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图:阿坚2022年8月31日摄于广州东山湖公园。
半世纪前阿坚湛江海南行(三)
半世纪前阿坚湛江海南行(二)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7a5b610103084q.html
51年前的往事,靠脑子记忆难以准确,所以近十几年我外出,无论国内还是国外,都带着5斤重的笔记本电脑,每晚将图文发出来以免淡忘。这篇回忆录的(二),最后写到连夜搭顺风车到场部,我记得是去儋县所在的西庆场,但现在回想可能有误,应该是先去临高县的红华农场,那里离海口更近,而且有192名广雅知青,包括不少我们高三级同学,我要先去看望他们。
那时全靠写信联系,也记不清怎么出现在同班几位女生面前,相信她们都感到惊喜吧。来自粤北穷山区阳山县的阿坚,只带着极少的现金,什么礼物也买不起,全程吃住行都由同学们解决。三人在师部礼堂门口红花绿叶前合影,老照片是黑白的,我们的心情也没有色彩。你看,三人都是右手抚同学右肩,左手搭同学左臂,都是眉头微蹙眼神无光,因为心头有卸不下的重负。
我这篇回忆录的(一)发表后,儿子远涛留言:“你先从阳山请了长假,方得以在秋天从广州出发去湛江、海南?”我答:“是省军管会吴有恒专案组通知我回广州,得到阳山方面批准,每天从家里去陵园西路军区大院(后勤部?),我一个人在两男两女四个解放军督导下,学习毛主席语录,端正态度认真思考,回答关于父母、文革的各种提问。一般今日傍晚提问,回家想清楚次日回答。整整三个月,如同上班,早出晚归。好不容易结束(他们肯定很失望),我就趁机南下了。在海南岛待了一个月,四妹听了关于林彪的传达,当晚告诉我,后来我就经湛江、广州回阳山。”他说:“明白,联系起来了。等于双规你三个月,接受审查。结束后你逮住空隙散心。”旅途中,想到父亲母亲正分别受监禁,我就欲哭无泪。
合影的一位女生曾和我一起接到通知去试音,广东人民广播电台准备招播音员,我嗓音是不合适的,而她据说是“罕见的女中音”,我们都以为她有希望,结果“政审”不过关。尚未踏入社会的中学生,能有什么值得”政治审核“?是因为父亲解放前在机场工作,属于“留用人员”。那次广雅有两男一女被选上,家庭出身是工人、干部、军人。这同学成绩好,不做播音员也可以考大学,谁知1966年夏天,突然爆发的文革,将我们通往大学的路堵死。合影的另一女生是俄语课代表,各科成绩都不错,俄语尤其出色。她家长好像在政法界当领导,文革一来砸烂“公检法”,父母自身难保,女儿没条件留校当辅导员,只有被发配天涯种橡胶。她一直没放弃学俄语,不像我毕业后书也不再看,单词语法都忘光。几年后她回城进入外贸系统,又掌握了英语,业务能力很强,总算发挥了天赋。我还见到一位家住广雅,父亲在民主党派任领导的女生,那样的时代背景下,她唯一出路就是当知青。身高体健,擅长体育的她,干起农活肯定也很行。她除了和我合影,还送我一幅收割香茅草的单人照。多年后我在广州见到的她,衣着得体,盘起头发,已是一位中学教师。
扛起他们的劳动工具钉耙,手捧毛主席语录在橡胶幼树前合影。
知青到红华场30年后组团回去参加纪念活动,我在他们发表的彩照里看到了同班女生。
我要离开红华场前往其他地方了,广雅比我低届的女生送我到汽车连,委托司机让我搭顺风车。临别我俩在解放牌卡车旁留影。
我对湛江海南知青思想工作生活都不熟悉,专程前往一趟,走几个地方见若干同学,也只是走马观花,浮光掠影。有人事后问,你当年为什么会想到拍照?我也不太能说清楚。或许因为家里有部120相机,文革前留下不少影像,可供七兄弟姐妹在父母失去自由、一家九人散落九处时,回味亲情感受温馨吧,我也就希望用相机记录点什么。本人在红华拍照不多,最近看到广雅知青文章,从中选几幅红华照片,转发于后——
知青往事|唱巨浪 洗锈戟-红华轶事
https://view.inews.qq.com/a/20220311A00U5D00
作者:蓝启泰(广州知青)
(未完待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