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岁的退休编辑、同志母亲吴幼坚2022年10月31日中午摄于广东阳江闸坡栈道。
回归海洋
我开博客早期,于2007年10月发表了远涛翻译罗素《论衰老》,此后数次重发,很赞赏罗素观点。当年我刚60岁,开始考虑人该如何老去。15年后我已满75周岁,在闸坡旅游13天,临走发图文,依然想借罗素的话表达感悟,以下摘录两段——
我认为,有浓厚的超个人兴趣并由此得到适当活动机会的人,最容易有成功的老年。正是在这个领域,长久的历练才真正卓有成效,也正是在这个领域,由历练得来的智慧才能够一展所长,而无强加于人之嫌。告诫成年的儿女别犯错是没有用处的,因为一来他们不会相信你,二来犯错本是成长教育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如果你属于没有超个人兴趣的那种人,你也许会感到,不把心思都放在儿女和孙辈身上,生活就是空空落落的。这种情况下,你得明白虽然你还能给予他们物质上的帮助,如补贴一笔钱或织几件套头衫,你也别指望他们会乐于有你相陪。
有些老人为死亡的恐惧所苦。年轻人产生这种恐惧还情有可原。战争中担心自己会死于沙场的年轻人,一想到生命中最美好的事物从自己身边被剥夺了,也许就觉得不是滋味,那本是无可厚非的。可是对于遍历人生悲喜,尽其天赋而有所成就的老人,畏死不免有点卑微可怜。克服死亡恐惧的最佳途径——至少对我而言——是拓展兴趣范围,使之变得比较超个人,以至自我之墙逐渐消退,个体生命和众生广大的生命日益融为一体。个人的一生,应该就像一条河流——源头细小,拘囿于狭窄的两岸之间,从岩石边瀑布上激烈地奔流而过。渐渐地,河流变宽了,河岸远去了,水流更为平静,最终也看不出泾渭之别,便汇入了大海,毫无痛苦地失去了个体的存在。能这样看待生命的老人,不会为死亡的恐惧所苦,因为他珍之重之的事物将继续存在。而且如果活力减退,疲乏丛生,再想到长眠,也就不难接受了。我愿死在工作的时候,知道我未竟的工作会有人继续完成,并因为竭尽一己之所能而感到欣慰。
怀着尊重自然、热爱生命、珍惜光阴的想法,我坚持做彩虹公益,为他人、为社会尽绵力。我还争取机会在天地间舒展身心,要将晚年过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2022年金秋,我在闸坡拍摄的独舞视频,已发布第一辑《我的太阳》,现在发布最后一辑《回归海洋》。其余各辑将陆续制作,适时发布。
吴幼坚2022金秋之舞第十七辑-回归海洋
我当初是个“被摄影爱好者”,渐渐也成为“摄影爱好者”,每天都带着很旧的G10相机,在东山湖公园随手拍。这十几天与朋友结伴来闸坡,自然有大量被摄影和摄影习作。数量太多,有些等回广州后发表。下面发10月31日在栈道所摄照片,以及11月7日去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谷寮艺术度假村(利用大宋古渔村局部建成的民宿群)的几幅照片,这天更多照片日后另发。
10月31日
11月7日

11月7日上午先去做核酸检测,8日离开闸坡前还要做,否则来不及出结果,没有48小时阴性证明无法乘车。
做完核酸检测走到旅游大道,坐带棚电动三轮车前往目的地。

在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前留影。

博物馆外的十里银滩不再像几年前那样免费开放,我们也不想买票进入(70岁以上可免票),于是只在旁边仿古船拍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