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回忆录】开学面临考验:饿

(2023-08-01 08:17:26)
标签:

吴幼坚

76岁同志母亲

1960年广雅生活回忆

三年困难时期吃的问题

情感

分类: 岁月留痕情意在—往昔
【回忆录】开学面临考验:饿
题图  76岁阿坚2023年7月30日中午摄于广州东山湖公园。

【回忆录】开学面临考验:饿 

【回忆录】开学面临考验:饿

       说明:我7月31日晚发此文,被列为“私密博文”待审核,却很快不见踪影;连夜重发一遍,仍被列为“私密博文”待审核。8月1日早上发现该文同样不翼而飞。现在第三次发稿,若不能通过审核,请把关者说明原因,不要暗地里移除图文。

       我考入广雅分到新一甲班,1960年9月寄宿生活开始。那是"三年困难时期"第二年,每位新生都面临严峻考验:饿。在家父母会让子女多吃点,学校饭堂没人偏心你。定量每月21斤粮食,一日7两,正餐2两米、1两生薯干,各人放入口盅,排在本班大木格内,值日生用胶管逐一注水后,抬到厨房蒸熟。美其名曰“双蒸饭”,就是在饭蒸好之后,盖紧盖子不得敞气,加大火让蒸气把饭冲泡。米饭比平时蒸熟时的要高出许多,而且饭粒大而透明。双蒸饭十分松软,不需咀嚼,从感觉上要比单蒸饭饱肚子。其实双蒸饭就是水分多,饱得快饿得也快。

       新一甲班教室与厨房只隔一条路,上午第四节,饭香徐来,饥肠辘辘,有同学悄悄嚼起了自己那份薯干。班主任孔老师说:“你们把薯干做了零食,晚饭吃什么?又怎捱到明天?”他给我们讲国内外形势,教育13岁的少年们为国分忧。中国从1959年至1961年期间由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严重“左”倾错误,加上农田连续几年遭受大面积自然灾害,导致全国性的粮食和副食品短缺危机。新中国面临建国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而我们正处在发育时期,吃不饱很成问题。除了从精神上抵御饥饿,我们还和全国各地民众一样,投入自力更生的生产热潮。

       对生物感兴趣的同学在老师指导下养猪养鸡,地点就在广雅校园东南角,立有张之洞石刻画像的南皮亭旁。我想,老先生倘若有灵,会惊讶后生们在干什么吧。人缺粮动物也缺饲料,生物组猪瘦毛长鸡却不长毛。收益明显的是种菜,人人动手,寸土必争,敲钟那株老树下的硬地也翻起来,栽下粗生的猪乸菜。礼堂和冠冕楼之间的大片空地被几个班垦成菜畦(后来才建起科学馆),学生傍晚就去浇水。瓜菜收获了,挑最鲜嫩的分送十几位任课老师,其余拿到厨房煮熟加菜。油少,吃盐水芥兰菜心还可以,吃猪乸菜不就像吃猪食吗?但好歹能填肚,大家都吃得精光。有个阶段不用口盅蒸饭,改用统一的陶钵头,每钵4两饭。每次吃饭都四人组合,三人将饭划为四块,自己留三块,给第四个同学拨一块,也就是四人都吃3两,但往往第四个分到的饭稍多,因为都不好意思拨小块给人嘛。那时我们对粮食爱惜之极,陶钵不剩一颗饭,掉到桌上的饭粒也会捡起吃掉。

       1960年11月14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立即开展大规模采集和制造代食品运动》的通知,“低标准,瓜菜代”的方针深入人心。乡间树皮草根都被农民采光了,我们在城里感受不到那种令人心慌的氛围,但报纸上广播里天天宣传新花样,还是有所关注的。最有名气的莫过于“小球藻”。《人民日报》最初对小球藻的宣传是以培养猪饲料为名的,直到1960年7月6日,《人民日报》的社论《大量生产小球藻》才明确提出小球藻不仅是很好的精饲料,而且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还举例说有些地方用小球藻试制糕点、面包、糖果、菜肴、藻粥、藻酱等食品,清香可口;有人用小球藻粉哺育婴儿,效果跟奶粉不相上下。

       以上说法本已可疑,但各地媒体跟风,牛皮越吹越大。几十年后我搜索到如下资讯:《云南日报》报道:“人吃了小球藻以后,最突出的效果是精神好,在一般的情况下,经常定量吃小球藻,体重就会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有些地方用小球藻做糕点、糖果、菜肴、藻酱等食品,质高味美,清香可口。有的地方给体质病弱的人吃小球藻,病人很快就恢复了健康。人们称小球藻为‘水中猪肉’、‘植物牛奶’、‘人造鸡蛋’。”……胡乔木看了这些报道后上书毛泽东,建议在全国推广小球藻。毛泽东于1960年10月27日将胡乔木的信批转全国,要求全面推广小球藻。很快,全国掀起了生产小球藻的热潮,农村、城市纷纷建池、沤人畜粪便以培养小球藻。与此同时,推广小球藻培育方法的图书纷纷出版。

       我现在才恍然大悟,为什么小球藻能一下子推广,原来有最高指示。广雅的泳池不再用于教学,而改做养小球藻池子。走过去一看,原先清凌凌的泳池,变做一潭绿汪汪死水,不知这些小球藻算不上养植成功,收获之后又到哪里去了?反正我在学校没尝到校方培育的小球藻食物。睡我邻床的女生是中大教工子女,患肝炎需要补充营养,每周回家去校医室领到小球藻药丸,周日晚上躺下就给我几颗。暗绿色药丸含在嘴里,一股草腥味,微甜,当糖果吃呗。与小球藻近乎齐名的,还有“红茶菌”,可以说风靡一时。“红茶菌”是用白糖、茶叶水加水再加菌种发酵而成,据说含有三种对人体有益的益生菌:酵母菌,醋酸菌和乳酸菌,可以治疗多种慢性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便秘、痔疮、白发、白内障、胃炎、贫血等症状。很多人家找出大大小小的瓶瓶罐罐,用心养红茶菌,希望给亲人增加营养。但红茶菌也有副作用,如兴奋、失眠、胃酸、轻度腹泻、皮肤发痒等。总之,校内没条件培育红茶菌,我家也没人有那份耐性去折腾,我就只知其名未品其味。

       一天晚饭后,我和同学从后门出西增,买了瓶番茄酱,边走边尝,走到前门已瓶底朝天。一日三餐单调得很,有点什么能吃也好。前门校道两旁栽着花瓣总合着的红花(现在查到是垂花悬铃花),花托与花朵相连处有蜜。那时顾不上爱护花木了,摘几朵吸点蜜,自我安慰不摘它也很快凋谢。那年荔枝丰收,学校厨房进很多货,号召大家买以免沤烂。记得三角钱一斤,我买一斤当晚吃完。此外还能有的零食,就是古巴糖和伊拉克蜜枣。1959年,卡斯特罗领导的革命推翻旧政权,建立了社会主义政权。古巴经济以制糖为支柱,而该国受美帝封锁、糖卖不出去,中国政府义不容辞地表示支持。1960年11月,古巴领导人格瓦拉率代表团访华,中国与古巴签订协议,每年进口40万吨古巴糖。当时伊拉克受西方国家制裁,蜜枣(其实叫椰枣)很难卖出去,自从和中国建交后,我国也就大量进口。学校偶有居民凭票购买的伊拉克蜜枣、古巴黑糖,我们集体户口往往在周六下午分售,每人2两。我去西场排长龙等坐车回家,用纸包住2两糖捧在手心,天黑了也没挤上车,黑糖却一点点舔光了。

       爸爸因“地方主义”受处分,下放广州造纸厂,住厂里宿舍,每周六才回家。我和大姐分别在中学、大学寄宿,也是周六才回家。粮油米面肉蛋,一切副食品都凭票供应,一家老少相聚也难吃得合心尽兴。网上有幅当年报纸刊登的照片:“1961年三年自然灾害,使有些儿童不识鱼为何物,这是南京市王府幼儿园老师教儿童识鱼认字。”南京这样的大城市,幼儿竟吃不上鱼,真是匪夷所思,但那年月食物匮乏程度,确是今天无法想象的。妈妈千方百计想让子女吃好,除了我曾写到的用平园“东风螺”砸烂壳洗净肉煲汤,还别出心裁晒芭蕉干。可是在天台晒引来蚂蚁,只好放弃尝试。提倡“瓜菜代”也要有瓜菜呀,瓜菜亦不能随便买到。用平园收获的芭蕉加点面粉煎饼?面粉也十分紧缺,还是直接吃芭蕉算了。楼房东南角有棵苦楝树,枝繁叶茂,站在天台就能摸到枝桠。每年四五月份,满树淡紫色的小花,香味浓郁。十月间,一簇簇青色果实渐渐变黄,挂在枝条上很诱人。如果它们是枣子该多好!但妈妈知道这果实不能吃,还提醒我们别去尝,有毒。

       妈妈在手工业局,经常下工厂、车间,一次从市郊五眼桥的藤厂,带回工人捉的水蛇,给我们煲汤喝。不知多久没喝过肉汤了,那鲜美滋味堪比清炖鸡!还有一次东莞朋友送了条大鱼,妈妈没舍得吃完,焖熟后装几块到小玻璃瓶里,让我带回广雅下饭。我周一中午就和同学分享了,有女生是北方人,带回蒜瓣当零食,也与我分享,哗,辛辣得流眼泪,慌忙吐掉。手工业局积极摸索代食品,妈妈带回蔗渣糕、禾杆包,都不好吃。蔗渣还有点甜,但口感差。周日早上,我悄悄走进植物园,拔青草塞满书包,带回家喂兔子。市委钟司机调走,他一家也搬走了,妈妈在那间平房养了兔子,可惜不够菜叶喂,它们又不吃树叶。我每周都带青草回家,这天兴冲冲去平房,却一只兔子也见不着。一问,原来兔子吃蔗渣撑死了。人吃蔗渣不消化,兔子也不消化。傍晚妈妈从局里回来,喊我尝尝刚做的煎饺。煎饺个头很大,色泽金黄,还没吃就觉得香。不料一口下去粗糙无比,哪是面粉做的煎饺,完全是米糠捏出饺子样再蒸熟。这样的煎饺卡在喉咙,还不如禾杆包软些好下肚。我对妈妈说,不吃了,学校早餐白粥炒粉比这好。同学们周六回家,周日晚吃顿油水足些的再回校,准备熬一星期清汤寡水,还不饱。很多人周日晚自习结束回宿舍,躺在床上让肠胃休息,有时还要拿枕头压肚子。但无论撑得多饱,第二天就没事,消化力强啊。

       就在不久之前,发生了席卷中国大地的反右运动。从1957年6月开始,到1958年夏季结束,整个运动历时一年,全国共有55万多人被划为“右派分子”。紧接着就是三年困难时期,男女老少都要应对饥荒。不知外地是否有类似做法,我只知道广州的苏联展览馆,改为“流花俱乐部”,给12级以上的高级干部,还有高级知识分子发优惠券,凭券进流花俱乐部吃雪糕、喝咖啡、跳交谊舞。爸爸受处分从8级降为11级,妈妈原先定为12级,两人都属高干,可以带子女去享受。但印象中我只跟妈妈去过,爸爸没去。他曾以市委书记身份参加苏联展览馆奠基仪式,此时是不愿踏足该地的吧。在俱乐部我看到一女郎与人跳交谊舞,身材玲珑有致,脑后长长单辫垂至腰际,不禁暗暗赞叹好靓呀!有机会去流花俱乐部吃些点心的人不多,而且也不能填饱肚子,我读小学就不时晕倒,进了广雅亦然。下午自由活动去图书馆看书,一会儿就头晕眼花脸青唇白,不得不出来缓缓,其实就是贫血。我尚且如此,家境差的同学更没条件补充营养。那几年全国很多人水肿、肝炎,为了预防学生患病,学校提倡劳逸结合,体育课减负,校运会停开,每晚广播室还播放优美乐曲催眠。我和很多同学都欣赏完所有乐曲才入睡,可能很多人肚子咕咕响,梦里也在吃东西吧。民以食为天,这话不假。

    

【回忆录】开学面临考验:饿

【回忆录】开学面临考验:饿

【回忆录】开学面临考验:饿

1961年三年自然灾害,使有些儿童不识鱼为何物,这是南京市王府幼儿园老师教儿童识鱼认字。

【回忆录】开学面临考验:饿

红薯干和米一起蒸饭

【回忆录】开学面临考验:饿

小球藻及药丸

【回忆录】开学面临考验:饿

【回忆录】开学面临考验:饿  红茶菌

【回忆录】开学面临考验:饿

古巴糖

【回忆录】开学面临考验:饿

【回忆录】开学面临考验:饿

伊拉克蜜枣

【回忆录】开学面临考验:饿

垂花悬铃花

【回忆录】开学面临考验:饿

苦楝树开花及结果

【回忆录】开学面临考验:饿

      附录  (网络资讯)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在叙述到“三年困难时期”群众生活状况和人口变动情况时说:“粮、油和蔬菜、副食品等的极度缺乏,严重危害了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许多地方城乡居民出现了浮肿病,患肝炎和妇女病的人数也在增加。由于出生率大幅度大面积降低,死亡率显著增高。据正式统计,1960年全国总人口比上年减少1000万。突出的如河南信阳地区,1960年有9个县死亡率超过100‰,为正常年份的好几倍。”“这是‘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反右倾’斗争的严重后果,其沉痛的教训应该认真总结和记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