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图:紫菊花陪伴75岁阿坚迎来兔年之春,继续天天上网写文发图。
广州文艺界的熠熠星光
连续三个春节我都没买花,兔年春节因儿子发红包指定买花,于是年廿九买回切花。原先插在一个瓶里,它们陆续开放后显拥挤,便分三瓶摆放,多拍几幅照片。独自在家过年,客厅、书房都有鲜花,感觉确实与往常不一样。
上班族年初八就重新忙了,而我这样的退休人士可继续闲逛。不过我觉得该恢复常态,让晚年过得充实些。打开台式电脑,浏览四个自媒体,将初七博客、微博头条文章,转发豆瓣、微信公众号,这是每日功课。接着浏览微信三个群,见到广州文艺老同事陈茹发的图文,与我曾较关注熟悉的广州文坛有关,决定复制转发。我重温文艺界前辈、同辈的照片,不少人已离世,但音容笑貌仍有印象,重要的是作品仍在。老同事陈茹的父亲陈残云、老同事岑之京的父亲岑桑,我的父亲吴有恒,都正直为人勤奋为文,给后人树立了榜样。不久前,我在公众号重发吴有恒1989年纪实小说《江天日暮》,粉丝读后给我20元赞赏并发私信:“我是广州土著,1953年生,《山乡风云》从小说到粤剧,是我成长记忆。广州本土文化精华有三个代表,你父亲《山乡风云》、陈残云《香飘四季》、欧阳山《三家巷》,都是青史留名!
”我把粉丝私信发姐妹群,84岁大姐、70岁四妹、68岁五妹都说,感谢读者记得父亲吴有恒作品!我以后还将重发父亲相关图文,自己也要坚持笔耕,写一篇是一篇,活跃思维延缓衰老。
陈茹写道:近日,广州艺术博物院举办的“前进号角”展览中,展出了一代又一代广东艺术家用心血凝结的作品。感谢在艺博院当志愿者的志光,给我发来了广州文学界前辈们的创作资料和历史图片,一位位当年叱咤文坛的作家重现眼前,他们为中国文艺事业的繁荣发展作出卓越的贡献。他们无愧是“中国的文艺脊梁”!
文艺脊梁
百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广州文艺界涌现出一大批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的名家大师。他们始终牢记文艺理想和使命,把个人的艺术追求融入党和人民事业之中,成就自我,实现价值,为中国文艺事业的繁荣发展做出卓越的贡献。他们以坚定的信仰追求、卓越的艺术创造、高尚的道德情操、独特的人格魅力,绘就时代华彩、滋养城市文化,赢得人民的热爱。他们的名字,在中国文艺的璀璨星河里熠熠生辉。他们,就是中国的文艺脊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