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图
阿坚2021年10月22日在广东阳江闸坡大角湾留影。
这天对我有双重纪念意义
先生郑成波于2018年12月18日在广州因癌症去世,今天是五周年纪念日。他生前同意我关于死后骨灰撒大海的提议,谁先走一步就由配偶和儿子执行遗嘱。我本人已办理死后捐献遗体的手续,若不行则将骨灰撒大海。2019年我参加广州市殡葬管理委员会组织的骨灰撒海仪式,让阿波魂归大海。他病危时我说你放心,我每年都会去海边缅怀你,长居旧金山湾区的儿子和子婿也常去海滨,阿波你就随浪而来与家人相聚吧。男同小陈与同性爱人在海外结婚、入籍,母亲病重期间小陈回国陪护半年,直到送终、办妥后事。母亲生前表示不想海葬,“海里很冷”,于是小陈将母亲骨灰带出国,在家附近环境优美处入土,让鲜花陪伴母亲,自己也常去看望。我先生则不同,他生于越南,在海防市度过童年少年,自小喜欢游泳,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多次和我带着独生子去海滨旅游。阿波去世后,我已五次去广东阳江闸坡,那是一家三口熟悉的渔港,留下许多美好记忆。以后我也会继续去闸坡,直到不宜出远门才在珠江边流连,珠江是流向南海的。
12月18日也是纪实文集《彩虹》签印日,我把这天当作它的生日,2013年它满五周岁了。这本书生不逢时诸多限制,既无主流媒体宣传,也没条件开讲座、分享会、见面会,连询问图书馆可否收藏(哪怕不允许借阅)亦谢绝。由于内地找不到出版社接纳,于是在香港正式出版,但无法在内地书店销售,只能自办发行。为保护读者隐私,我没委托他人邮寄,每本都由助理代办邮寄。自费印刷3000本,至今尚余半数放卧室与我为伴。很大程度上出于读者厚爱,《彩虹》豆瓣评分9.4,但销售缓慢令我忧心。我2024年春末满77周岁,难料还能接收读者邮购信件多久。我还有志愿者2010年刻录的双光盘,含连续播放150分钟的多个视频,均已无法从网络找到,可作为史料保存。如果我淡出尘世,不再聘请助理,谁负责邮寄《彩虹》和双光盘呢?《彩虹》和光盘并不完美但很宝贵,极可能多年内不会再版。希望它们被有需要者善待,邮购请发信wuyoujian1947@163.com
给我询问支付宝转账办法。谢谢。
我的回忆录写到1966年往事,郑成波即将登场了。我1974年春节与阿波结婚,当时未满27岁,距今50年。回望来路,夫妻相处,百感交集。2021年秋,我随蔡琴演绎的《爱像一首歌》即兴独舞,没扬彩虹飘带,只在歌声中慢慢回想,缓缓走动。“爱,需要勇敢走过……爱,需要用心感受……爱,已在路的尽头,付出过才能说你爱过。”此生有缘与阿波相识相爱,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这就是认真活过的一段人生。
吴幼坚2021金秋之舞第十二辑-爱的感悟
相关照片
广州留影

阳山留影
湛江留影
远涛慢慢长大,爸爸妈妈慢慢老了:
《彩虹——LGBT人生纪实》:我2005年首次接受电视采访,成为中国第一位在媒体上公开支持同性恋儿子的母亲。此后通过讲座、热线、博客、微博、邮箱为LGBT群体服务。71岁完成26万字(含16个彩页66幅照片)的纪实文集,记录与LGBT个体生命最难以忘怀的相遇,以及与独生子郑远涛(文学译者、本书责编)的故事。本书人物众多:男同、女同、同妻、感染者、同志父母、跨性别者……《彩虹》写到同志群体内自由与责任的冲突、个人梦想与家庭期望、社会现实的碰撞,写到沦为牺牲品的同志少年、同妻,内容厚重,促人思考。李银河、张北川、方刚、彭晓辉、Damien
Lu(星星)等专家学者写了推荐语或作序。每本70元(含中国除港澳台地区外邮政快递费),购书来信wuyoujian1947@163.com
向我询问。
《爱是最美的彩虹——同志母亲吴幼坚视频选》上下集共150分钟,内容含2005年以来电视采访:南方、广东、广州、凤凰卫视、美国CNN及进高校开讲座等,对同志和父母都有启迪。上下集共50元(含中国除港澳台地区外邮政快递费)。若连《彩虹》一起邮购则视频上下集共30元(视频不再刻录,存量有限)。购视频来信wuyoujian1947@163.com
向我询问。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