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吴幼坚73岁同志母亲出柜男同担心老无所依广州沙面周末掠影情感 |
分类: 出柜话题 |

本文题图插图均由73岁退休编辑、同志母亲吴幼坚2020年11月21日下午摄于广州沙面。
给自己找到快乐的理由和方式
□ 吴幼坚
今天我从东山口坐地铁到文化公园站,再走过人民桥到洲头咀附近,在广州酒家滨江路分店,出席吴家亲人的聚会。大哥大嫂的重孙子周岁生日,设宴请亲人分享快乐。小男孩健康漂亮又听话,一个个长辈都喜欢他。等下次有机会再聚,他该会大声喊我“太姑婆”了。走出酒家我漫步江畔,过桥到沙面走一遭,随手拍摄周末景象,准备回家发博客。傍晚打开台式电脑,读到男同私信,干脆先回复,再写进博文供更多人参考。
他15:32吴妈妈,从广州回来后我一直在看你的博客。前天晚上向妈妈出柜了,异常的顺利和平静。可是后来我发现妈妈没有真正放下,她还是希望我能有自己的孩子,经常背着我哭,自责是她把我生成这样的。我出柜后也没有想象的轻松,我也有着要孩子的强烈愿望,出柜后感觉自己的愿望破灭了,没有男友,晚景凄凉的感觉,好像也很难受。
我17:38你妈妈的情绪要慢慢平复,你多和她交流,帮助她明白同性恋成因,不要自责。学习其他家长接纳儿女实例,开朗乐观些。母子共同面对困惑,逐一化解吧。首先要你本人真正想通想透,而这不可能那么轻易达到。你看《彩虹》写的同志,大都经历一大番自我认同过程。至于要孩子,不要想着晚年一定有孩子照顾,异性恋也未必靠孩子照顾,老龄化社会的养老问题,会越来越突出,而引起有关部门重视,陆续得到解决的。有没有爱人都要立足于自己照顾自己,每个人都力求身心健康,经济独立,准备一些养老钱,否则会很被动。
他21:07谢谢吴妈妈。其实我已经完全经济独立,并且有能力照顾好自己和家人的晚年。只是由于成长环境,我对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儿女是血脉延续等等传统观念还是无法完全放下。这两天我妈对我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理解你,也知道同性恋无法逆转,但我还是希望你有个后人。这句话也戳中了我的痛点,看到小区里父母带着孩子其乐融融,我就很难受。不过,吴妈妈,我会走出来的,会开始自己的新生活。我相信。
我22:02我推荐爱白网同志问答主持人星星博士两篇博文给你,读了可能会开窍: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
爱白网
如果有一天,我老无所依——同志老了怎么办? -
爱白网
张国荣演唱《我》开头就说:“快乐是快乐的方式不止一种,谁都是造物主的光荣。”异性恋主流社会里,尚且有异性恋者不结婚或婚后不生育,也不见得他们活得比多数结婚生育的人差,甚至他们的活法有不少令人羡慕之处。可见观念是可以改变的,不一定要随大流去过一辈子。自己选择合适的活法就好。我今天出席家族聚会,贺大哥大嫂重孙子周岁生日。85岁的大哥不久前病逝,生前也看到四世同堂的景象,83岁的大嫂今天心情很好,我们也都很开心。与此同时,我也知道出席的亲戚中,与我同辈者有的没有孩子,有的孩子年近40尚未成家,也有的孩子明确不娶妻生子(比如我的同性恋儿子郑远涛)……可能有人会觉得遗憾,而我很看得开,只要儿子按天性去做自己,他快乐我也就快乐。希望你和你妈妈都能找到快乐的理由和方式。




























《彩虹——LGBT人生纪实》:我2005年首次接受电视采访,成为中国第一位在媒体上公开支持同性恋儿子的母亲。此后通过讲座、热线、博客、微博、邮箱为LGBT群体服务。71岁完成26万字(含16个彩页66幅照片)的纪实文集,记录与LGBT个体生命最难以忘怀的相遇,以及与独生子郑远涛(文学译者、本书责编)的故事。本书人物众多:男同、女同、同妻、感染者、同志父母、跨性别者……《彩虹》写到同志群体内自由与责任的冲突、个人梦想与家庭期望、社会现实的碰撞,写到沦为牺牲品的同志少年、同妻,内容厚重,促人思考。李银河、张北川、方刚、彭晓辉、Damien
Lu(星星)等专家学者写了推荐语或作序。每本70元(含中国除港澳台地区外邮政快递费)。若汇款100元要一本《彩虹》,可获1993年出版原价60元的吴幼坚个人影集《这一株三色堇》(请写明)。需者来信wuyoujian1947@163.com
向我询问。
加载中…