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电影《柯达克罗姆胶卷》的联想

标签:
吴幼坚74岁同志母亲《柯达克罗姆胶卷》一家三口老照片情感 |
分类: 我这一株三色堇—自己 |


Jesse Wang:其实挺老套,不过对于摄影的热爱太感人。
岛屿无风:“我们拍照是为了留下时间,让那一瞬间成为永恒”。
格雷乔伊的纽扣:作为一个摄影专业的毕业生,结尾处哭得不能自已,我们都是保守主义者,都曾想用某种方法来留下时间,然后我们便选择了拿起相机。
SilentBlue Sea:虽然早就猜到了结局,可当看到结局的幻灯片时还是哭得稀里哗啦。
凸:看到胶卷的最后一张照片直接泪崩!
拉赫骂你懦夫:剧情本身挺俗套的一个故事,父亲最后执意要跨大半个美国去实验室冲洗的那几卷克罗姆胶卷上的内容最后揭露时也没什么太大的惊喜。但是当最后伴随演职人员名单一起出现的那些照片出现时我意识到何不把这个故事当成是给胶卷时代的情书呢?那些俗套的事情也可以是胶卷记录传达的一部分,至少故事的男主最后感受到了惊喜。
MadTotodile:关于摄影的最佳电影。我收回评价《水俣病》时说的“涉及到拍照题材的电影没一个拍得好的”这句话。老爷子在房间桌前拿着相机安然离世,遗体送出时过道两边的摄影师们举着相机对空按快门释放闪光灯进行送别,看到这两幕感动得不能自已。
年左:片子本身毫无新奇,完全商业套路,但最后还是被摄影师们的惺惺相惜触动了,闪光灯送别仪式,谁也不用说话,我和他儿子一样震惊却为此宽慰。最后投影在墙上的每一张照片,终于一个没忍住泪崩。她说,看一个人在过去听什么歌,就知道他过了怎样的生活,照片也一样,一个人拍了什么样的照片,你就知道,他拥有怎样的一生。
毛毛毛男:很轻的故事,很重的人生。
潜意识:原谅系治愈小品,年龄越长越缅怀旧时光,那个胶卷下最真实的画面,最真挚的情感,爱与深爱。
江湖骗子上官蝶:和父母修复关系需要一段很长的时间,这中间要跨过“父不知子,子不知父”巴别塔似的障碍。用叛逆,痛苦,死亡的方式去讲明白道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的。请在活着的时候不要放弃找出一种让大家都舒适的方式解决问题。“父知子,子知父”。
好青年:柯达胶片是什么颜色?就是阳光普照的颜色,就是经典,黄金大时代的颜色。
PocycLe:像一部纪录片的平和叙事,可预见的结果,没有反转、没有意外也没有惊喜,就欣赏整个过程的镜头和音乐就好~就珍惜所有生活的片刻就好。
正如最后一条短评所说,”珍惜所有生活的片刻”,以下是我们三口之家早年的几幅彩照,记录了那些美好的片刻:

远涛小时候我们带他去黄花岗公园打羽毛球、拍照,这是在公园石桥上母子对视合影。

1989年深秋,得知二沙岛将开发为高档住宅区,我和先生、儿子利用周日去那儿拍照。步行上二沙岛前,路过纺织品市场,看到卖毛线的店主将染成彩色的毛线摊晒在人行道上,我征得他同意坐上去让先生为我拍照。接着我们走到二沙岛体育设施旁的茅草地,拍摄了下面的照片。此后二沙岛就看不到这样的大片荒草了。

《彩虹——LGBT人生纪实》:我2005年首次接受电视采访,成为中国第一位在媒体上公开支持同性恋儿子的母亲。此后通过讲座、热线、博客、微博、邮箱为LGBT群体服务。71岁完成26万字(含16个彩页66幅照片)的纪实文集,记录与LGBT个体生命最难以忘怀的相遇,以及与独生子郑远涛(文学译者、本书责编)的故事。本书人物众多:男同、女同、同妻、感染者、同志父母、跨性别者……《彩虹》写到同志群体内自由与责任的冲突、个人梦想与家庭期望、社会现实的碰撞,写到沦为牺牲品的同志少年、同妻,内容厚重,促人思考。李银河、张北川、方刚、彭晓辉、Damien Lu(星星)等专家学者写了推荐语或作序。每本70元(含中国除港澳台地区外邮政快递费)。若汇款100元要一本《彩虹》,可获1993年出版原价60元的吴幼坚个人影集《这一株三色堇》(请写明)。需者来信wuyoujian1947@163.com 向我询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