐在台阶上亲切愉快地聊天。忽然听到有人叫我,原来是五妹晚自习结束,回家进不了门,竟然找到这儿要钥匙。后来我和他走向中山纪念堂,在幽静的人行道上漫步,到深夜才不得中止交谈。我站在原地目送他走远,没想到他回头看我一眼,立即加快脚步向我走来。我们面对面站定,微笑着不说话,他忽然用手指刮了我鼻尖一下,转身就走了。他比我大一岁,亲昵的动作,仿佛哥哥对妹妹说:“你这个调皮鬼!”还有一次是白天,我约他到家里,一起看我的影集。陪我去过他单身宿舍做客的女生,提醒我说他好像喜欢你。所以我必须告诉他,我和阿波有婚约。那是一本红色硬纸封面的相册,我一页页翻开,边看边解说,他站我身旁看得很仔细。翻到一个对页,我说:“这是我的男朋友。”他愣了一下,问:“什么时候的?”我答:“现在的。”他没做声,我一幅幅照片解说:“这是他从越南来中国的时候。”“离开广州去部队农场前在珠江边。”“在部队农场骑马。”我告诉丁逸凡,阿波是华侨孤儿,经历令我同情,1968年9月我俩确定了恋爱关系,我答应他双方若无变化,27岁前和他结婚。丁逸凡没说什么,我想这些信息对他是意外的。但我和他都习惯了通信,仍会继续做知心朋友。


【回忆录】一九七一种种感情交集(85)
前左起:林少芳、少芳外甥女、赵惠梅;后左起:黄杏苏、吴幼坚。

【回忆录】一九七一种种感情交集(85)
广雅门前,左起:陈子元、尹泉香、吴幼坚。

【回忆录】一九七一种种感情交集(85)
科学馆前,左起:吴幼坚、梁瑞琼、陈子元、尹泉香。
【回忆录】一九七一种种感情交集(85)
大操场上,远处一排排平房是教室。

【回忆录】一九七一种种感情交集(85)
远处是德坭立交桥。

【回忆录】一九七一种种感情交集(85)
大哥和三个儿子。

【回忆录】一九七一种种感情交集(85)
大哥大嫂和儿子们。

【回忆录】一九七一种种感情交集(85)
广州中学生小陈在海南当知青,送我他在橡胶林拉手风琴的照片。

【回忆录】一九七一种种感情交集(85)  黄孟与我在广州中山四路小学同班、广雅中学同级(我从初三毕业集体合影截图)。

【回忆录】一九七一种种感情交集(85)
广州中学生梁碧娜在东莞插队务农,送我她认真看书写笔记的照片。

【回忆录】一九七一种种感情交集(85)
碧娜父亲梁永泰1954年创作的版画《从前没有人到过的地方》。

【回忆录】一九七一种种感情交集(85)
碧娜家住越秀北路安乐道,从她家天台可遥望星火燎原纪念馆顶上的红火炬。

【回忆录】一九七一种种感情交集(85)  郑成波离开广州前送我的照片

【回忆录】一九七一种种感情交集(85)
阿波在部队农场骑马拍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