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录】月光下的凤尾竹

标签:
吴幼坚76岁同志母亲广雅知青在阳山新圩大队核算期间往事人生 |
分类: 岁月留痕情意在—往昔 |

省军管会吴有恒专案组派两个女军人来新圩,找我调查有关父母的问题。我23岁了,她俩不比我大多少,挺友善,还来12队看我住的环境。听说我这几年晚上去糖寮或大队部,都独自往返于村道、田间,便问,你清楚大队共有多少地富反坏右分子吗?认得出是哪些人吗?
冬季,趁包菜便宜买半麻袋回来,每餐切几分之一,少油,在锅里炒软加盐做餸,喝麦羹,吃番薯。村里小孩对新来的我很好奇,每餐都有三五个来厨房看我,半月后女人们说,自家孩子天天回家都说,坚姨吃包菜。她们说你这样节省不行,可我依旧包菜主打。我的自留地在村边河旁,那是一条沙底河,流水清澈平缓,村人都来洗菜洗衣。我种的东西很杂,瓜菜豆薯粟样样有点。最粗放的是苦麦菜,总吃不完,我常在河边洗它一畚箕,村人问来客人了?洗这么多菜?我答一个人吃。知青们省下的稻谷都不卖高价,一人挑一担去粮站卖“爱国粮”。我也希望换口味,想吃玉米,走到自留地,捏捏这苞,不够硬,再捏捏那苞,好像可以,但剥开青皮瞧瞧,玉米粒还在灌浆呢,没舍得掰。瓜菜也这样,东摘一个,西摘一棵,回家像在二队时那样“一镬熟”。宣传队的陈运如对我特别亲,要来为我做好吃的“萝卜生”,她切好萝卜、加盐出水,又炒香玉米粒,用生菜叶裹住吃,味道清新可口。她还教我在自留地种番薯“乌骨企龙”,产量不高但色泽金黄香甜软糯。又和我一起挖又大又深的穴,里面垫满草皮泥,再种上槟榔芋苗,等它发芽长叶,土里的芋头也会长大,半年后就能带着大芋头回广州探亲。
春耕,田水冰冷刺骨,赤脚下去打冷战。我和社员一起铲田基、拔秧、担秧、插秧。蚂蟥专叮流血的伤口,还会钻进去很难拔出来。喝麦羹一肚子水,春水荡漾引起尿意,若要洗手回村太耽误时间,干脆入乡随俗,像社员一样找处田埂蹲下解决,顶多拿竹帽象征性地遮挡。男人驶牛耙田,田水里浮起指头大小的野慈菇。我知道它微苦,含淀粉,便收集起来煲粥,或单独做菜。很多小孩捉青蛙用稻草串着回家喂鸭,我想青蛙和田鸡差不多,就请小孩给我一些,帮忙剥皮斩件,我统统丢进粥里滚熟吃。不敢端详哪是头哪是脚,是荤就照单全收。渐渐地逢年节也像在二队那样,有人送来萝卜糍、碱水糍、酿猪乸菜了。究竟是哪家送的我分不清,收工时碗已摆在灶台上,大糍粑塞满菜馅,一碗盛一只。有时不止一两碗,来自不同人家,过后小孩来取碗,我说声:“多谢你爸妈哦!”我不清楚大人是哪个。开工时有人问那糍粑好吃不,我统统说好。大队会计黄河家在12队,一次他和基干民兵去打山猪、石羊,说要带野味给我尝。几天后我收工回家,一只大猫窜出来,我一看灶台上有个瓦钵,里面有几块骨头。后来黄河说这回没打到山猪,打了石羊,问我羊肉好吃吗?我才猛想起那是他给我尝的野味,偏偏被猫偷吃了,我不好意思直说,就说好吃得很!
我与阿波1968年确定恋爱关系,他去部队农场锻炼后就去湖北教书,我则去阳山务农。当年21岁的我表示27岁亦即1974年结婚,他比我大7岁,结婚时该34岁了。到阳山不久我就给县知青办写报告,申请调阿波到阳山。知青办回复未登记结婚不予照顾,于是我俩继续异地恋。这过程难免出现插曲,就说三段吧:一是在新圩二队,社员开队长儿子和我的玩笑,叫他帮忙犁耙我的自留地,他满面通红牵牛过来,不敢和我说一句话。队长夫妻对我也格外喜爱,我厨房离他家很近,他妈妈让小女儿捧一碗豆角饭给我,我说告诉你妈妈“多谢”,女孩回家转述“坚姨说多打”,把大人惹笑了;二是秀嫂领我回娘家桂花大队走亲戚,那儿有户人来自广州,估计是借“战备疏散”之名将所谓有问题的居民全家迁到农村。那家有个儿子戴副眼镜很斯文,最吸引我的是他穿件白汗衫,上面有红字“广州铁中”。他与我在村道上打了照面,可能他也感觉得出我不是当地人吧。我在秀嫂娘家落座,几个女人走来看我,想替我和那男子牵线;三是在新圩宣传队期间,在油坊工作的复员军人每天看见我,但两人没说过话。他忽然接到安排工作的通知,怕来不及表白就离开,托堂妹交信向我示爱……我全都谢绝,说自己已有未婚夫,在外省工作。
夏夜,我白天割稻晚上出快报已很疲累,从大队部走回村里,四处一片寂静,家家灯光都灭了,人们全进入梦乡,而我还没洗澡洗衣服呢,过几小时又要开工。我回屋用竹篮提着衣服、毛巾、肥皂,轻轻走过石板村道,来到自留地旁。这儿有个高坎,长着茂密的竹丛,如同一座屏障,高坎底下,河水浴着月光流淌。我顺斜坡下去,安放好竹篮,径直走进河里,慢慢蹲下,让清凉洁净的河水浸润全身。过一会再上岸,隔着衣服用手擦肥皂,又走回河里过清。之后赶紧回到高坎下,匆匆脱湿衣换干衣,再把湿衣洗洗就回家睡觉。也有些时候嫌换衣麻烦,反正身体和衣服的汗气已洗去,就一身湿漉漉地悄悄回屋。那一刻,天知地知心知,无欲无求无邪。不知有没人暗地留意过我这位女知青,而我后来每听到歌曲《月光下的凤尾竹》,脑际便会浮现这宁谧的画面。

近日我才得到这幅其他知青保存的当年广雅阳山知青在新圩公社门前合影(其中有个别是公社干部),吴幼坚在后排左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