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什么保持激情绽放生命

标签:
吴幼坚75岁同志母亲罗素《我为何生活》独舞视频《蓝莲花》情感 |
分类: 我这一株三色堇—自己 |

伯特兰·罗素(Bertrand Russell,1872-1970)
伯特兰·罗素,1950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20世纪英国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历史学家,无神论或者不可知论者,也是上世纪西方最著名、影响最大的学者和和平主义社会活动家。罗素从1872年活到1970年近百岁,一生著书多达七八十种,论文几千篇,广泛地涉及到哲学、数学、科学、伦理学、社会学、政治、教育、历史、宗教等诸多方面,享有“百科全书”式思想家之称。他还是一个举世闻名的和平主义者,直至1970年已是98岁高龄的老人,还头脑清醒地抗议以色列发动中东战争。一个人能活得如此丰盈如此精彩,真是奇迹啊!
罗素在《我为何生活》中,说出了创造奇迹的秘密,转载如下——
有三种单纯而无比强烈的激情支配了我的一生: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探索,和对人类苦难的不堪承受的悲悯。这些激情像暴风无处不在,把我吹向各方,吹过深重的苦海,直抵绝望的边缘。
我寻求爱情,首先是因为它使人心醉神迷。它让人如此陶醉,我愿意割舍全部的余生,来换取几个小时的爱情的快乐。我寻求爱情,还因为它可以缓解孤独,在可怕的孤独中,人类颤抖的知觉从世界的边缘看到冰冷、无底、没有生命的深渊。最后,我寻求爱情,还因为在爱的交融中,我看到了圣徒和诗人想象中的天堂愿景,神秘又具体而微地存在着。这就是我所寻求的爱情,虽然它似乎美得不像人生,我最终也找到了。
我以同等的激情探索知识。我希望理解人类的心灵。我希望知道群星为何闪烁。我试图领悟毕达哥拉斯学派所信仰的数学力量——包含宇宙秘密的数字恒久而基本,支配着永远在流动变化的现象世界。我在这方面小有建树,但成就不大。
这就是我的一生。我发现它值得一过。如果再给我机会,我会高兴地这样再活一次。





路过松岗东“有园”,因与父亲吴有恒名字“有”相关而拍摄留念。

老房子屋顶上野生的棒叶落地生根(不死鸟)。

《彩虹——LGBT人生纪实》:我2005年首次接受电视采访,成为中国第一位在媒体上公开支持同性恋儿子的母亲。此后通过讲座、热线、博客、微博、邮箱为LGBT群体服务。71岁完成26万字(含16个彩页66幅照片)的纪实文集,记录与LGBT个体生命最难以忘怀的相遇,以及与独生子郑远涛(文学译者、本书责编)的故事。本书人物众多:男同、女同、同妻、感染者、同志父母、跨性别者……《彩虹》写到同志群体内自由与责任的冲突、个人梦想与家庭期望、社会现实的碰撞,写到沦为牺牲品的同志少年、同妻,内容厚重,促人思考。李银河、张北川、方刚、彭晓辉、Damien Lu(星星)等专家学者写了推荐语或作序。每本70元(含中国除港澳台地区外邮政快递费)。若汇款100元要一本《彩虹》,可获原价50元的纪实文集《广雅知青阳山情》或1993年出版原价60元的吴幼坚个人影集《这一株三色堇》(请写明要哪本)。需者来信wuyoujian1947@163.com 向我询问。
欢迎关注公众号“三色堇吴幼坚”,将陆续重发博客已无法阅读的部分旧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