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回忆录】平园佳果

(2023-02-25 19:03:38)
标签:

吴幼坚

75岁同志母亲

回忆旧家平园果树

吴家老照片若干

情感

分类: 岁月留痕情意在—往昔
【回忆录】平园佳果
11年前旧照:阿坚2012年12月23日在广州长洲岛杨桃园留影。


回忆录平园佳果

【回忆录】平园佳果

       我用11年前采摘杨桃的彩照做题图,是因为吴家老照片里,极为罕见地有幅采摘杨桃的场景,看见它就想起上世纪50年代往事。那时我家住法政路扳桂坊1号“平园”,照片里那栋两层洋房,原是旧政权法院官员房产,园内果木也是按其心意栽种的,品种繁多,后文慢慢讲述。照片正中一株杨桃树硕果累累,若等果熟落地不知要等到何时。那天家里来了青年男子(我记得是保姆鸣姐的儿子邮哥) ,于是请他上树挥动长竹竿,噼里啪啦将大小果实打落。图右中年妇女是妈妈,她右边穿格子衬衫的是鸣姐朋友。图左男孩是我弟弟,他左边是三妹、四妹,正中站在麻石凳上的是我。照片太暗看不清邮哥在树上哪个位置,但杨桃落到我们拉着那幅床单上,这印象错不了。地上摆着草编大篮子,上面两只兔子图案很清晰。那天收获杨桃满满一篮,熟了的清甜爽口直接当水果,半生不熟的小果子也不浪费,奶奶把它们切成五角星,装在玻璃瓶里加糖腌制,酸酸甜甜很好吃。

    
【回忆录】平园佳果


    平园数量多的果树是黄皮、枇杷、石榴、粉蕉、木瓜。黄皮和枇杷种在前院,也就是门口围墙边,以及圆形阳台附近。枝桠伸展到二楼阳台来,随手就可摘果。果熟前我们就用旧信封套住,以免鸟儿啄食。瞧,爸爸妈妈的合影,身前的是枇杷枝叶,后面背景是密密麻麻的黄皮枝叶。

【回忆录】平园佳果

       
       平园中央有棵最大的树——苹婆树。它那时就该有几十年树龄了,树干粗壮,枝桠伸展开来,覆盖住半个花园。苹婆树的果实人们又叫它凤眼果,十分形象。凤眼果用水煮熟后,剥去黑色外种皮,再剥去淡褐色半透明中种皮,吃淡黄或乳白色种仁。种仁质软而色白,犹如小鸟蛋,微甜而香,比板栗更好吃。每年七八月凤眼果成熟,市委机关就派几个叔叔来,有人爬上树站稳,用带钩长竹竿拉扯树枝,将树梢的果荚打下,有人在树下捡拾。我和弟妹们欢欢喜喜帮忙,专捡脱落滚远的种仁。收获堆满两大箩筐,叔叔们把凤眼果带走,在市委食堂与大家分享。走前给我家留下很多,用大铁锅煮熟放开肚皮吃。还留一部分焖鸡、焖肉或煲糖水,美味难忘。直到几十年后,我和外地朋友进餐厅,若适逢凤眼果上市,往往会推荐给他们,点一道凤眼果焖鸡、焖排骨尝鲜。

       一年一度采摘之后,我们就盼风雨打落剩余的凤眼果,收集起来积够一餐再吃。我常仰头望着树上的果荚,看它们由青转红,慢慢裂开缝,就像睁开眼睛,露出黑褐色眼珠,不知何时会脱落。每逢在花园散步,我都四处张望,不错过草丛里、石凳底的凤眼果。没有凤眼果吃的日子,保姆也会用苹婆叶做糍粑,用一团粘米粉或糯米粉,包加糖芝麻花生馅,放在叶子上用牙签别住,一个个排在蒸笼里,蒸好后苹婆叶清香沁进糍粑,很好吃。大人还用湿米粉捏小鸭子,摆在叶面上蒸熟,其实不如有糖馅的糍粑好吃,但胜在可爱,小孩都抢着吃。

       园里这棵苹婆树给我们带来很多快乐,但也给出生不久的五妹带来病痛。那是因为苹婆开花期间长虫,市委机关派人来喷洒杀虫剂,过后保姆鸣姐背着五妹去扫花园,五妹吸入有毒气体引发哮喘。妈妈和鸣姐经常带五妹去医院看急诊,我们这几个哥哥姐姐不懂事,只记得大人用猪肺煲橄榄汤给五妹饮(生津润燥、滋阴养肺),我们就有猪肺橄榄吃。猪肺蘸酱油还有点吃头,橄榄本来就不是小孩爱吃的水果,煲过更不值得吃了。


【回忆录】平园佳果
凤眼果

【回忆录】平园佳果

【回忆录】平园佳果

【回忆录】平园佳果
凤眼果树开花

【回忆录】平园佳果
平园各种高高的树下,有两个矮矮的女孩:三妹和四妹。

  
       我们喜欢吃树上熟的木瓜,那可是“岭南果王”啊!平园的木瓜树长在院子南面高地上。那时农技人员已培育出矮脚木瓜,但我家那些全是旧树,一棵棵都是高脚,长颈鹿一样。仰望树顶有不少果实,但采摘是个问题。找不到谁能像猴子爬椰树般上去,唯有砍下长竹竿,在竿头绑紧镰刀,再扎个大布袋。保姆或警卫员举起竹竿,在空中摇摇晃晃,慢慢靠近木瓜树,尽量稳住,对准大果的柄一拉,木瓜恰好落到布袋里,能感觉手里一沉,持竿人再慢慢降低竿头,有时还要旁人帮忙稳住,以免摔烂木瓜。我跑过去举起双手接布袋,黄澄澄甜蜜蜜的木瓜,就在眼前!但也有狼狈之时,镰刀一拉大果歪了,没掉到布袋里,啪啦一声落地开花。此情此景真是哭笑不得。


       姐妹四人聊起平园旧事,都庆幸在城里有那么大一个院子,让我们早早认识许多花木。妈妈出身香港城市贫民家庭,守寡12年的外婆种菜养活母女俩。妈妈从小热爱种植,也影响到孩子们。至今大姐、四妹、五妹都有栽花种果,唯独我指望去户外观赏花果,没动手栽培什么。前几天五妹在姐妹群发图文:“此时此刻我的种植。”四妹一家三代正在海南旅游,回应:“丰收在望。”84岁大姐见图,引发诗兴,发来《憶佳果木瓜》。国家经济困难时期,她中医大学三年,到新会临床实习。“饿食杂粮肠中磨,辘辘呼叫心烦恼。”于是去后山寻农家买木瓜,“狼吞虎咽涎液飞”,解了饥饿之苦。四妹发来图文很有诱惑力:“树上熟木瓜3元一斤,刚刚摘的哈蜜瓜6元四个,西瓜1元一斤,重得拿不动,合计38元。木瓜清甜多汁,正到飞起。”我:“广州极难吃到你买这样靓的木瓜。”五妹:“海南水果物美价廉,可惜不能去享用,唯有自种一棵,天天耕作。”她还说,等木瓜树上熟,姐妹相聚时分享。哗,好期待。


【回忆录】平园佳果

【回忆录】平园佳果

【回忆录】平园佳果

【回忆录】平园佳果
大姐发来她家的兰花,说慢慢开放,幽香依然,只是单薄些。她会用心栽培的。

【回忆录】平园佳果
我没什么可发给姐妹们,就发2月25日这天在东山湖仰拍的大叶榕嫩叶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