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贵州之旅(6):转往兴义

标签:
吴幼坚73岁同志母亲多彩贵州之旅黄岗早晨随手拍旅游 |
分类: 我这一株三色堇—自己 |
黄昏,车厢内响起男士配乐朗诵的声音,很有专业水准,大家鼓掌喊道没听过瘾,再来一个!这个旅游团人才济济,车上与邻座聊起来,这位解放军部队的退休护士,手机里的油画习作很多,不但有风景还有人物,我觉得人物最难画,很是羡慕。而她的摄影也很有画意,与近年学美术有关。入夜,大巴抵达万峰林景区。在湖水源生态农庄晚餐,布依族导游送来家酿的红酒,欢迎客人来到她美丽的家乡游览。我们入住酒店是“峰林悦山”,装修高档设施齐备,与黄岗民宿比,又是另一种风味。这里上网条件好,我就抓紧回复一些网友求助信,更多的留待4月27日回广州再处理。
海百合(摘自网络)
海百合是棘皮动物门海百合纲海生无脊椎动物的统称,最早出现于距今约4.8亿年前的奥陶纪早朝。几经兴衰,已发现5000多种化石种,直到现代海洋中生存仍有近700种。在2亿3千万年前,海洋里到处是海百合的身影,它们有的附着在漂浮的树木上,过着浮游的生活方式;有的跟苔藓虫和腕足动物在海底形成草地般的大面积覆盖面,留下许多化石,有的石灰岩地层全部由海百合化石构成。
海百合在死亡以后,钙质的茎、萼很容易保存下来成为化石,由于海水的扰动,使这些茎和萼总是散乱地保存,失去了百合花似的美丽姿态。但如果它们恰好生活在特别平静的海底,死亡以后,它们的姿态就会完整地保存下来,成为化石。由于这种环境比较苛刻,所以这样的化石十分珍贵,具有较高的科研价值和收藏价值,不仅为地质历史时期的古环境研究提供重要的证据,也逐渐成为化石收藏家的珍品,甚至被当作工艺品摆放。
一个理想的海百合化石由根、茎和腕三个部分组成,但大多数化石不完整。逸夫博物馆的海百合化石特征清晰、保存完整,虽在地下沉睡了两、三亿年,依然栩栩如生,恰似国画大师笔下绽放的百合花,委实罕见。这块珍贵的海洋化石,演绎了中国西南边陲一个远古的沧海桑田故事。距今大约二、三亿年前,贵州关岭地区还是一片封闭的海域,气候温暖,海水湛蓝,清澈见底,到处生长着美丽的海百合。兴义龙和贵州龙也生活在这里,由于没有天敌,生物数量越来越多,海百合和动物的遗骸不断被泥沙所掩埋,沉积在海底,成为珍贵的化石。如今,贵州关岭的古生物化石产地已经开辟为关岭化石群国家地质公园。

您瞧,在这块化石上,一朵朵直径达半米左右的硕大“花朵”呈现在人们眼前,朵朵“巨花”和缠绕盘旋的“茎杆”,构成了繁花似锦的画卷。“花朵”上清晰的鳞片状结构,又表明了海百合的动物特征。透过这块海百合化石,人们可以看到海百合的内部结构,为研究海百合的演变提供了极其珍贵的资料,更为我们勾画出史前海洋与海洋生物的奇妙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