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参观红线女旧居

(2024-02-02 20:14:52)
标签:

吴幼坚

76岁同志母亲

参观红线女旧居图文

广州文艺老同事聚会

生活

分类: 我这一株三色堇—自己
参观红线女旧居
红线女旧居(广州华侨新村友爱路20号)院内的石榴,背景是红线女书房窗口。76岁阿坚2024年2月2日下午摄。

参观红线女旧居

参观红线女旧居

       春节前广州文艺杂志社请退休员工饮茶拜早年,地点在淘金路上新开的“子曰礼茶居”。这里装修体现传统文化,我随手拍摄几幅照片,有些特色。老同事们普遍比两三年前胖了,我也不例外。岁数大了新陈代谢减慢很正常,不必刻意减肥,微胖不要紧,关键是要注重营养均衡,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宜,保持身心健康。大家问我是否仍去跳舞,我说冬季户外风大,运动出汗后易感冒,我近期没怎么跳舞,但继续去公园走动。他们称赞我多年来甚少看病、吃药,相当健康。我说希望保持这种状态,继续写回忆录。龙威坐我旁边,聊起回忆录,我俩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就一起做编辑,留在广州文艺直到退休至今健在者,就我们两个了。她说我的回忆录挺好看,尤其写到她也认识的人更引起兴趣追看。我笑道无论写得好不好,都会写下去。


       从茶居出来我抄近路走进华侨新村,很快找到友爱路20号,参观了红线女旧居。粤剧艺术大师红线女于1955年底从香港回到广州,1957年购置居住于此,“文革”期间红线女约有6年曾搬离此地,后重返旧居直至晚年离世,这里一直是红线女生前的住所。在广州市政府的支持和推动下,2015年红线女旧居正式成为红线女艺术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免费对外开放。人们来到这里,缅怀终生投身于中华戏曲事业建设的艺术大师。

       红线女旧居由一栋米白色外墙、粉红屋檐的假三层洋楼和独立花园组成,现按主人生前原貌布置。我不久前发表《【回忆录】进驻红线女的家》,写到1967年暨大东方红318小分队,曾应红线女儿子马鼎昌邀请,进驻红线女的家。57年后我再次走进这花园、楼房,感慨会比其他参观者多。来参观的有湖南青年男女、有中年客人,有本地母亲带着男孩女孩……保安很尽责,提醒大家穿上鞋套,可以上二楼三楼,可以拍照。我逐一参观客厅、练功房、书画厅、书房、卧室,三楼天台不让出去,透过玻璃窗看到曾熟悉的地方,想起当年的经历。

       花园四季常青,花木繁盛,桂花散发香气,碧池中有锦鲤和乌龟。我仰拍石榴,后景是红线女书房窗口,纱帘被阳光照亮。当年,女主人常在窗前书桌看书写作,研读词曲谱、剧本。如今斯人已逝,她所创立的红腔和红派表演艺术却得以传承,她清脆甜美、明亮圆润、情真意深的名曲依旧回旋,被红腔爱好者视若瑰宝,久久传唱。花园里,著名雕塑家许鸿飞创作的红线女雕像,神态端庄,仿佛思绪仍在桌面那剧本中。

       参观红线女旧居照片:

参观红线女旧居

参观红线女旧居

参观红线女旧居

参观红线女旧居

参观红线女旧居

参观红线女旧居

参观红线女旧居
红线女曾在客厅接待来看望她的周恩来总理和夫人邓颖超。

参观红线女旧居

参观红线女旧居
1956年周恩来总理与红线女(右二)等演员谈心。

 

参观红线女旧居
1965年,红线女再次进京演出《山乡风云》。周恩来曾5次观看该剧,并予以赞扬。当时国内戏剧界流传着这样一个说法:“北有《红灯记》,南有《山乡风云》。“

参观红线女旧居

参观红线女旧居

参观红线女旧居
茶具说明:1957年红线女赴莫斯科参加世界青年联欢节时购得茶具一套,可惜后来被毁。红线女小儿子马鼎盛在捷克旅行时发现这套茶具与当年那套极为相似,购之并于2017年12月5日捐赠,如今“失而复得”也是一种奇妙的缘分。

参观红线女旧居

参观红线女旧居

参观红线女旧居

参观红线女旧居

参观红线女旧居

参观红线女旧居

参观红线女旧居

参观红线女旧居

参观红线女旧居

参观红线女旧居

参观红线女旧居

参观红线女旧居

参观红线女旧居

参观红线女旧居

参观红线女旧居

参观红线女旧居

参观红线女旧居

参观红线女旧居

      与广州文艺老同事在“子曰礼茶居”相聚照片:

参观红线女旧居

参观红线女旧居

参观红线女旧居

参观红线女旧居

参观红线女旧居

参观红线女旧居

 

参观红线女旧居

参观红线女旧居
离开红线女旧居步行回家,路过农林下路见细叶榕裸露的树根犹如墙上浮雕,令我感叹生命的顽强,拍摄下来作为本文末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