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题图插图均为73岁的退休编辑、同志母亲吴幼坚2021年1月9日摄于广州中山纪念堂。图为阿坚我在北门旁300年树龄的木棉树下留影。
寒冷时去广州中山纪念堂走走
小时候我和父母、兄弟姐妹住在广州法政路,离中山纪念堂不远,有时会去那儿玩。雄伟美丽的主建筑不能随便进,但周边树木繁茂,广场开阔,是市民休闲的好去处。后来我考入广雅中学六年住校,每周回家都路过中山纪念堂,看惯它的模样。从外地回广州工作生活,反而没时间多去了。直到近年才又陪朋友去,或是拍摄红棉花,或是拍扬飘带独舞视频。今天自己去纪念堂,只不过是天冷不便去东山湖独舞,又不愿整天待在家里,无论如何都要找地方活动,于是下午坐地铁前往。
从纪念堂西门进庭院,我就开始随手拍照。下面按时间顺序“看图说话”。在此之前,先发近日看的两部战争片截图。
1月9日中山纪念堂随手拍:
进西门走没多远就闻到阵阵桂花香,可惜我没能拍得清晰些。
纪念堂将有重要活动,临时来了很多维持治安的人员。
纪念堂前广场上,旗手在练习升国旗,吸引了路过的游客,有人打算等着看彩排:
我仰拍纪念堂时听到飞机轰鸣,忙随手拍照,晚上在电脑上看还算清晰。
纪念堂门前左右两端各有一个刻有“总理遗嘱”的陶瓷作品。
一只小鸟飞落在我前方,嘴里还叼着食物。我以为是麻雀,细看头上有冠,腮边有色块,先拍摄下来,回家上网搜索,长知识了:

红耳鹎(学名:Pycnonotus
jocosus),是鹎科、鹎属的鸟类。红耳鹎为小型鸟类,体长17-21厘米。额至头顶黑色,头顶有耸立的黑色羽冠,眼下后方有一鲜红色斑,其下又有一白斑,外周围以黑色,在头部甚为醒目。上体褐色。尾黑褐色,外侧尾羽具白色端斑。下体白色尾下覆羽红色。颧纹黑色,胸侧有黑褐色横带。红耳鹎主要栖息于海拔1500米以下的低山和山脚丘陵地带的雨林、季雨林、常绿阔叶林等森林中,性活泼,整天多数时候都在乔木树冠层或灌丛中活动和觅食。红耳鹎已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低危(LC)。
绕回西门拍摄纪念堂西面。停车场有很多警车为将要举行的活动保障安全。
1月9日早餐:汤面(茼蒿、南瓜、土豆、两鸡蛋、少许面条);午餐:小米粥、木薯、榨菜;晚餐:鸡汤、小炒(猪肉、荷兰豆、红萝卜)、白米饭。
《这一株三色堇——吴幼坚1993版影集》全书96个彩页,大16开,刊有我250多张照片,200多位作家诗人配诗280多首。1993年定价60元,现价(稍有瑕疵)50元(含中国除港澳台地区外邮费),筹款支持我做公益。需者来信wuyoujian1947@163.com向我查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