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与江南女子结缘(三)

(2021-04-08 17:18:24)
标签:

吴幼坚

73岁同志母亲

1995年开始书信传友情

重发旧作《把爱留下》

情感

分类: 我这一株三色堇—自己

与江南女子结缘(三)
73岁的退休编辑、同志母亲吴幼坚2020年6月26日摄于广州东山湖公园。


与江南女子结缘(三)


与江南女子结缘(三)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在《广州文艺》月刊当编辑。当时社会风气相当正,我刊也不例外,编者作者读者关系健康。1995年夏我编发绍兴女青年来稿《海的新娘》,此后与她通信。数年间,我的信常被她父母、姐姐、男友传阅,她父亲是中学校长,母亲是中学老师,姐姐也是老师,一家人对阿坚褒奖有加……可我们并未谋面。今春我74周岁着手清理旧物,重读信件,决定摘录发表。如果她读到此文并设法联系,我会很高兴;若她和家人知道我做彩虹公益十几年,仍褒奖老朋友阿坚,我将倍感欣慰。

 

199598


阿坚老师:见信如面!每一次读您的信,总是有泪不能禁的感动,第一遍读如此,第十遍读亦如此!我所生活的环境和您是完全不同的,地域是其次,人是最主要的。您周围都是文化圈的人,文学味儿很浓,人的层次、素质相对来说也高得多,而我就不同了,虽然一个人躲在打字室里,似乎与世隔绝,但总难免潜移默化地受到他人的影响。有时翻看数年前的日记,心里很是吃惊——我怎么会变得这么庸俗,这么世故?是社会改变了我,还是我适应了社会?

 

您为我开启了另一个世界的窗。这话或许有些过火,但真的,读您的信的时候,不知为什么,我会遗忘掉许多的事情,忽略掉许多的烦忧,我暂时地沉浸于您的世界中,那个地方很遥远,很神秘,却很美丽。我甚至觉得我原本就应该属于那样的世界,只不过命运不曾给予我那样的机会罢了。……命运让我遇见了阿坚,一位不凡的女性,我喜欢她、敬重她,甚至仰慕她,这份感情不带任何的私利,我的要求其实很简单,只要这一次的相逢,能够变成永久。

 

张丽婷的《女人一生都是花》我看了,且看了不止一两遍。她写得真好!我觉得她把我心里想说的话都说光了。……您的《把爱留下》虽然我还没看到,不过听您的讲述,我已经知道它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了。阿坚老师,您真幸福,有那样深爱您的读者,连带他们的亲人。我觉得您写文章一向都是很用情的,这是优点也是缺点,优点是文章定然会很震撼人心,缺点是您这样习惯深夜写作,且每次都那么投入,对您自己的身体可不好。所以,还是老话,健康是快乐的源泉,您还年轻,来日方长,为什么每次都要写到深夜呢?我衷心地祝愿您身体健康,一切都好。祝您及全家欢乐、健康,代我父母家人向你们问候! 永爱您的读者 **

 

1995112


亲爱的阿坚老师:见信好!很欣喜地收到了崭新的第十期《广州文艺》,并且在上面看到了期盼已久的《把爱留下》。文章写得太好了,正如我想象中那么感人,读了这篇文章,才使我对那位曾在您信中出现过的“王工程师”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说真的,自从读了您的《不灭之光》和几篇“旋转餐厅”、“感悟人生”的专栏文章之后,我还是第一次读您这样正规的散文,当时便有一种很奇异的感受,好像让我又一次更深地了解您——在您拍了那么美的照片,那么成功地演绎了一位女性的故事之余,您还写得一手那么好的文章——就像我熟知了二十多年的父母,有一天我突然意识到自己从来没有看到过他们在讲台上上课的模样,在为我父母的另一面,他们还是一对出色的教师。

 

阿坚老师,我说过我是个心里藏不住话的人,有时还“口无遮拦”,所以读完《把爱留下》,我甚至有一种令我自己都吃惊的奇怪想法,我觉得无锡那位王工程师虽然已经故世,但还是死得很值,您想,无锡和广州相隔渺渺,却有一位素昧平生,只从照片和文字上认识的女性为她挥泪写文,这是何等荣耀的一件事。

 

不过,我也觉得自己很荣耀,因为在“旋转餐厅”您同样也提到了我,您不知道我一看见“** 两个字,脸上的血液都凝固了,过分的惊喜与意外使我不得不将对话录再从头开始看一遍,然后慢慢将视线移到那一段上,才确认自己是真的在您的对话中出现过。我把刊物给家里人看,他们都为我高兴,因为我在阿坚老师心目中起码是一个比较特殊的读者。我会珍藏这本刊物,作为我和阿坚老师这段缘分的见证……  您的读者+朋友 **

 

与江南女子结缘(三)
落花(凤凰木、大叶紫薇、鸡蛋花)  阿坚2020年6月7日摄于广州东山湖公园。


附录旧文:把爱留下

 

作者:吴幼坚(首发于1995年第9期《广州文艺》,20214月重发于新浪博客、豆瓣)

 

从没有一位陌生人的死讯如此揪心。今夜,726日,当我重读她儿子小周寄自无锡的信,准备提笔为她写点什么时,入夏以来最大的豪雨突袭羊城,摧枯拉朽,涤荡污浊,电闪雷鸣,恰如这位58岁普通女人给我的灵魂震撼。

 

我没看过她的字迹,没听过她的声音,没得过她的照片,在接到死讯那一刻,我才知道她姓王,退休工程师。然而,小周写道:她生前一直对从未见面的你的关怀感激之至。你的那本影集,直到她临终前的几日,才从她枕边拿开,母亲生怕弄丢、弄脏。  

 

小周是《广州文艺》读者,去年写信给编辑部提了八条意见,为表示谢忱,我寄赠了公开出版的个人影集。小周来信说,他那患晚期肺癌的母亲,指着第60页我童年、少女时代的照片说:我小时候也有这么漂亮。他说,床头有了《这一株三色堇》后,被疾病折磨得痛不欲生的母亲就安静多了,求生的欲望也强烈多了。我没想到自己这普通女人做的一件事,竟被另一位普通女人深刻理解并陡添生活勇气。看来,最理解女人的始终是女人。

 

《这一株三色堇》出版两年来,海内外已有六七十篇推介文章。广东女作家张梅在该书首发式前就第一个撰文喝采:《好一株三色堇!》这本影集的出版,肯定会引起许多人的注意。因为这个有勇气的女人,把一个女人对生活的热爱,原原本本地奉献在我们面前。事隔年半,四川女作家漆园子发表三千余字文章,标明献给即将召开的世界妇女大会。她在《生命的陶醉》文末写道:通过阿坚镜头前的笑容的提示,在我们心中,唤起了一种对自我生命的礼赞与自豪感;而这本私人相册,它终于以诗意的面容告诉我们,生命还可以用这样独特的方式来抒写陶醉。  

 

元旦前我给小周一家寄去自制的贺卡,选了极具个性的外国摄影(1995年第8期《广州文艺》封面),配以摘引的诗句:匆匆滑落的往事串连成泪水与笑颜,我们只能选择最恬淡的心事诠释坎坷的人生。我想,对时日无多的晚期肺癌患者,还能说什么呢?

 

我想错了。如今我才知道,深受病友尊敬和信赖的王阿姨是一位不屈的演讲家。她对医生说:不要瞒我,我不是那种为一句话就倒的人。切除左肺后,医生说最多活半年,她的右肺、肾都受到癌细胞侵袭,却创造了生存一年零七个月的纪录。她爱把初、中期肺癌患者称作小弟弟小妹妹,言传身教鼓舞病友战胜绝症。每位病友出院她都送到楼梯口,关照一番,再信心十足地道别。数月前,她自告奋勇尝试当地研制的抗癌新药,却由于种种原因,健康每况愈下,终于永远闭上炯炯的眼睛。

 

在我想象中,王工程师有着炯炯的目光、温和的笑意。据小周介绍,母亲为人忠直,技术一流,长年男人般扑在生产第一线。退休后受聘于两家不景气的乡镇企业,不到两年便让社会对企业刮目相看。这位颇有几分阳刚之气的女人,在医院里走完生命最后一程,淋漓尽致地展示了她的阴柔之美。家人整理遗物时,发现她在厚厚的抗癌医书扉页留下隽秀的字迹。根据她的遗愿,丈夫冒着酷暑,逐一看望已出院的病友,捎去她对小弟弟小妹妹们的问候,并说:老王现在练气功,气色好多了,饭能吃一碗了。他还遵嘱给几位农村病友捎去她的抗癌药。所有被访者都说:“王阿姨真好,这样的人是应该长寿的呀!”  

 

素未谋面的王工程师,我相信小时候漂亮的你,最后依然是美丽的,因为你有颗美丽的心灵。九年前我参加一个笔会,有人进行心理测验,题目之一:看到一面黑墙你将如何?”我答:我喜欢红黑白三色,喜欢照相,如看到黑墙,我将穿红色连衣裙在墙前留影。解说者曰:你真是热爱生命,毫无死亡意识,要知道黑墙象征死亡!”这两年有很多人赞扬我出版个人影集的勇气,张梅就这样说:这种热爱生命的冲动令无数英雄竞折腰。但我明白自己未遇到生死考验。关于黑墙的答案何等艺术何等浪漫,可是一旦死亡像黑墙般挡住前路,我能表现得像王工程师那样从容吗?她与我同是芸芸众生一分子,但她令我由衷敬佩,那才叫大勇敢、真英雄!生命有始便有终,人,无论地位高低、名声大小、财富多寡、年龄长幼……都是平等的生命个体。在这世上只要认真活过,便可以安然远去,把全部的爱留在人间。挣脱名缰利索,灵魂才会展翅飞翔。      

 

我万分懊悔没单独送一本影集给王工程师,并将它一并火化,让热烈、深沉、纯洁的红黑白蝴蝶,陪伴她上路。她的谢意已转达给我,我的谢意又如何向她表白?天地茫茫,唯有在振聋发聩的风雨声中,叮咛一句:大姐,好走!

 

与江南女子结缘(三)
三色堇影集照片  岑之京摄

自然之美  岑 桑

 

似乎不必太倾心

于那本应由爱丽丝

    拥有的境界

其实  美无过于

    未经修饰的天地

因而我更向往飞瀑流云

    离离野草

还有那为熏风和白鹭的长脚

    所掀动的江渚芦苇……

 

与江南女子结缘(三)
三色堇影集照片  岑之京摄

背 景  张芳洲


一道风  抹去残残夕阳

一痕水  溶去淡淡忧伤

一树红  擎举生命的信念

一眉黛  染青雁翅的秋霜

 

我不说  我不说

我能说什么

潮起潮落说的都是那句话

风来风去吟的都是那首歌

 

与江南女子结缘(三)

《这一株三色堇——吴幼坚1993版影集》全书96个彩页,大16开,刊有我250多张照片,200多位作家诗人配诗280多首。1993年定价60元,现价(稍有瑕疵)50元(含中国除港澳台地区外邮费),筹款支持我做公益。需者来信wuyoujian1947@163.com向我查询。

与江南女子结缘(三)

《彩虹——LGBT人生纪实》:我2005年首次接受电视采访,成为中国第一位在媒体上公开支持同性恋儿子的母亲。此后通过讲座、热线、博客、微博、邮箱为LGBT群体服务。71岁完成26万字(含16个彩页66幅照片)的纪实文集,记录与LGBT个体生命最难以忘怀的相遇,以及与独生子郑远涛(文学译者、本书责编)的故事。本书人物众多:男同、女同、同妻、感染者、同志父母、跨性别者……《彩虹》写到同志群体内自由与责任的冲突、个人梦想与家庭期望、社会现实的碰撞,写到沦为牺牲品的同志少年、同妻,内容厚重,促人思考。李银河、张北川、方刚、彭晓辉、Damien Lu(星星)等专家学者写了推荐语或作序。每本70元(含中国除港澳台地区外邮政快递费)。若汇款100元要一本《彩虹》,可获1993年出版原价60元的吴幼坚个人影集《这一株三色堇》(请写明)。需者来信wuyoujian1947@163.com 向我询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