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图:红棉花
阿坚2023年3月27日摄于广州东山湖公园。
【回忆录】人生第二条红线

在广雅读书期间,学校十分重视组织师生劳动,除了农忙去乡下参加夏收夏种,还组织在西围墙外护校河挖泥,进校办机械厂干活,去化工厂跟师傅学技能……总之不能埋头读书,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记得大约初二挖泥几天,我半途请假跟妈妈进市一人民医院,旁人看恐怕有“怕苦偷懒”的味道,但老师很体谅,知道我体质差常头晕,既然妈妈生病住院,顺便带我认真做体检。回想起来我太粗心了,竟然不能确认妈妈是否十二指肠溃疡,只听说她上班不舒服,下班自己去医院留医。妈妈出身贫苦,不是娇生惯养的人。那时市面物质供应差,我睡妈妈病房另一张床,她把早餐预订的牛奶包子给我吃。
母女俩难得相处两晚,妈妈问:“幼坚,你14岁了,有没有考虑入团啊?”我告诉妈妈,团章修改后,入团年龄从14岁改为15岁,我还不够年龄呢。广雅哥哥姐姐班有个黄小蓓,是14岁那天入团的,我要以她为榜样!妈妈听了露出微笑,说大哥大姐都是共青团员,18岁就写入党申请书,我家孩子政治上要成熟,要争取进步。我小心翼翼地问妈妈,爸爸从市委书记降到广州造纸厂当车间主任,受这样的处分是怎么回事啊?妈妈说,爸爸是犯“地方主义”错误。“唉,他这人最大缺点就是温情,但他是热爱党、对党忠诚的!”她说起1958年处分爸爸时,他在市委礼堂开大会做检讨,流泪请求保留党籍,后来就没开除出党。我听妈妈说到这里不禁难过,妈妈安慰道,爸爸在纸厂表现很好,很快升为主管经营的副厂长,还利用业余时间写小说,编话剧。“妈妈,我知道!爸爸的长篇小说是《山乡风云录》,根据小说改编的话剧是《桃园堡》,爸爸还带我去纸厂看职工业余文工团演出!演游击队长刘琴的女工叫‘朱玉婉’,大家喊她花名“猪肉丸”(粤语)!”妈妈说,《桃园堡》连演28场,场场爆满;广东话剧团将剧名改为《山乡恩仇记》,公演后也引起轰动。现在你爸爸正修改小说稿,要更真实生动地反映华南地区军民的战斗历史。“幼坚,你读小学时爸爸就夸你写信不起草写得好,你喜欢语文,可以多向爸爸请教。”我答会的。这次妈妈和我谈心后,我对爸爸亲近许多。1962年8月,《山乡风云录》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1963年,爸爸成为中国作家协会广东分会会员,并调入该会从事专业创作。当年7月,北京作家出版社出版《山乡风云录》。他第二部长篇小说《北山记》完稿后,同班女生张苾暑假住我家,和我一起誊正了整部书稿。

父亲吴有恒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山乡风云录》
14岁的我把入队、入团、入党看作人生的三条红线,此时满心向往画上第二条。62年春天,广州市第一保育院的小伙伴,也是市育才小学一二年级的同学:冰沙、遂怀和我,在东山口一家照相馆合影。我在背面写出当年的心声:红领巾在我们脖子上系紧,红思想在我们脑子里增长。我们努力创造条件争取入团,希望更好地献身于共产主义伟大理想!


当年共青团以苏联《青年团员之歌》代团歌,这首歌的词曲有强烈的感召力。它创作于卫国战争胜利后的1947年,是话剧《路途的起点》插曲,也是中国人最熟悉的苏联歌曲之一。广雅的团活动往往在下午进行,审核通过申请入团者志愿表的会议,要在课室讲坛上方悬挂团旗,黑板上写着“通表大会”四个大字,显得简朴而庄重。每当我走过初三或高中班级课室,看见里面这样布置,就知道有人入团了。听到团歌,头皮都会发麻:
听吧战斗的号角发出警报,
穿好军装拿起武器!
青年团员们集合起来,
踏上征途,万众一心,保卫国家!
我们再见了亲爱的妈妈,
请你吻别你的儿子吧!
…………
最动情的是“亲爱的妈妈”,“吻别”这样的词句,尤其结合苏联小说《青年近卫军》内容去联想,更令人热泪盈眶。《青年近卫军》的作者法捷耶夫16岁加入布尔什维克,次年成为游击队战士,很快成长为旅政委。他的第一部小说《毁灭》经鲁迅由日文翻译成中文,于1931年出版。《青年近卫军》通过克拉斯顿诺共青团地下组织“青年近卫军”同德寇英勇斗争的故事,歌颂了苏联人民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在五六十年代的中国,自然引起人们强烈共鸣。
若不是写回忆录查资讯,我还不了解法捷耶夫的悲剧命运。他从上世纪30年代起就是苏联文学界的领导人物,自1939年担任作协总书记兼主席。无论创作活动,还是政治生涯,他都一帆风顺。大清洗开始于上世纪30年代中后期,许多作家、艺术家惨遭迫害。人们往往将那场灾难的罪责完全归咎于法捷耶夫。他不便解释,独自承受着重压。他要时刻以严格的组织性、纪律性要求自己,绝对服从上级指示,导致他常常做出违心的事,而良知使他备受煎熬,最终于1956年5月13日,在家中开枪自杀,享年54岁。
年轻时的我们也都是绝对服从,不懂得独立思考的。革命理想主义指导个人言行,热切希望加入团组织。新二甲班有了第一位团员,燕红年龄比我稍大,各方面表现也好。我找了高一的宋亮、初三的郭胜做入团介绍人,表示想在15岁生日这天入团。他和她都珍惜我这美好心愿,向广雅团委汇报并获准,提前几天让我填写志愿表,然后如期举办通表大会。由于生日当天入团例子极少,所以外班不少同学也进来参会,热烈鼓掌祝贺我画上人生第二道红线。
我戴上团徽,立即成立团课学习班,动员全班同学参加。很多男生女生都找我做介绍人,我统统答允。要求自己每两周与被介绍人谈一次心,时间精力就要安排得很科学,不能影响学习,否则入团后成绩退步说不过去。我每天晚饭后、晚自习后分别找一位同学谈心,一周五天就能和十个人谈心。为了节省时间,常把洗澡要换的干净衣裤放在铁桶里,搁在通往洗澡房的路边,晚自习下课铃一响,我就飞奔出去,提起铁桶跑去洗澡,然后和约定的同学谈心。至于脏衣裤,留到明天抽空洗。周六我会留校做功课,晚上和不回家的同学谈心。累计下来,每两周就能照顾到二十人以上。虽然课余时间全用上,但能给同学一些鼓励,我感觉值得。他们有不同家庭出身、个性特点,我亲切相待,轻松交流,受到大家欢迎。男生小胡说:“我早在读小学时就认得你了。”“啊?你不是我们中山四路小学的吧?””不是。你家西墙紧贴一座楼……””那里原先堆放建筑材料,后来才建楼。”“我就住那儿,在走廊上能看到你。”哦,原来我俩是近邻。有几位同学给我印象特别深,留到下篇才写他们。

法捷耶夫
军事海报俄语文字内容:“苏联青年军人的战斗生活”
卫国战争中的苏联女兵
小学教过我的董老师来平园做客,我特地戴上团徽和老师在园内合影,可惜我闭着眼睛。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