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图
76岁阿坚2023年9月3日摄于广州东山湖公园
【回忆录】去花县新华镇与农民三同

我读广雅第二年亦即1961年夏季,人生首次参加农忙,由学校组织到花县新华镇。几十年后花县已成为广州花都区,新华镇属于新华街道。我隐约记得当时是去新华街辖下的横潭村,我上网查过横潭村自古就是繁华之地,明清时期就有横潭大街,横潭墟,横潭码头。村中八旬老人讲,小时候见过装货的大船停靠在码头,那里水域宽阔,货物上落繁忙。不过我们60年代初所见就只是农田,连镇里也只有一条主要街道,并不繁华。那时还没出现“学工学农学军”的说法,也未有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而广雅中学组织师生参加农忙,年年如此形成好传统。我们去过花县新华镇、东莞县石龙镇和茶山镇等地。当年可能很多中学没有这样做,也不属于上级规定。
广雅组织的农忙假是有意义的,起码让城里后生仔后生女有机会体验乡村生活。同学们分散到农民家里住,跟着农民下地劳动,一日三餐回农家吃。我这十三四岁女孩初到农村,脑子里没记住劳动情景(不可能让我们插秧、割稻,想不起还有什么可干),却记住了感觉新鲜的生活细节。印象中我的三同户姓冯,家里有几间房,打扫得挺干净。中年主人对我很和蔼,我住在陌生人家照样能吃能睡。最特别的是烧禾杆的大灶,我是头回见到,想帮主人烧火也不容易,放禾杆多少、快慢都有讲究。灶上架着大铁锅,煲粥煮饭都用它。自家新米煮饭特别好吃,刚从菜地摘回的瓜菜斋炒也香,肉是没有的。每餐都有一大碟椰菜干,切细晒干放盐,蒸软味道好,开胃下饭。不过最大问题,是一揭锅盖就有苍蝇飞来,赶不及的话,放那碟腌菜干的同时,苍蝇也进锅蒸熟,在白米饭上如黑豆豉,显眼又恶心。
令我久久回味的是特色早餐——擂茶。据说这是客家人的特制饮料,其制作与风味别具特色。不清楚冯家是否客家人,我妈妈是客家人,所以我能听懂客家话。横潭历史上是个墟市,来自南北东西的生意人汇聚,所以姓杂且人少,全村共有46个姓氏。人们经多年聚居而形成自然村落,不是客家人也接受擂茶了。“擂”茶的用具是擂棍和擂钵。擂棍由樟、楠、枫、茶等可食杂木制作,擂钵是内壁布满辐射状沟纹而形成细牙的特制陶盆。擂茶的原料是茶叶(包括野生植物嫩叶)、米、芝麻、黄豆、花生、盐、糖、辣椒、生姜、桔皮等多种。我每天睡醒就看到阿姨冲好大碗擂茶,洒上炒香的花生芝麻,切碎的葱花芫茜,我们吃下香喷喷的早餐就出门。那时年少贪睡,不会想提前起床看怎么做早餐,也不懂“擂茶”这回事,离开那儿就吃不上了。
花县最著名的历史人物,当然是洪秀全。他生于花县福源水村,后移居到官禄布村。他青年时期在家乡组织“拜上帝会”,进行革命宣传活动。1851年,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义,领导太平天国运动。1853年,洪秀全定都天京,其在位期间坚持与满清政府和西方列强斗争。1864年,洪秀全在天京病逝。官禄布村离横潭村不远,那里有洪秀全故居、手植龙眼树、洪氏宗祠等景,不过我忘了老师是否带领大家去参观。记得至少有一两个下午,同学们不必劳动而要集中学习。所谓学习也很轻松,分组在河边草地坐下,聊聊各自三同户情况,下乡劳动生活的体会。不晓得是水土不服还是真有狗虱叮咬,我下乡后双腿长了红斑又痒又痛,隔着裤腿不便抓挠。坐在草地上发觉摆动双腿正好抓痒,于是越动越来劲,以为找到好办法。次日结束一周农忙返回广州,到家发现腿上伤痕累累,有些还开始流脓。妈妈立即从平园采下黄皮树叶煲水,要我彻底浸泡全身消炎止痒。
第一次到乡村短暂生活后,我对家人讲起有趣见闻,11岁的三妹听得开心,寒假我就带她去看望冯家人。姐妹俩从广州火车站坐慢车到花县站,在新华镇凭记忆找到我三同户的家。主人十分惊喜,广雅学生专程来做客啦,她对村人说起也有几分自豪,证明她农忙时接待得好嘛。阿姨请我俩吃擂茶做午餐,三妹第一次品尝,吃得津津有味。饭后去菜地、稻田走走看看,和邻居们打打招呼,下午又要赶火车回广州。阿姨送了番薯和花生给我们,“农村冇乜嘢值钱,带哩啲土产返屋企比爸妈食下啦。”我忙说:“我地都无带嘢比你,边好意思攞咁多嘢返去?”她笑道:“你两姐妹来探阿姨就够有心啦,细路女唔使客气!”我们带着礼物告辞,她叮嘱:“得闲带两梳蕉来探我!”(粤语两梳蕉是指两只手,寓意是空手,两只空手和两梳蕉是形象的比喻。得闲带两梳蕉来探我,意思就是“有空就来探望我”。(带两梳蕉就都可以,不一定要买什么东西)我答得闲再来,但实际上只去过这一次。
20多年后我已从外地回广州工作,某日去花都开会的五妹带回一封信,我拆开一看,是新华镇冯家儿子写的!他说与我五妹是同行,白天进行业务交流时,得知五妹与我姓名仅一字之差,心想可能是姐妹关系,经确认就托五妹带信。他告诉我,妈妈已经去世了,生前多次提起广雅中学女生吴幼坚曾来三同,后来还带妹妹来做客。他说妈妈对我印象很好,所以他记住了吴幼坚这个名字。我回信感谢她妈妈对我的好,讲了自己这些年的经历,并祝他工作顺利,家庭幸福。我和他没有继续通信,但彼此都记得由于他妈妈,我和他有过交流,这也是缘分。
我14岁时带11岁妹妹去农家做客,这样的经历唯独一次。我没忘,三妹也没忘,可是她离开13年了。三妹不满60岁病逝,若健在,2023年9月4日73周岁。妈妈把吴家五个女儿比作五朵金花,如今三朵不时相约,大姐在港有机会也返穗欢聚。我想,如果三妹能和我们一道,像公园里那些游客一样,唱歌跳舞说笑打拳练剑写生拍照多好!再想,三妹和爸妈大哥都上了天堂,他们在那个世界也会欢聚,于是释然,犹如亲人并未离开。亲爱的三妹,二姐遥祝你生日快乐!

1960年的花县新华大厦。
1978年前新华镇最热闹的两条街。
网络图片:
椰菜干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